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鹔鹴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鹔鹴裘 鹔鹴裘亦题《文君贳酒》、《卓文君》、《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东晋志人小说。葛洪撰。原载《西京杂记》卷二。吴曾祺《旧小说》、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刘世德《魏晋南北朝小说选注》、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皆录入。作品叙写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结为夫妇后的一段生活。司马相如(前179—前117),西汉著名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好读书击剑,所作《子虚赋》为汉武帝所赏识,召幸,用为郎,曾奉使西南。卓文君,西汉蜀郡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人,大商人卓王孙之女,貌美,喜音乐,十七岁而寡。一次,司马相如在卓王孙家赴宴,用琴曲去挑逗文君,文君悦其才华,遂乘夜私奔,同归成都。本篇小说即在此背景上展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这段生活。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成都后,居贫愁懑,相如只得将自己的鹔鹴裘(用鹔鹴这种雁的羽毛织成的皮衣)作抵押品去换酒,暂时与文君吃酒取乐。后来文君抱相如之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却用衣裘去赊酒!”遂与相如谋,于成都卖酒。文君当垆,相如洗涤酒器,使卓王孙感到羞耻。王孙果然觉得有辱门庭,就厚送给文君许多钱财,文君遂为富人。相如因沉湎文君之美色,故糖尿病复发,虽作《美人赋》以自刺,而终不能节制,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而传于世。作品通过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恋结合且共同开店卖酒的故事,赞颂了卓文君为追求自己纯真的爱情,不顾封建礼教束缚和社会压力,大胆地与司马相如私奔的反叛精神。文君之父卓王孙为了顾全体面,被迫向女儿妥协,正反映了封建礼教的脆弱性和虚伪性。作品的艺术手法独具特色,它用倒叙法来叙述情节,使故事起落有致,曲折生动。它先记述相如与文君回成都典裘及卖酒事,然后才补叙了文君慕相如之才,而“越礼”夜奔相如以身相许事,最后又叙述了相如“病渴”事。整篇作品结构完整,叙事曲委而富于情趣。小说对人物塑造,文笔细腻,形象鲜明。它十分生动地刻画了卓文君的优美体态和超群容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诗经·卫风》曾描写过“硕人”体态之美,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颌如蝤蛴,齿如瓠犀。”但硕人只不过是个外形美的女子,而卓文君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蔽花羞月之貌,更具有性格之美。“她既没有豪门富族门当户对的世俗偏见,也没有千金小姐的矫揉造作”。她性格热情奔放:“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以实际行动公开藐视“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其性格写得很有个性特色。作品写司马相如卖酒时“亲着犊鼻禈涤器,以耻王孙”,以及他沉溺于爱情而不能自拔等情状,也突出了相如的性格特点。卓文君“私奔”相如,历代被人们传为美谈;相如与文君卖酒故事,亦是后世小说、戏曲、诗词常采用的题材。唐诗人杜甫就曾说:“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琴台》)明代《杂剧十二种》有《卓文君私奔相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本于《史记·司马相如传》,《汉书》所记与《史记》基本相同,不过本篇增饰了民间传说的成分,使原故事更加动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这篇爱情故事,开创了后世“才子佳人”小说的先路,对明末清初盛行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影响颇大。 ☚ 公孙弘 卓文君 ☛ 鹔鹴裘 鹔鹴裘范居中、施惠、黄天泽、沈珙合作,每人执笔一折。《太和正音谱》著录。本事见《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着鹔鹴裘就市人杨昌贳酒,与文君为欢。”剧本已佚,具体内容不详。 ☚ 锦堂风月 梨花雨 ☛ 鹔鹴裘 鹔鹴裘❶徐大铨作。《同治奉新县志》著录。今无传本。本事见《西京杂记》。写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初还成都,生活贫困,以所服鹔鹴裘就市贳酒,与文君为欢。袁于令亦有《鹔鹴裘》传奇。 ☚ 五湖秋 髯姝姗 ☛ 鹔鹴裘 鹔鹴裘许树棠作。有旧抄本。二卷,二十五出。写司马相如、卓文君事,主要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西京杂记》改编。叙二人回到成都,囊中渐空,相如只好解下身上披的鹔鹴裘,用来换酒。此为两人重返临邛、文君当垆以前一段情节。以“鹔鹴裘”为剧名,不过避熟就生而已,并非全剧关键所在。 ☚ 桐泾月 一江风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裘氁氅簑 > 鷫鹴裘 鷫鹴裘 sùshuāngqiú 以鷫鹴羽毛製成的裘衣。鷫鸘爲雁類水鳥,其羽製裘可防濡抗寒。漢代已見。《西京雜記》卷二:“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鷫鹴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爲懽。” 鹔鹴裘sùshuāngqiú也作“鹔鷞裘”“骕骦裘”。省称“鷞裘”“鹴裘”“鹔鹴”。以鹔鷞之羽制成的裘。一说,用鹔鹴、飞鼠之皮制成。多用于贵者。旧传为汉司马相如所穿的裘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一同返回成都。相如家徒四壁,生活贫苦,文君因此闷闷不乐。相如便将自己所穿的鹔鹴裘脱下与商人阳昌换酒,以使文君高兴。后以此形容饮酒的豪兴;也形容情意深厚,不惜钱财。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唐李白《怨歌行》:“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赵嘏《春酿》诗:“春酿正风流,梨花莫问愁。马卿思一醉,不惜鹔鹴裘。”胡宿《雪》诗:“日高独拥鹴裘卧,谁乞长安取酒金。”韩栩《赠张建》诗:“传看辘轳剑,醉脱骕骦裘。”宋李觏《秋怀》诗:“自笑酒肠空半在,前村无处典鷞裘。”陆游《与青城道人饮酒作》诗:“有酒不换西凉州,无酒不典鹔鹴裘。”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二:“鹔鷞裘即翡翠裘之类,乃神鸟也……鷞或作鹴。《淮南子》言:长颈,绿色,似雁。”王世贞《送卢生还吴》:“卢生善诗逸者流,百结鹔鹴售足愁……短裘倘过邯郸道,青草已没平原宅。”徐渭《次张长治韵》:“自古阴晴谁料得,莫辞连夜典鹴裘。”清方文《访孙豹人不遇因题其壁》诗:“虽乏沽酒钱,鹴裘犹未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