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麒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麒麟❶傳説中的一種動物,其狀如鹿,獨角,全身鱗甲,尾象牛,多作爲吉祥的象徵。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麒麟角端。” 麒麟 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与龙、凤、龟合称为四灵。只因其为传说之兽,故关于其形象的描绘古来很多。一般说来,麒为雄,麟为雌,麋身,牛尾,鱼鳞,足为偶蹄且五趾,头上有一角,角端有肉。《说文》中曰:“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麟,麋身牛尾,狼头,一角,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 麒麟据说是岁星散开而生成的,主祥瑞。 麒麟为仁兽,它与四灵中的另外三种一样,与神学政治关系密切。对此,古代典籍中有径直阐说者,有的正说,如《毛诗义疏》:“王者至仁则出。”《太平御览》中也说:“王者不刳胎、不破卵,则出于效。”又进一步解释道:“王者德化旁流四表,则麒麟臻其囿。”有的反说,如《礼记·礼运》:“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麒麟在效薮。” 麒麟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折旋比中规矩,择土而后践,不踩任何活物,连青草也不践踏。它与头顶上的角一起,被看作是美德的象征。西凉武昭王《麒麟颂》曰:“一角圆蹄,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翔而后处,不蹈陷阱,不罹罗罟。”《宋书·符瑞志》中也说:“含仁而戴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讲得最全面的要数《说苑》:“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而质文也,幽间循循如也。”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麒麟则为送子神物。旧时,麒麟送子的主题既见于图画、祝颂之语,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方式十分广泛。其义在于祈求、祝颂早生贵子、子孙贤德。这一文化事象的源头当溯及孔子。据传孔子也为麒麟所送。孔子在出生之前,有一麒麟来到他家院里,口吐玉书。玉书记载着这位大圣人的命运,说他是王侯的种子,却生不逢时。这就是著名的“麟吐玉书”的故事。孔子出生后,也被称为“麒麟儿”。后来,唐朝大诗人杜甫以此做书云: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后来,人们将别家的孩子美称为“麒麟儿”。《诗经》也曾用“麟趾”称赞周文王的子孙知书达理,后来,“麟趾”一词被用于祝颂子贤慧。 在民间艺术中,一个小孩骑在麒麟背上,站在云彩中,意为“麒麟送子”。这个小孩手里还常常拿着一朵莲花,表示连生贵子。 在很多地方,人们给小孩佩带的长命锁常以金银打制成麒麟状,寄“麟子”之意。又以玉琢麒麟,既为珍物,也表达这一吉祥意义。以金石铸锻雕凿麒麟,亦是如此,故宫慈宁门前便有鎏金麒麟一。唐时官服有麒麟袍,绣有麒麟图形。《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清代武宫一品补子徽饰为麒麟,可如其地位仅次于龙。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有象,这显然把麒麟与才俊之士联系了起来。 在一些贵妇人的裙子上,常常绘有百兽拜麒麟的吉祥图,表达某种良好的祝愿。 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近代湖南长沙有这样一种风俗:新正之月,每当耍龙灯的到主家时,要加送礼物,这样,人们就将龙围绕不孕妇女舞一圈,然后将龙身缩短,上边骑一小孩,在堂前绕行一周,就算是麒麟送子。这就是民间岁时活动中上演的“麒麟送子”的活报剧。 到鲁定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86年),鲁国人又抓到了这只麒麟,丝带还在角上。孔子知道这只麒麟象征着自己,现在又被人抓住了,预示着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快完了,于是就抱着它痛哭了一场。这就是“麟吐玉书”的故事,也是后代“麒麟送子”的出处。 民间也视麒麟为吉祥如意、喜得贵子的象征。俗传积德之家,求拜麒麟可生育得子。人们亦喜用麒麟命名孩童,称为“麒麟童”或“麒麟儿”。亦有人家把小孩的长命锁打制成麒麟形状,寄寓“麟子”之意,以图吉祥。麒麟纹图在婚礼、寝室、贺生用品及建筑上多有运用,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工艺形象。 此外,每年新春,各地都有张贴“麒麟送子”年画及举行“麒麟送子”活动的风俗。年画有绘童子手持莲和笙等吉祥物,乘麒麟自天而降和童子背后一群仙女张伞持扇,护送下凡的两种纹图,都充满了“天赐贵子”的喜庆吉祥气氛。 《淮安风俗志》载:每年的元宵节至二月二以前十多天,凡婚后数年无子,盼子心切的人家,都有亲朋好友为之送灯,有的用砖代替,以砖代“璋”,祝福弄璋之喜,但此砖必须取自东门外的麒麟桥堍,取其麒麟送子之意。送者敲锣打鼓将灯或砖送往无子人家并悬挂在望子者床中,主家则以酒菜款待送者以表谢意。 近人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也记载,在江南地区,春节期间,人们便抬着用竹扎纸糊的麒麟,敲锣打鼓,到各家门前演唱,称为“麒麟唱”。那些未生孩子的妇女或过门不久的媳妇争拽“麒麟”的胡子。俗信拽到胡子者来年就能得子。也有地方在龙灯到家时,以龙身围绕妇人转一周,接着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孩童,在堂前绕行一周,也称为“麒麟送子”。 麒麟 至和中,交趾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鳞,莫知其的。[回]诏欲谓之麟,则虑夷獠见欺;不谓之麟,[则]未有以质之,止谓之“异兽”,最为慎重有体。今以予观之,殆天禄也。按《汉书》:“灵帝中平三年,铸天禄虾䗫于平(津)门外。”注云:“天禄,兽名。今邓州南阳县北,宗资碑旁两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元丰中,予过邓境,闻此石兽尚在,使人墨其所刻天禄、辟邪字观之,似篆似隶。其兽有角鬣,大鳞如手掌。南丰曾阜为南阳令,题宗资碑阴云:“二兽膊之所刻独在,制作精巧,高七八尺,尾鬣皆鳞甲,莫知何象而名此也。”今详其形,其类交趾所献异兽,知其必天禄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一 【评】根据沈括的记载,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古代所指的麒麟,在宋代已出现疑问和变化。 麒麟 麒麟qílín━━ 比喻杰出人才。唐·杜甫《又观打鱼》诗:“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唐·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众中见毛骨,犹是麒麟儿。”宋·王安石《送王州》诗:“麒麟不是人间物,汉诏先应召贾生。” ☚ 蘧甯 骥足 ☛ 麒麟比喻才华出众年轻有为之人。唐殷文圭《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诗: “脱俗文章笑鹦鹉,凌云头角压麒麟。” 麒麟qílín传说中的动物。头像龙,身体像鹿,独角,尾巴像牛,蹄像马,全身有鳞,与龙、凤、龟并列为“四灵”。后以比喻优异出众的人。 麒麟qílín❶ 〈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有尾巴的动物,它象征着祥瑞、吉庆,简称麟。 麒麟(一) 传说中的仁兽名。《说文解字》十:“麟,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 麒麟,牝麒也。”段玉裁注:“状如麇,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按何法《征祥记》:‘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许云仁兽,用公羊说,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因此古代称麒麟或面言麟,皆为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 (二)借喻杰出的人物。《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 麒麟(2次)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使~可得羁而系兮《惜》 使~可系而羁兮《弔》 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有尾,与凤、龟、龙并称为“四灵”。《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九叹·愍命》:“麒麟奔于九皋兮。”王逸注:“麒麟,仁兽也。君有德则至,无德则去也。”《惜誓》:“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 麒麟qí lín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比喻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麒,兴吾宗者,必此子也。’” 麒麟qí lín我国古代传说中象征吉祥的一种动物,像麋鹿,有角,身上有鳞甲。此指吉祥佩饰:贾母因看见有一个赤金点翠的~,便伸手翻弄,拿了起来。(二九·672)按,书中史湘云和贾宝玉各有过一枚麒麟。庚辰本三十一回末脂砚斋批语云,数十回后卫若兰在射圃所佩的是贾宝玉所得的麒麟。金麒麟当与书中重要的人物和情节相关,故有所谓“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说法。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動物 > 麒麟 麒麟 qílín 省稱“麒”、“麟”,“麟”亦作“麐”。傳說中異獸名。爲有毛動物之首,獐身,馬足,牛尾,狼頭,有一角,角端有肉。不傷生物,故稱爲仁獸。又傳爲祥瑞之獸,王者至仁則出。其說始於先秦。《爾雅·釋獸》:“麐,麕身,牛尾,一角。”郭璞注:“角頭有肉。”郝懿行義疏:“麐,經典通作‘麟’。《公羊哀十四年傳》:麟者,仁獸也。何休注:狀如麕,一角而戴肉,設武備而不爲害,所以爲仁也。”《說文·鹿部》:“麒,麒麟,仁獸也。麇身,牛尾,一角。”段玉裁注:“此云仁獸,用《公羊》說,以其角端戴肉,不履生蟲,不折生艸也。”《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毛傳:“麟角所以表其德也。”鄭玄箋:“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孔穎達疏:“有角示有武,有肉示不用,有武而不用,是其德也……《京房易傳》曰:麟,麕身,牛尾,馬蹄,有五彩,腹下黄,高丈二。陸璣疏:麟……音中鍾吕,行中規矩,遊必擇地,詳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陷穽,不罹羅網,王者至仁則出。”《孟子·公孫丑上》:“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太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荀子·哀公》:“孔子對(魯哀公)曰:‘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其政好生而惡殺焉,是以鳳在列樹,麟在郊野。”《史記·封禪書》:“今鳳皇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毛蟲之精者曰麟。”又《易本命》:“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 麒麟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麒麟殿 > 麒麟 麒麟 qílín “麒麟殿”之省稱。 麒麟 麒麟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与龙、凤、龟合称为四灵。只因其为传说之兽,故关于其形象的描绘古来很多。一般说来,麒为雄,麟为雌,麋身,牛尾,鱼鳞,足为偶蹄且五趾,头上有一角,角端有肉。《说文》中曰:“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麟,麋身牛尾,狼头,一角,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 麒麟据说是岁星散开而生成的,主祥瑞。 麒麟为仁兽,它与四灵中的另外三种一样,与神学政治关系密切。对此,古代典籍中有径直阐说者,有的正说,如《毛诗义疏》:“王者至仁则出。”《太平御览》中也说:“王者不刳胎、不破卵,则出于效。”又进一步解释道:“王者德化旁流四表,则麒麟臻其囿。”有的反说,如《礼记·礼运》:“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麒麟在效薮。” 麒麟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折旋比中规矩,择土而后践,不踩任何活物,连青草也不践踏。它与头顶上的角一起,被看作是美德的象征。西凉武昭王《麒麟颂》曰:“一角圆蹄,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翔而后处,不蹈陷阱,不罹罗罟。”《宋书·符瑞志》中也说:“含仁而戴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讲得最全面的要数《说苑》:“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后践,位平然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而质文也,幽间循循如也。”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麒麟则为送子神物。旧时,麒麟送子的主题既见于图画、祝颂之语,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方式十分广泛。其义在于祈求、祝颂早生贵子、子孙贤德。这一文化事象的源头当溯及孔子。据传孔子也为麒麟所送。孔子在出生之前,有一麒麟来到他家院里,口吐玉书。玉书记载着这位大圣人的命运,说他是王侯的种子,却生不逢时。这就是著名的“麟吐玉书”的故事。孔子出生后,也被称为“麒麟儿”。后来,唐朝大诗人杜甫以此做书云: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后来,人们将别家的孩子美称为“麒麟儿”。《诗经》也曾用“麟趾”称赞周文王的子孙知书达理,后来,“麟趾”一词被用于祝颂子贤慧。 在民间艺术中,一个小孩骑在麒麟背上,站在云彩中,意为“麒麟送子”。这个小孩手里还常常拿着一朵莲花,表示连生贵子。 在很多地方,人们给小孩佩带的长命锁常以金银打制成麒麟状,寄“麟子”之意。又以玉琢麒麟,既为珍物,也表达这一吉祥意义。以金石铸锻雕凿麒麟,亦是如此,故宫慈宁门前便有鎏金麒麟一。唐时官服有麒麟袍,绣有麒麟图形。《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清代武宫一品补子徽饰为麒麟,可如其地位仅次于龙。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有象,这显然把麒麟与才俊之士联系了起来。 在一些贵妇人的裙子上,常常绘有百兽拜麒麟的吉祥图,表达某种良好的祝愿。 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近代湖南长沙有这样一种风俗:新正之月,每当耍龙灯的到主家时,要加送礼物,这样,人们就将龙围绕不孕妇女舞一圈,然后将龙身缩短,上边骑一小孩,在堂前绕行一周,就算是麒麟送子。这就是民间岁时活动中上演的“麒麟送子”的活报剧。 到鲁定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86年),鲁国人又抓到了这只麒麟,丝带还在角上。孔子知道这只麒麟象征着自己,现在又被人抓住了,预示着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快完了,于是就抱着它痛哭了一场。这就是“麟吐玉书”的故事,也是后代“麒麟送子”的出处。 民间也视麒麟为吉祥如意、喜得贵子的象征。俗传积德之家,求拜麒麟可生育得子。人们亦喜用麒麟命名孩童,称为“麒麟童”或“麒麟儿”。亦有人家把小孩的长命锁打制成麒麟形状,寄寓“麟子”之意,以图吉祥。麒麟纹图在婚礼、寝室、贺生用品及建筑上多有运用,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工艺形象。 此外,每年新春,各地都有张贴“麒麟送子”年画及举行“麒麟送子”活动的风俗。年画有绘童子手持莲和笙等吉祥物,乘麒麟自天而降和童子背后一群仙女张伞持扇,护送下凡的两种纹图,都充满了“天赐贵子”的喜庆吉祥气氛。 《淮安风俗志》载:每年的元宵节至二月二以前十多天,凡婚后数年无子,盼子心切的人家,都有亲朋好友为之送灯,有的用砖代替,以砖代“璋”,祝福弄璋之喜,但此砖必须取自东门外的麒麟桥堍,取其麒麟送子之意。送者敲锣打鼓将灯或砖送往无子人家并悬挂在望子者床中,主家则以酒菜款待送者以表谢意。 近人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也记载,在江南地区,春节期间,人们便抬着用竹扎纸糊的麒麟,敲锣打鼓,到各家门前演唱,称为“麒麟唱”。那些未生孩子的妇女或过门不久的媳妇争拽“麒麟”的胡子。俗信拽到胡子者来年就能得子。也有地方在龙灯到家时,以龙身围绕妇人转一周,接着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孩童,在堂前绕行一周,也称为“麒麟送子”。 ☚ 第一章 吉祥动物的典故 虎 ☛ 麒麟【同义】总目录 麒麟玉麟仁兽肉角土畜 麒麟❶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吉祥。《孟子·公孙丑上》:“~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类也。”《淮南子·览冥》:“凤凰翔于庭,~游于郊。” 传说中的动物 传说中的动物狡 狰 犳 狍鸮 赑屃蠵龟 ☚ 蛇 龙 ☛ 杰出人物 杰出人物麒 杰士 魁杰 钜杰 英翘英物 隽人 隽英 精英 菁藻 魁俊 奇俊 凤翮 巨手 俊物 龙蛇 物雄 龟龙 ☚ 才学出众的人 创始人 ☛ 象征 象征象(体~) 章表 另见:迹象 征兆 祥瑞 吉祥 ☚ 象征 各种象征 ☛ 麒麟 麒麟传说中的“仁兽”,古人称其有仁德,自古与龙、凤、龟并称为“四灵”。民间常把麒麟看作吉祥如意的象征。 ☚ 猛虎 龙 ☛ 麒麟qi lin(Chinese) unicorn 麒麟qi linunicorn 麒麟unicorn;kylin—an auspicious legendary animal with a horn and scales all over 麒麟即“栖林”(1804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