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京文学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京文学奖 《北京文学》编辑部举办。自1981年起,每年3月公布上一年获奖作品名单。评选限于在《北京文学》上发表的作品;体裁先限于短篇小说,后扩展到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和评论等。1980年的作品有11个短篇小说获奖,即锦云、王毅的《笨人王老大》、陈建功的《丹凤眼》、王蒙的《风筝飘带》、金河的《杏花山下的孩子》、汪曾祺的《受戒》、成一的《绿色的山岗》、王安忆的《雨,沙沙沙》、李国文的《空谷幽兰》、林斤澜的《肋巴条》、李惠薪的《老处女》、母国政的《傍晚,我们别离的时刻》。1981年的作品有11篇获奖,其中短篇小说有陈建功的《飘逝的花头巾》、张一弓的《寻找》、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乔典运的《笑语满场》、林斤澜的《头像》;报告文学有肖复兴的《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诗歌有张小敏的《祖国啊,我又唱起这支歌》、张志民的《远征,从这里起步!》、张宝中的《厂区,飞出早春的歌(三首)》、聂鑫森的《地球深处的旋律(三首)》、叶延滨的《北京交响诗(早晨·黄昏)》。1982年的作品有11篇获奖,其中小说有邓友梅的《那五》、郑万隆的《奇迹发生在那天夜里》、王梓夫的《被遗忘的党员》、张一弓的《考验》、张宇的《河边丝丝柳》;报告文学有柯岩的《癌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