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麢羊角 麢羊角 língyángjiǎo 亦作“羚羊角”。牛科動物賽加羚羊之角。完整者長圓錐形,略彎曲,色白或黄白,有隆起輪脊,尖光圓,彎錐形,潤澤如玉。基部有骨塞,名“羚羊塞”,圓形,堅硬而重。角下半筒形,中空,有细孔直通尖上,習稱“通天眼”。主治熱病神昏譫語,痙厥發狂,頭痛眩暈,驚癇抽搐。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中經·麢羊角》:“味鹹寒,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生川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麢羊》:“羚羊角……燒末酒服之,治小兒驚癇,治山瘴及噎塞。治驚悸煩悶,心胸惡氣,瘰癧惡瘡溪毒。”平肝舒筋,定風安魂,散血下氣,辟惡解毒,治子癇痙疾。” 
麢羊角 麢羊角líng yáng jiǎo《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麢羊(5)。药名。 【基原】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等的角。参见“羚羊角”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