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孙sūn❶孙女。《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召南·何彼矣》二章:“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为王姬,下嫁齐襄公诸儿之一。 ❷孙子,及其以下各代。《鲁颂·閟宫》二章:“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孔《疏》:“言后稷后世之孙实维是周之大(tài)王也。”后稷历十二世至大王。《大雅·文王有声》八章:“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传》:“燕,安;翼,敬也。”《礼记·表记》引诗郑玄注:“乃遗其后世之子孙以善谋,而安翼其子也。” ☚ 羽 孙子 ☛ 孙读音x·ün(ˋ),为ü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苏困切,去,慁韵。 ❶顺。郑玄笺:“孙,顺也。” ❷流亡。《毂梁传》:“夫人孙于齐”。 上一条: 迅 下一条: 孫
孙读音s·un(-),为u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思浑切,平,魂韵。 ❶儿子的儿子。 ❷泛指孙子的后代。 ❸植物再生的。如:孙竹。 ❹姓。 上一条: 鬊 下一条: 孫 孙儿sənr55senr55孙子。《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折杨柳枝歌》: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 “司空南阳来季德,停丧在殡,忽然见形,坐祭床上,颜色、服饰、声气,熟是也。孙儿妇女,以次教戒,事有条贯。”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义虎祠》: “你早些来咧,今天我孙儿打到一个兔子,刘天生煮熟与我送来,倒还好吃。” 孙〔sun〕giead. 孙女 〔sun nu〕giead npad. 孙女婿 〔sun nu·xu〕gieadxeb. 孙媳妇 〔sun xi·fu〕gieadnhenx 孙子 〔sun·zi〕deb giead. 孙soung44[souŋ]❶孙子。 ❷侄子。 孙孫《广韵》思浑·魂;sūn‖sūn见下。 孙孫ㄙㄨㄣsūn二2345①名侄儿。⑴客话。广东河源。清乾隆十一年《河源县志》:「呼侄为~。」⑵闽语。福建厦门〖 〗、福州〖 〗、福安〖 〗、古田〖 〗、闽侯洋里〖 〗、福清〖 〗。广东潮州〖 〗、揭阳。②动故意欺侮人。中原官话。山东郯城〖 〗。谁都~他。③动因无能而受欺。中原官话。山东郯城〖 〗。就咱~。④形无能。胶辽官话。山东临胊:这人刚~。⑤形小心眼。冀鲁官话。山东寿光〖 〗。他真~,罚他钱他就交上了。   孙孫sūn❶孙子,儿子的儿子。 ❷跟孙子同辈的亲属 △ 外~|侄~。 ❸孙子以下的各代 △ 重(chóng)~(孙子的儿子)|玄~(重孙的儿子)。 ❹姓。 孙中山(1866-1925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民主革命家。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翠亨村人,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被迫辞职。1919年他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被尊称为“国父”。 ★儿孙 王孙 孝子贤孙 孙sūn
孙孫❶儿子的儿子:~子︱儿~︱长(zhang)~︱子~︱祖~︱王~︱王~公子︱含饴(yi)弄~︱孝子贤~︱不肖(xiao)子~。 ❷孙子以后的各代:曾~︱玄~。 ❸跟孙子同辈的:~女︱侄~︱外~︱徒~︱徒子徒~。 ❹植物再生的:~竹︱稻~。 ○名落~山(孙山:人名)。 孙sūn❶ 儿子的儿子:子孙。 ❷ 泛指孙子以下的各代:曾孙│七世孙。 ❸ 植物再生的或孳生的:稻孙│孙竹。 ❹ 姓。 孙sun孙儿 孙女 孙子 重(chong)孙 儿孙 公孙 徒孙 外孙王孙1 玄孙2 曾孙 长孙 侄孙 子孙 祖孙 孙女婿 孙媳妇 重(chong)孙女 重孙子 装孙子 儿孙满堂 子孙后代 名落孙山 子子孙孙 不肖子孙 公子王孙 含饴弄孙3 徒子徒孙 孝子贤孙 炎黄子孙 孙sūn❶孙子:今因(贾敬)疾殁于寺中,其子珍,其~蓉,现因国丧随驾在此,故乞假归殓。(六三·1514)方才说这政公已有衔玉之儿,又有长子所遗一个弱~。(二·44) ❷与孙子同辈的亲属: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又不足罕矣。(二·43) 孙sūn❶一作“点”或“杠”。清末民初江湖社会谓人。《海底·各地通行隐语》:“人: 孙; 点; 杠。” ❷旧时江湖社会谓男。《江湖行话谱·行意行话》: “男为孙。” 孙sūn〖名词〗 一、孙子,即儿子的儿子(5)。《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继承先人香火的,在孙子辈中只剩下你。《范增论》: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项家的发迹,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义帝。 二、姓。指孙膑。战国时军事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作了魏惠王的将军,忌其才能,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掉膝盖骨),故称孙膑。著有《孙膑兵法》(2)。《诸葛亮后出师表》:其用兵也,仿佛孙、吴。——他用兵,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卖柑者言》: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他们]果真能够授孙膑、吴起的韬略吗? 孙孫xùn❶ 恭顺,谦让。《史记·晋世家》:“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请杀之。”《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辞承上接下。” ❷ 出奔,逃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于齐。” 另见630页sūn。
孙孫sūn❶ 儿子的儿子。《韩非子·五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泛指孙子以后的后代。《诗经·鲁颂·宫》:“周公之~,庄公之子。”(鲁庄公之子为鲁僖公,距周公已十余代。) ❷ 植物再生的或孳生的。苏轼《煮菜》:“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 另见768页xùn。 孙*孫sunCBEF ❶儿子的儿子:~子/子~满堂。 ❷与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女。 ❸孙子以后的各代后裔:曾~/玄~。 ❹姓。 子孙 子孙嗣(嗣续;嗣人;血嗣;后嗣) 世苗(苗族) 孙(孙息;儿孙;胤孙) 末胄 兰桂 谋翼 贻厥 诒厥 下辈 遗胄 后昆 末胄 炊火 子孙、后辈:子姓 他人子孙的美称:桐孙 桂子兰孙 桂子兰芽 兰孙桂子 对他人子孙的敬称:贤息 贤孙 陔兰 贵族的子孙:清胄 凤雏麟子 后代子孙:后辈 支胤 昆仍 苗嗣 后昆,后代子孙:昆后 延续后代的子孙:根 一脉香烟 后世子孙:远裔 远孙 来裔 遥胄 流裔 遐苗 遐胄 遐裔 遐嗣 远世子孙:系孙 玄胄 远代子孙:远孙 来孙 耳孙 昆孙 云孙 云仍 云礽 裔孙 洪裔 玄胄 玄玄孙 亲生的子孙:骨肉 嫡系子孙:正枝正叶 嫡系旁系子孙:本支 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枝 不成材的子孙:荒子孱孙 品行不好,不能继承先业的子孙:不肖子孙 不肖子弟 子孙一代接一代地延续:祚(传~成代) 传代 继嗣 承嗣 绍续 传延宗族,接续后代而不间断:传宗接代 子孙绵延不绝:绵延瓜瓞 瓜瓞绵绵 (儿孙或后代:子孙)
另见:后代 儿子 孙子 子女 后辈 ☚ 子孙 皇家的子孙 ☛
亲属 亲属眷(眷属) 属(属党) 亲昭 党亲 关亲 支附 敬称对方的亲属:令(令亲;~妹) 对别人亲属的尊称:令(~兄;~郎)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父;~兄;~严) 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舍(~弟;~妹) 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族(家族) 血亲血属 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亲姻 最亲近的亲属:至戚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兄弟;~伯叔) 指父、母、兄、弟、妻、子:六亲(~不认) 六姻 六眷 六戚 称母亲、妻子、姐妹及女儿方面的亲属:外 指夫妇、父子、兄弟:三亲 直系亲属:亲人 所亲 支骨 父母兄弟等亲人:骨肉 骨血 关系最亲的亲人:骨肉至亲 同类亲属中血统接近的亲属:的亲 同祖不同父的亲属:嫡堂 旁系亲属:傍亲 枝属 支叶 枝叶旁牒 旁支亲属:支亲 外家亲属:外属 辈分高的亲属:尊亲属 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祖;~孙) 与孙同辈的亲属:孙(外~;侄~)
另见:宗支 血缘 血亲 ☚ 亲属 家族中的人 ☛
植物 植物对某些植物的美称:灵草 泛指植物:株(山童无~) 草本植物:草木 地面所生的植物:毛 初生的植物:葱青 幼嫩的植物:子(~姜) 秋令叶红的植物:枫(~叶荻花) 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 用孢子繁殖的植物:孢子植物 隐花植物 藻类植物:藻(水~;蓝~) 蕨类植物:蕨 能真正开花的植物:被子植物 有花植物 能结子的植物:母(~麻) 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高等植物 有胚植物 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低等植物 无胚植物 再生或孽生植物:孙(~枝;稻~;竹~) 古籍上说的一种植物:棫 萩 成长的植物体:株(植~;劣~;病~) 粟的幼株:禾 大麻的雌株:苴(~麻) 大麻的雄株:枲(~麻) 植物的株数:棵 植株的大小:棵儿 植物的地下部分:茹(拔茅连~) 植物表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 (生物的一大类:植物)
另见:种植 树木 草 花 ☚ 植物 菌类植物 ☛ 孙孫sūn;xùn(一)思浑切,平魂。 ❶孙子;子孙。《列子·汤问》:“子又生~,~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❷再生的或孳生的植物。苏轼《撷菜》:“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 (二) 苏困切,去愿。 ❶通“逊”。谦恭。《礼记·学记》:“杂诗而不~,则坏乱而不修。” ❷通“逊”。出奔。《左传·庄公元年》“夫人~于齐”杜注:“内讳奔谓之~。” 孙即孙络。《灵枢·脉度》: “络之别者为孙。”详孙络条。 孙sūn❶孙子。如:祖孙,孙女。 ❷孙子以后的各代。如:曾孙,玄孙,八世孙。 ❸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如:外孙,侄孙。 ❹植物再生或孳生的。如:稻孙。 ❺姓。 孙(孫)sūn ❶ (孙子) grandson: 长 ~ son's eldest son; eldest grandson ❷ (孙子以后的各代) generations below that of the grandchild: 玄 ~ great- great-grandson; 曾 ~ great-grandson ❸ (植物再生或孳生的) second growth of plants: ~ 竹 new shoots of bamboo from the old stump ❹ (姓氏) a surname: ~ 武 Sun Wu ◆孙女 granddaughter; 孙媳妇 grandson's wife; granddaughter-in-law; 孙子 Sun Zi,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 strategist [tactician]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孙子兵法 Sun Zi Bing Fa; Master Sun's Art of War; Military Science of Sun Zi; Sun Zi Warcraft; 孙子 grandson 孙sūnsub-collaterals; minute collaterals 孙sūn ❷ 慈孙孝子|王孙贵戚
❸ 名落孙山|子子孙孙
❹ 不肖子孙|断子绝孙|凤子龙孙|含饴弄孙|绝子绝孙|徒子徒孙|孝子贤孙|炎黄子孙
孙sūn会意字,繁体为“孫”,从子,从系。“系”字甲骨文、金文上为“爫”,像一只手提着一串丝。系,续也。《说文》:“子之子曰孙。”简化字从小从子,小子为“孙”,也可会其意。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ūn 狲(猢狲) 荪(一种香草) xùn 逊(逊色) 孙孫sūn(6画)
  【提示】子,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横改提。小,第二笔宋体是撇,楷体是点。 *孙(孫)sūn6画 子部 (1) 儿子的子女: ~子|~女|祖~。 (2) 孙子以后的各代: 曾~|玄~。 (3)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 外~|侄~。 (4) 植物再生或滋生的: ~竹|稻~。 孙孫sūn甲骨文从子,从幺(糸、丝)。象联系着的孩子(儿子),义即儿子的儿子。即孙子。商代金文已有从子从糸(mì,丝)的。此后至春秋,多从子从糸。幺或糸系于子的右边手臂之下。幺、糸与系在偏旁中多通。糸在臂下,也是系字。象丝或绳。春秋时有些从幺,战国时更多。小篆隶楷一般从子从系。西汉以来草书形近孙,因草书笔画简化并且勾连,把系(连着子旁)简化成小字。其后楷化,现作规范字,见《总表》。也指孙子以后的各代。如:玄孙|子孙(常指后代)。又指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如:外孙|侄孙。引申指再生或孳生的植物。如:稻孙|孙竹(因指植物,中古又有加草头的荪字。本用指香草)。 孙孫★繁◎常★常
sūn表意,甲骨文、金文1从子从幺,金文2从子从糸,小篆从子从系,隶定为“孫”。幺、糸、系都有连绵不绝义,子之子为孫,世代相延,故本义表示儿子的儿子。(一说本义表示子的后续或后代。)引申为和孙子同辈的亲属、孙子以后的各代、再生或孳生的(植物)等。汉代俗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简作“孙”,表意,从子从小。 【辨析】 ❶以“孙”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un,但声调和声母不同。sūn:狲、荪∣xùn:逊。 ❷“孙(孫)”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逊(遜)、狲(猻)、荪(蓀)。孙 孫; 甲 金 篆 隶sūn【析形】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字形从子,从糸(mì),表示后代繁衍连绵不绝。小篆字形糸旁变为系旁。 【释义】《说文》:“子之子曰孙。”本义是儿子的子女。现在通常把女儿的子女称为外孙,需要区别时,有时也把儿子的子女称为内孙;又可泛指后代子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家族世系与后代延续。《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称为[七世子孙]。儿孙绵延是家族兴旺的标志,故有[含饴弄孙](含着饴糖逗小孙子)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强调子孙的孝顺,故有[孝子贤孙](对父母先人孝顺的儿孙后辈)。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the meaningful parts are子(zǐ,son)and糸(mì),referring to the endless generations reproduction.In Small Seal script糸(mì)has been changed to系. 【original meaning】The son's sons and daugh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