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地石窟部 > 石窟 >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 màijīshānshíkū 座落於甘肅天水縣東南秦嶺山脈西端。因懸崖峭壁有如農村積麥之狀,故稱。後秦時始開窟造像,自隋唐以後,歷代續有開鑿或重修。今存龕窟與摩崖雕刻一百九十四處,大小佛像七千餘尊,壁畫一百一十七平方丈。麥積山原爲一完整山體,後因地震,分爲東西兩處,有棧道相通。東崖最高窟爲牛兒堂,西崖最高窟爲天王洞。散花樓(又稱千佛閣)爲麥積山最大洞窟。參閱乾隆《直隸秦州新志·山川》、乾隆《大清一統志·秦州·山川》。 麥積山石窟佛教石窟寺院。位於甘肅省天水縣東南四十五公里麥積山。山高一百四十二米,形若堆積之麥秸,故名。開鑿於十六國晚期,盛造於北魏、西魏、北周間,其後隋、唐、五代、宋、明、清,代有續刻。現有石窟、摩崖等一百九十四處,各種造像、壁畫、題言無計。風格清新秀麗,古樸典雅,但畫多字少。建國後設立麥積山文物保管所。一九五二年迄一九五三年嘗予以考查,成果甚鉅,但尚俟深入調研。 
麥積山石窟遠望(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