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鹤林玉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

笔记。南宋罗大经撰。据其自序云,因闲居无事,日与客清谈于鹤林之下,经记录而成书。又用杜甫诗“清谈玉露蕃”之句,故名。十六卷。兼载琐闻、杂事、诗话、文评,多录理学家语。所记宋代轶闻如秦桧自金归宋后为金人反间、韩侂胄门客预言韩将得祸、淳熙间茶民领袖赖文政败走后其部下所献人头为伪、金主完颜亮读柳永《望海潮》词遂起南侵之意等均可资考证。论诗部分亦颇有精辟见解。有中华书局1983年本。

☚ 云麓漫钞   四朝闻见录 ☛
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

笔记著作。宋罗大经撰。罗大经(约1195—?),字景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宁宗嘉定年间曾入太学,理宗宝庆二年(1226)擢进士第。端平元年(1234)任容州法曹掾,淳祐十一年(1251)为抚州军事推官,其后罢官闲居。《鹤林玉露》十六卷,当著于罢官后。“其书体例在诗话、语录之间,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所引多朱子、张栻、真德秀、魏了翁、杨万里语,而又兼推陆九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中内容,多记南宋中期社会政治历史掌故及文坛佚闻,亦多论诗之语。其持论大抵属理学家一路,强调“文以贯道”说和传统的“教化”说,主张诗“须有劝戒之意,庶几不为徒作”。其评论诗人诗作,多拘执迂腐,如称“李太白当王室多难,海宇横溃之日,作为歌诗,不过豪侠使气,狂醉于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曾不系其胸。其视杜少陵之忧国忧民,岂可同年语哉”! 又如评咏昭君诗,称白居易之作有“恋恋不忘君之意”,故“高出众作之上”;王安石所作“则悖理伤道甚矣”。凡此,多不足取。书中记载的传闻掌故,多可资参考。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

☚ 全唐诗话   后村诗话 ☛

鹤林玉露

南宋罗大经著。18卷。有中华书局83年点校本。此书是一部笔记集,有相当比例评述唐代诗文,其中以论杜为多。著者论杜,内容上重视“兴(寄)”,发掘其微言大义。对杜甫《孤雁》、《鸥》、《冬狩行》、《花卿歌》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指出《咏怀五百字》“彤庭所分帛”八句“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之意”,一语破的。论杜甫《枯柟》“伤贤者老病而不获用”,以杜证杜,联系天宝间至大历初人才消长之势来说明杜甫这类诗由昂奋到哀婉的变化原因,开人眼界。缕析《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的八层含义,远较孙洙之说为切实。论《绝句》(“迟日江山丽”)也纠正了前人的皮相之谈。艺术方面,对杜诗对偶之严(“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之虚实相类;“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之假“云”对“日”)、健字活字的妙用(健字撑拄、活字斡旋)、倒装句法(如“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互体(如“风含翠篠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章法的古朴(如《杜鹃行》起四句)皆有论列。谓《衡州送李大夫》“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乃自叹之词,“本是形容凄凉之意,乃翻作壮丽之语。”揭示了杜诗独特的描写方式之一种,清人吴见思《杜诗论文》一书之序中即多阐发此意。此外,本书对白居易、韩愈、李商隐、司空图的一些诗作也有论析。指出白居易《对酒》”颓废不可取”,提醒“慕乐天者爱而知其疵”,对于全面地评人论诗是有好处的,虽然著者有时也不免偏爱之病(如对杜诗“拙句”概加褒誉)。著者囿于诗教说,强调温柔敦厚,为尊者讳,这种观点影响了对一些诗歌评析的科学性。抑李扬杜、曲解杜诗“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绵”即由是故。但总的看来,它正如明人车任远跋所言,“博而匪滥,醇而寡疵。有所论刺而不伤于掊击,有所援叙而不流于浮夸。”明人叶廷秀曾从此书辑出诗话近40条,是为《诗谭续集》。

鹤林玉露

笔记集。宋罗大经撰。十八卷,一作十六卷。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初授客州法曹掾,后任抚州军事推官。此书分甲乙丙三编,杂记撰者读书所得,多引南宋道家语,评诗论文,亦间论事,体例介于诗话语录之间。为一部别具创见的读书札记。详于议论,略于考证。半数以上评述唐宋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如乙编卷四《诗祸》一则,记宋理宗宝庆、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卷三《东坡文》一则,论苏轼之文深受《庄子》、《战国策》影响;卷五《二老相访》一则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可与史传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议论独具眼力,笔锋犀利,指斥时弊,颇切要害,对秦桧弄权误国,皆有讥议。又如《论菜》一则,言“百姓不可一日有菜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不知此味。”“若至一命至于公卿,皆得咬菜根之人,百姓何愁无饭吃!”涉笔不多,作者义愤填膺,将贫富尖锐之阶级矛盾辛辣地揭露出来。为南宋笔记小品使古文更切实用之范例。有明刊《稗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作十六卷。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校点本较通行。

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

南宋罗大经著。杂记读书所得,体例在诗话、语录之间。作者受王十朋影响,将韩、柳、欧、苏(轼)合在一起加台品评。对韩、柳文的异同作了较细致的鉴别,从题材类型上指出其相似之处,又从内容与体裁上指出各有胜处。又精辟地指出“欧似韩,苏似柳”,揭示了欧、苏与韩、柳之间的承传关系,并就其悟性思维与审美情趣分析了主观原因:“各有所悟入,各有所酷嗜也。”作者既肯定韩、柳的高度成就,又揄扬欧、苏后来居上之处:“然韩、柳犹用奇字,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此又韩柳所无也。”持论也较客观、公允。对艺术构思的迟速问题作者着眼于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以及艺术生命力,立说颇为通达:“余谓文章要在理意深长,辞语明粹,足以传世觉后,岂但夸多斗速于一时哉!”作者从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中受到启发,注重学问根底,注重对传统的学习和继承:“凡作文章,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自然雄深有筋骨,精明有气魄,深醇有意味,可以追古作者。”认为这可以纠正创作中的浅薄,但对社会实践和创作实践有所忽视,也多少流于偏颇。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媒介和传达工具,语言文字有其局限性,如同绘画有其局限性一样,作者已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 “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目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然则言语文字固不足以尽道也。”这是一个十分卓越的美学见解。“固不足以尽道”,应当包括作品中语言文字的有限性,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诉诸人的想象)。这或许源于庄子的“言不尽意”说,而所论更明白透彻,可以为讲求文字精炼、风格含蓄提供理论依据,其意义已超出了散文美学的范围。《朱子语类·论文》《朱子语类》,又名《朱子语录》,南宋朱熹讲学语录汇集。朱熹死后,他的学生们所追记。全书共140卷,其中的《论文》2卷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对古文的见解。朱熹坚持以“道”为中心,道文一贯的观点,反对将道、文截然分开。他把“道”喻为“根本”,把“文”喻为“枝叶”,“惟其根本于道,所以发之于文者皆道也”。他举例说:“三代圣贤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他不同意古文家的文以贯道说:“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这也突破了周、程等前辈道学家将文、道对立的藩篱。他的道文统一观是对古文理论的一个贡献,而忽视散文的审美特性和审美价值,则是其一大缺陷。与此相联系的是,他重内容而轻形式,并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比例:“大率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这种量的规定是不科学的。他还倡导明白、晓畅的文风,注重修辞,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自然性,体现出文学家的审美的眼光,也显示出与其他道学家的不同之处。

☚ 履斋示儿编   文则 ☛

鹤林玉露hè lín yù lù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3)。笔记。宋·罗大经撰。16卷。内容是集杂记读书所得,多引南宋道家之语,亦评论诗文。体例介于诗话、语录之间,为一部别具创见之读书札记。详于议论,略于考证。极称欧阳修、苏轼之文,亦能指责弊政,对秦桧弄权,皆有所评议。

鹤林玉露

十六卷。南宋罗大经(约1195—约1252)撰。罗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记,只知道大约生于宋宁宗初年,死于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后。少年时曾就读于太学,嘉定十五年(1222)乡试中举,宝庆二年(1226)登进士第。曾做过容州法曹掾、抚州军事推官等,后受朝廷矛盾纷争牵累,被劾罢去官。自谓“闲居无营,日与客清谈鹤林之下,或欣然会心,或慨然兴怀,辄命童子笔之,久而成编”(《鹤林玉露》序)。取杜甫诗“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之意,定书名为《鹤林玉露》。此书分条记事,体例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体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书中所引多朱熹、张栻、真德秀、魏了翁、杨万里之语,又兼推陆九渊。极称欧阳修、苏轼之文,谓司马光《资治通鉴》为虚费精力,何况吕祖谦《文鉴》。书中所记多为耳闻目睹,议论多关经国大事,颇为可取。如,“高宗眷紫岩”条,谓高宗对张浚十分宠信,对世传高宗晚年不满于张浚提出异议;“中兴讲和”条,记载宋孝宗锐意恢复未能实现事;“白羊先生”条,记载光宗时的一次未遂政变;“绍熙内禅”记载君臣逼光宗退位、拥立宁宗事; 以及 “邓友龙使虏”、“官省钱”、“税沙田”、“经总钱”、“庐陵苗盐”、“广右丁钱”、“老卒回易”、“民兵”、“养兵”、“告命”等条记载,皆可补史传之缺,或互相参证。书中还记载了不少文人逸事及见解精辟的诗话,对研究古代诗论的发展多有裨益。明代叶廷秀曾专门从《鹤林玉露》中辑出近四十条诗话,编成《诗谭续集》。书中亦偶有自相矛盾处,如引张栻之说,谓词科不可习;又引真德秀之说,谓词科当习等。今传本不一,主要有十八卷本和十六卷本两个系统。十八卷本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六卷,主要有日本庆安本、日本宽文本和明活字本、明陆师道钞本等,《宋人小说》本也作十八卷。十六卷本不分编,主要有《四库全书》、《稗海》、《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十八卷本比十六卷本多出四十余条。此外,还有《说郛》节本,《旧小说》收入九则。1981年,王瑞来以日本庆安十八卷本为底本,参以日本宽文本、明活字本、明陆师道钞本、明谢天瑞校本、王叔承校本、南京都察院刊本、小字本、《稗海》本、清进修书院本以及《说郛》、《永乐大典》、《宋史》、宋人文集笔记等书,重新点校,中华书局于1983年出版,是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鹤林玉露

书名,十六卷,宋罗大经撰。其书体例在诗话、语录之间,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所引多朱熹、张栻、真德秀、魏了翁、杨万里语。议论常持两端。书中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可备研究宋代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礼仪制度、对外关系等问题参考。今有中华书局标点本行世。 (参考图4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