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麻类剥制机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麻类剥制机具processing machine and equipment for flax,hemp,sisal,etc.将麻类作物茎杆(或麻叶)加工制成麻皮、原麻或粗纤维的机具。不同的麻类作物采用不同的剥制加工工艺和剥制机具。如黄麻、红麻是用剥皮机(器)从鲜茎上剥取麻皮,鲜皮或晒干的麻皮经沤浸后,再用洗麻机洗制成纤维;也可将割下的黄麻、红麻鲜茎(或干茎)沤浸后剥洗制成纤维。苎麻是用剥刮机具将麻皮从鲜茎上剥下,或以麻皮为原料,再刮去表皮(麻壳)和部分胶质,加工成粗制纤维。亚麻、大麻需经浸渍、晒干成干茎,再用碎茎机和打麻机或联合打麻机加工成纤维。剑麻是用刮麻机将叶片刮去叶肉,加工成纤维。 图1 苎麻刮麻器工作过程示意图 剥麻板是中国剥制黄、红麻的工具,它从鲜茎上剥下麻皮,可保持麻骨完整。在此基础上,1985年研制成立式双辊黄、红麻剥皮器,利用一对可自由转动的圆辊进行剥皮,操作省力,并提高剥净率。 动力剥麻机 大多为滚筒式。其主要工作部件是装有打板的滚筒。通过旋转的滚筒对麻茎(或麻叶)梳刮或弯曲折打,麻茎(叶)中木质部(叶肉)等被破碎,从麻皮或纤维上分离下来。根据麻茎(叶)在机内的运动可分为一次喂入式和反拉式两种。 一次喂入式 图2为一种黄、红麻动力剥皮机。麻茎由喂入辊带进机内并受到喂入辊的初步辗压;接着进入两滚筒的啮合区,在喂入辊的夹持下,麻茎受到滚筒打板的弯曲折打,使麻骨折断并与麻皮分离;麻皮由输送带送至机外。该机结构和操作均较简单,麻茎可连续喂入。但是加工出的麻皮或纤维基部或梢部含有少量杂屑。有些国家的同类剥麻机在第一个滚筒的侧面装有支撑剥麻用的偏心辊或凹板等剥麻支撑件。 图2 一次喂入式剥制机械示意图 反拉式 喂入机内的麻茎(或叶),在剥制过程中需反向拉出,或沿滚筒轴向移动,接受滚筒的梳刮,加工制成纤维。反拉由人力或机械装置进行。例如,一种人力反拉式苎麻剥麻机,是将麻茎从喂料斗送入机内,在剥麻滚筒与剥麻支撑件之间的狭小间隙内,受到高速旋转滚筒的连续刮擦、挤压,木质部与表皮被击成碎屑,与纤维分离,沿滚筒切向抛出;当纤维沿滚筒旋转相反方向拉出时,得到进一步梳刮,成为洁净的纤维。剥麻时,手握麻茎基部,先将梢部喂入,当喂至手握麻茎处,即将麻反向拉出,麻茎梢、中部得到加工;调头以同样方法加工麻茎基部。该机剥麻质量较好,但劳动强度较大。世界上最早研制的Raspador剥麻机及小型剑麻刮麻机等均为人力反拉式,剥麻原理与苎麻剥麻器相似,仅剥麻支撑件型式与配置不同。一种黄、红麻动力洗麻机,亦属人力反拉式。经过沤浸的麻皮在同速相对旋转的两滚筒间送入与拉出,受到滚筒梳刮和水流的冲洗,除去粘附的表皮和胶质等,获得洁净的纤维。该机由5.5千瓦动力带动,可较手工洗麻提高工效4~5倍,洗麻质量较手工洗麻提高1~2个等级。 自动反拉式剥麻机用于剑麻、亚麻等剥制加工。如大型剑麻刮麻机,其工作部分由叶片输送带、大刀轮、小刀轮及凹板和夹麻绳等组成。叶片输送带将由夹麻绳夹持的剑麻叶片送入刀轮与凹板之间, 刀轮上的刀片将叶肉刮去, 分离出纤维。由传动装置驱动的多条夹麻绳, 可自动改变其夹持叶片(或已刮纤维)的部位, 直至整个叶片加工完毕。日本的东纤式(Tosen)自动剥麻机和苏联的亚麻联合打麻机亦为自动反拉式,其夹持装置采用皮带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