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随感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随感录

随感录

《新青年》1918年4月创立的“随感录”专栏上的杂文,是现代杂文的最早的形式。这些文章文字简短,开始无题目,只编号,到后来也有采用题目的。至1921年9月止,共发表百余篇笔势锋利的杂感。在它的推动下,不少报刊都设立了“随感录”或类似“随感录”的专栏。其内容大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提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科学文明,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写作这种杂感的,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鲁迅。

☚ 王敬轩双簧信   整理国故 ☛
随感录

《随感录》上、下

朱光潜作。作于1948年,收入1981年12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艺文杂谈》。本文论述随感录的文体特质。认为: “依心理学的分析,人类心思的运用大约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推证的,分析的”,一种是“直悟的、综合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一类文章是“想”的,一类文章是“悟”的。随感录这类文章是属于“悟”的,“它没有系统,没有方法,没有拘束,偶有感触,随时记录,意到笔随,意完笔止”;在“文词”上“极简洁而隽永,耐人反复玩索”;在取材上,“或记人事,或评人物,或论文艺,无所施而不可”;随感录的作者“往往同时具备哲学家与诗人两重资格”,“惟其是哲学家,才能看得高远也看得微细;惟其是诗人,才能融情于理,给它一个令人欣喜而且不易忘记的表现形式”;随感录是作者“长久涵养的结晶”,读者“须优游涵泳,有证于经验,有奖于心怀,才能吸收它的好处。”还概述了随感录的中外传统及其代表作家。

☚ 关于散文写作——答《文艺知识》编者问八题   期刊·丛刊·报纸副刊 ☛

随感录

随感录

随感录也称随想录,是杂文之一种。1918年《新青年》开辟随感录专栏,其后《每周评论》和《晨报》副刊等竟相仿效,随感录这种文体在“五四”时期风靡一时。随感录在中外都是古已有之的。《论语》、《世说新语》等是古文中随感录的代表作,西文中随感录有各种名称,有时是“格言”(Maxims),有时是“隽语”(Epigrams),通用的是“简隽的断语”(Aphorisms)。这类文章带有直悟的、综合的特点,作家偶有所感,随时记录,意到笔随,意完笔止,判而不证,论而不辨,没有逻辑推理的层次线索,篇幅短小,文词简洁隽永,耐人玩索,题材不受局限,或记人事,或谈哲理,或评人物,或论文艺,无所施而不可。朱光潜说: “第一流感想录的作者往往同时具备哲学家与诗人两重资格,……惟其是哲学家,才能看得远,也看得独细;惟其是诗人,才能融情于理,给它一个令人欣喜而且不易忘记的表现方式。”(《随感录》)“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写过大量的随感录,尤以鲁迅为最杰出的代表。

☚ 杂文   读书记 ☛

随感录

causeri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