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鸿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鸿雁hóng yàn见“雁足系书”。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骆宾王《畴昔篇》:莺啭蝉吟有悲望,鸿来雁度无音息。 鸿雁 鸿雁《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三家《诗》无异义。但关于此诗作者身份,颇多歧说,可归纳为二:一以为是西周王朝奉命招抚流民的官员所作,一以为是流民所作。以前一说为长。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写西周王朝的官吏招抚流民,组织他们筑墙重建家室,但他的辛勤工作却不为人所理解,反而遭到批评。此诗每章均以“鸿雁于飞”起兴,后世由此引申,遂以“哀鸿”一词作为流民的代称。 ☚ 吉日 庭燎 ☛ 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①之子于征,劬劳于野。②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③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④之子于垣,百堵皆作。⑤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⑥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⑦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⑧ 【注释】 ①鸿雁:俗谓大雁,是多种雁类的泛称。于:动词词头。肃肃:鸟拍动翅膀的声音。②之子:那些人。指应征服役的民伕。征:远行。劬(qu渠)劳:劳苦,劳累。③爰:乃。及:至,施及。矜(jin今)人:劳苦的人。鳏(guan官)寡:泛指生活孤苦的人。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④中泽:泽中。⑤垣(yuan元):墙,这里指筑墙。百堵:很多墙。作:建造起来。⑥其:语气词。究:终究。安宅:安居。⑦维:语气词。哲人:智者,明白人。⑧宣骄:发泄不满。 【译文】 大雁飞翔在天上,拍动翅膀沙沙响。民伕们出门去服役,在荒郊野外劳苦奔忙。灾难加给受苦人,那孤苦的人们令人心伤。大雁飞翔在天上,成群地落在水泽中央。那些民伕们服苦役,辛劳筑起百堵墙。纵然吃尽千辛万苦,到头来哪有安身的地方? 大雁飞翔在天上,悲鸣嗷嗷真凄凉。只有这些明白人,说我们辛苦,把我们体谅。可是那些昏庸者,却说我们满口牢骚不应当! 【集评】 明·钟惺:“哀鸣在中泽,后所谓痛定思痛也。”(《评点诗经》) 清·牛运震:“‘谓我宣骄’,更自悲怆。此穷民之所以苦于无告也。诗人往往借此写其衷郁。”(《诗志》卷三) 清·焦琳:“之子并非可在野外露处者,而前者漂沦于外,蒙犯霜露,于靡家靡室之野,劬劳寒心,其若何忍受来耶?况劬劳之苦,遂及于大可怜人。哀哉!尚复有鳏寡在其间乎!”“之子是亲切之称,野乃是极难堪之地。是虽夫妇相偕,其劬劳已有一思而令人寒颤者,况曰于野,乃实身处其间耶?详味此二语,已令人热泪滔滔滚滚。然后更转到矜人鳏寡身上。若已不鳏寡人抚靡痛哭,忽而又睹鳏寡,更在半生半死间矣。我今读之,犹为痛不可支,当日流民,其如何感激也哉!”“即语言声息,亦如于飞之鸿雁,嗷嗷然悉是劬劳之声。使我一入听,而哀切之情,有不能以言达者。”(《诗蠲》卷六) 【总案】 这是一首诅咒徭役,倾诉服役者内心不平的诗,当是出自服役的民伕之口。篇首以大雁的自由飞翔反兴,衬托出服役之苦。他们被迫为统治者修筑城邑宫室,连鳏寡之人也难幸免,到头来自己却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历代论者众说纷纭,可谓见智见仁,莫衷一是。《毛序》认为这首诗是“美宣王”的。因厉王暴虐,“万民离散,不安其居”,宣王中兴,派侯伯卿士招抚四方之民,使他们返回故土,鳏寡各得其所。朱熹《诗集传》的看法与毛公大致相同,说此诗讲的是流民“今虽劳苦,而终获安定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承毛说,认为宣王时“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而“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这些说法孰是孰非,这里无法一一考辨,只列出来,供读者参考。 《鸿雁》《鸿雁》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说:“《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宋朱熹《诗集传》:“今亦未有以见其为宣王之诗。”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诗为宣王命使臣安集流民而作。”今人高亨《诗经今注》:“此篇当是一首民歌。一个奴隶主下令征集他的农奴、工匠来给他建筑城邑或庄园。劳动人民在徭役中唱出这首歌。”姚说,是。此诗气氛渲染十分成功,这与诗中的起兴手法分不开。天上哀鸣的鸿雁与地上受苦的流离之民相互映衬,构成一副悲惨的画面,使全诗笼罩着一种低沉阴冷的气氛。后世以“哀鸿”一词作为痛苦流民的代称,就是从这首诗的诗题引申出来的。 鸿雁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嗸。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被愚人,谓我宣骄。 西周王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对奴隶进行了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奴隶们一方面要为奴隶主耕种封地,一方面还被迫服各种劳役。他们辛勤劳作,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他们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不能不激起奴隶们的不满和反抗。因此,在《诗经》中,有不少揭露奴隶主贵族的罪恶,控诉他们强加给劳苦大众种种灾难的罪行的诗篇。像《风》中的《伐檀》、《硕鼠》、《陟岵》、《鸨羽》,《雅》 中的《何草不黄》、《蓼莪》、《苕之华》等。《鸿雁》也是这样一首反映奴隶们对苦役生活的不满和怨恨的诗。 关于此诗的作者,诸说不一,莫衷一是。历来学者多依《诗序》之说,认为诗中“之子”为使臣,本诗为宣王使臣安集流民所作。朱熹则认为“之子”指流民,此诗为流民所作。后又有人据篇中之句”劬劳”皆属使臣所言,而末章有“维此哲人,谓我劬劳”句,断此诗为诗人所作。清代方玉润不同意此说,他认为:“诗人虽能代人言,不能代人难言之言; 虽能代人难言之言,必不能代人所不及料之言。哲人之言如此之哲,愚人之言又若彼其愚,则岂人所及料哉? 而谓诗人能代之言哉?大抵使者承命安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此说在历代《诗经》学者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而现代学者则多赞成朱熹的观点,认为此诗是劳动人民在为奴隶主服徭役时唱的歌,是奴隶们被奴隶主强征来为其修筑城邑、宫室,不堪忍受繁重的劳苦,借此歌哭诉自己的悲惨境遇,并讽刺、揭露那吃人的奴隶社会。纵观全诗,此说最为确切。 鸿雁,泛指大雁,《毛传》说:“大曰鸿,小曰雁。”肃肃,鸟羽振动声。《唐风·鸨羽》 中有“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句。之子,即“这些人”。劬劳,辛苦,劳累。《邺风·凯风》一章有“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一句。一章首句以“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起兴,由展翅高飞的鸿雁,联想到正在遥远的郊野服苦役的奴隶。矜人,贫苦可怜的人,受苦人。鳏寡,方玉润《诗经原始》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鳏寡之人可谓苦中之苦者,既使他们亦不能免除劳役,仍要“劬劳于野”,广大劳动人民的灾难深重,奴隶主的暴虐,由此可见一斑。“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中泽即泽中,沼泽中。大雁在天空飞累了,降落在水泽中歇息。垣,筑墙。《郑笺》说:“起房舍,筑墙壁,百堵同时而起。”虽然辛辛苦建造了百堵高墙,然而这却没有奴隶们的栖身之地,无怪乎人们要质问苍天:“虽则劬劳,其究安宅?“嗸嗸,哀鸣声。《毛传》说:“未得所安集,则嗸嗸然。”大雁在天空中飞行,长空中传来阵阵哀鸣。”维此哲人,谓我劬劳”,只有那些深明事理的人,才能理解我们的辛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宣,骄奢,《经义述闻》说:“宣骄与劬劳相对为父,劬亦劳也,宣亦骄也。……宣为侈大之意,宣骄犹言骄奢,我谓宣示其骄也。”一说,表示。《毛传》:“宣,示也。”《传疏》:“言智者谓我病苦,而愚者犹谓我视民以慢也。”只有那些愚蠢的人才体察不到我们的疾苦,还说我们骄傲、故纵。 《诗经》中以禽鸟为篇名的诗很多。大抵是由于当时禽类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是当时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如《风》中的《关睢》、《燕燕》、《雄雉》、《黄鸟》、《晨风》、《鸤鸠》、《鸱鸮》,二雅中的《鸿雁》、《黄鸟》、《鸳鸯》、《凫翳》、《振鹭》、《玄鸟》等。在这十几篇中,尤以本篇命题最妙。鸿雁为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其时成群鸿雁排成“人”字或“一”字队形向南飞去。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人之情。“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即是此种情景。鸿雁哀鸣,更令人触景生情,平添哀怨。后人以哀鸿形容流离失所的灾民,即据此意。以鸿雁为题,诉说心中哀伤忧愤,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十分出色。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其中前两句为兴句。首章“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以鸿雁自由自在地飞翔来起兴,反衬出“流民”,即广大劳动人民被迫为奴隶主卖命,得不到人身自由的痛苦之情。这种比兴,是谓反兴,使全诗意境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后二句则直接抒情,痛快淋漓地道出心中的不满、有张有驰,颇具匠心。二章以鸿雁“集于中泽”比兴,引出“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感慨。鸿雁飞累了尚且可以在水泽中歇憩,而奴隶们辛勤劳动,“百堵皆作”,到到来却无安身之处,这也是反兴。三章则用鸿雁的哀鸣引出哲人与愚人对奴隶的不同的看法、态度,也可以说是比兴自然、贴切,富于形象性。篇中重章叠句、对偶、迭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加上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整齐、和谐的韵律,使全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诗中双句句尾用韵,每章换韵,更增添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鸿雁 鸿和雁同为水鸟。古时,鸿和雁分别颇为清晰,后来则不太区分,或二字合用,或以一总二,在西周时候,鸿雁便常合称了。 鸿雁是典型的候鸟,它每年秋分后南飞,次年春分后北返。鸿雁归返极为准时,所以,大众年历一般以大雁预告季节。鸿雁一来一往也成为春秋一度的标志。与此有关,过去一些铜箱的盖子上常有这样的吉语铭文:“飞雁延年”。 鸿雁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引入文化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以鸿雁代书信,有所谓“雁帛”、“雁书”、“雁足”等。据载,汉武帝时,派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禁后威武不屈,徒居匈奴北海牧羊。 后来,匈奴与汉和好,汉武帝求放苏武等人,匈奴方面诡称苏武已死。苏武属下一官吏叫常惠,想办法在夜里跑去见汉使节,教汉使节对匈奴诡称汉武帝在上林射猎时,得从北而来鸿雁,雁足系有帛书,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困于某泽当中。汉使节依照常惠所教的言语以责匈奴的单于,单于因此向汉使节赔礼,放回苏武。由此后人就将书信与来去有时的鸿雁联系起来。唐朝王勃《采莲曲》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不惜西津交配解,还羞北海雁书还。”后世书信文字中多有此种借喻。用鸿雁和“延年”二字装饰信笺者,称“飞鸿延年”。 其二,古时以为雁为贽(见面礼)。旧时婚娶的“六礼”除纳徽外,均用雁,称为“奠雁”。以鸿雁作为订婚物,过去有人解释其原因:用雁者,取其随时南飞北返,而不失其贞节,知道何时不夺女子;又取其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鸿雁经常比翼双飞,因此,一张大雁比翼双飞图是最好的结婚礼物。 鸿雁之序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原则相吻合,所以常用以比喻国之伦常。一方面喻官员的班列,另一方面以喻兄弟。 此外,鸿有巨大的意思,鸿文、鸿业、鸿裁、鸿恩、鸿图、鸿儒等词汇中的鸿都是这个意思。这无疑也给鸿雁增添了一些正方向的积极意义。又,唐代科举新进士有题名雁塔之举,后世也以“雁塔题名”为祝吉之语。 鸿雁
【注释】①鸿雁:大雁。于:语助词。②肃肃:鸟拍羽翼之声。③之子:指使臣。征:远行。④劬(qú)劳:辛苦劳累。⑤爰:语助词。矜人:受苦人。⑥鳏(guān):老而无妻者。⑦中泽:水泽之中。⑧垣(yuán):筑墙,盖房。⑨堵:一面墙。⑩究:终于。安宅:安居之所。(11)嗷嗷:哀鸣之声。(12)哲人:指贤明的统治者。(13)愚人:指昏聩无知的统治者。(14)宣骄:骄傲。 【鉴赏】这是使臣安抚流民之诗。 周厉王时,政治黑暗,统治者暴戾无道,加之𤞤狁连年入侵,使得百姓大批流亡。周宣王即位后,一方面率军北伐,打退𤞤狁的进攻,一方面派遣使臣安抚流民,帮助他们安居下来。此诗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全诗三章。每章首二句写流民。诗以“鸿雁”兴比流民。一章说:大雁急速飞翔,双翅簌簌作响。诗以此兴比流民逃往他乡。二章说:大雁急速飞翔,聚于水泽中央。诗以此兴比流民寄寓荒野。三章说:大雁急速飞翔,悲鸣之声嗷嗷。诗以此兴比流民急盼救助。每章后四句写使臣。一章写他出使四方,在野外奔波劳累,救济那些受苦之人,同情那些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者。二章写他巡视工地,指挥筑墙盖屋。虽然他很辛苦,但流民终于有了安居之所。末章写他的心理活动。只有通晓事理的“哲人”,才说我真辛劳;只有昏聩无知的“愚人”,才说我太骄傲。这四句是使臣的自白,与《魏风·园有桃》“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诗意相同。 《李黄集解》说:“(欧阳公)谓遣使臣奔走于外,如鸿雁之飞。”若依此说,则“哀鸣敖敖”一句与使臣身份不合。朱熹《诗集传》:“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若依此说,奔波中的流民怎能“百堵皆作”?王夫之《诗经稗疏》说:“百堵之作,其为筑城明矣。”此说虽解决了“百堵皆作”的矛盾,但解释末章仍嫌牵强。末章四句用在使臣身上比较合适,而用在流民身上,便觉得不够自然。 鸿雁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 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 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 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 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 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 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 谓我宣骄。 大雁飞向远方,振动翅羽沙沙地响。这些服役的人就要远行,在旷野上辛苦劳作。劳役加给穷苦的人们,要数鳏寡者最可怜。 大雁飞向远方,缓缓落在湖中歇息。这些服役的人去筑城墙,一时筑起百堵墙。虽然忙碌辛苦,可自己究竟在何处安身? 大雁飞向远方,发出凄切的哀鸣。只有明白人,才说我们辛苦劳累,那些愚昧昏庸的人,却说我们骄傲、放纵。 《鸿雁》三章,章六句。关于此诗的主旨和作者,历代研究者的分歧很大。《诗序》云:“《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严粲则认为是“流民美使臣之诗”(《诗辑》)。而朱熹说此诗是流民歌咏其“虽劳苦而终获安定也”(《诗集传》)。与此相关,诗的作者亦自不同,《诗序》断定为朝廷官员,严粲、朱熹则认定为流民。今人多认为,这是一首役夫倾述苦难生活的悲歌,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一类现实性很强的作品。我们赞同这种观点。 第一章首句以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起兴,从振翅高飞的鸿雁,引出远去服役的人们: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之子”,指这些服役的人们,旧注释为“使臣”,不妥。如此处“之子”释为“使臣”,则与后句“哀此鳏寡”之“鳏寡”了不相干,而解作“服役的人们”,则“鳏寡”者正属“之子”中最悲苦、最可怜者,前后诗意贯通,较为恰切。第二章写服役的人们筑城墙,“百堵皆作”。然而,“虽则劬劳,其究安宅?”其中“其究安宅”一句的训释最为关键。“究”,终。“安”,何,什么地方。“宅”,居。前人多把“安”解为安居之“安”,与诗意相违,故不取。“虽则”两句,意谓我们 (役夫)辛辛苦苦地修筑一堵堵墙、盖起一幢幢房,可自身究竟住在何处呢?这实际上是被奴役的劳动者的不平之音、反抗之声。第三章斥责“愚人”——剥削者:“维彼愚人,谓我宣骄。”宣,骄奢。《经义述闻》: “宣骄与劬劳相对为文。劬亦劳也,宣亦骄也。……宣为侈大之意,宣骄犹言骄奢,谓我宣示其骄也。”“维彼”两句意谓: 只有那些愚蠢昏昧的人说我们骄纵。把剥削者称为“愚人”,流露出役夫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 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巧妙而生动。鸿雁为候鸟,每当秋季,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诗中每章首句皆以 “鸿雁于飞”发端,一、二章以鸿雁肃羽,兴“之子于征”,以鸿雁集泽,兴“之子于垣”,十分自然贴切。第三章以鸿雁哀鸣,兴“之子之呼号索食” (陈子展《诗经直解》卷十八)。此“兴”中有“比”,远非纯粹之起兴。那“哀鸣嗷嗷”的鸿雁正是苦不堪言的役夫们的化身。朱熹谓 “以鸿雁哀鸣自比”(《诗集传》),是颇有见地的。后世常以“哀鸿”称代无家可归的贫苦百姓,正是对此诗兴而有比的认同。此外,“劬劳”一词在诗中频频出现,首章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二章“虽则劬劳,其究安宅”,三章“维此哲人,谓我劬劳”,这是民歌重章复沓手法的灵活运用,深化了役夫们倾述苦难生活的中心意旨。 鸿雁 鸿雁〔原文〕 ☚ 鸿雁之什 庭燎 ☛ 鸿雁 鸿雁hónɡyàn━┃ 大雁。喻兄弟。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 ☚ 阋墙 棣华 ☛ 鸿雁1❶借指灾乱流离之民。清张问陶《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诗: “飘摇鸿雁飞难援,潦草弓旌气不扬。” 鸿雁2代称信使。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鸿雁hóngyàn❶候鸟,脖子长,腿短,羽毛棕灰色,肚皮白色,群居水边。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过冬,飞行时多排成人字或一字形。也说大雁。 鸿雁hóngyàn也叫“大雁”。【释义】 鸿雁指流离之民。《诗经·鸿雁》:“鸿雁于飞,哀鸿嗷嗷。”其序云:“美宣王也。万民流离,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因称因灾乱而流离失所之民为鸿雁,也称哀鸿。成语“哀鸿遍野”亦出于此。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游禽部 > 雁鵝 > 雁1 > 鴻雁 鴻雁 hóngyàn 亦作“鴻鴈”。本大者豆雁、鴻雁等爲鴻,小者雪雁等爲雁,後連言以指雁1。《詩·小雅·鴻鴈》:“鴻鴈于飛,肅肅其羽。”毛傳:“大曰鴻,小曰鴈。”《禮記·月令》:“[仲秋之月]鴻雁來,玄鳥歸。”《漢書·揚雄傳》:“王雎關關,鴻鴈嚶嚶。”晉·石崇《思歸歎》:“秋風厲兮,鴻鴈征。”南朝宋·顏延之《歸鴻詩》:“萬有皆同春,鴻鴈獨辭歸。” 鸿雁 鸿雁鸿和雁同为水鸟。古时,鸿和雁分别颇为清晰,后来则不太区分,或二字合用,或以一总二,在西周时候,鸿雁便常合称了。 鸿雁是典型的候鸟,它每年秋分后南飞,次年春分后北返。鸿雁归返极为准时,所以,大众年历一般以大雁预告季节。鸿雁一来一往也成为春秋一度的标志。与此有关,过去一些铜箱的盖子上常有这样的吉语铭文:“飞雁延年”。 鸿雁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引入文化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以鸿雁代书信,有所谓“雁帛”、“雁书”、“雁足”等。据载,汉武帝时,派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禁后威武不屈,徒居匈奴北海牧羊。 后来,匈奴与汉和好,汉武帝求放苏武等人,匈奴方面诡称苏武已死。苏武属下一官吏叫常惠,想办法在夜里跑去见汉使节,教汉使节对匈奴诡称汉武帝在上林射猎时,得从北而来鸿雁,雁足系有帛书,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困于某泽当中。汉使节依照常惠所教的言语以责匈奴的单于,单于因此向汉使节赔礼,放回苏武。由此后人就将书信与来去有时的鸿雁联系起来。唐朝王勃《采莲曲》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不惜西津交配解,还羞北海雁书还。”后世书信文字中多有此种借喻。用鸿雁和“延年”二字装饰信笺者,称“飞鸿延年”。 其二,古时以为雁为贽(见面礼)。旧时婚娶的“六礼”除纳徽外,均用雁,称为“奠雁”。以鸿雁作为订婚物,过去有人解释其原因:用雁者,取其随时南飞北返,而不失其贞节,知道何时不夺女子;又取其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鸿雁经常比翼双飞,因此,一张大雁比翼双飞图是最好的结婚礼物。 鸿雁之序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原则相吻合,所以常用以比喻国之伦常。一方面喻官员的班列,另一方面以喻兄弟。 此外,鸿有巨大的意思,鸿文、鸿业、鸿裁、鸿恩、鸿图、鸿儒等词汇中的鸿都是这个意思。这无疑也给鸿雁增添了一些正方向的积极意义。又,唐代科举新进士有题名雁塔之举,后世也以“雁塔题名”为祝吉之语。 ☚ 鸳鸯 鹌鹑 ☛ 鸿雁【同义】总目录 鸿雁月鹭书空匠沙鹑信禽翁鸡智禽 鸿雁 来自远方的书信的代称。旧说“鸿雁传书”。也作“雁鸿”。 字数:29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竹报 琼瑶 ☛ 鸿雁 秋天南飞,春而北上。又称“霜信”(知晓霜雪降)、“信禽”、“智禽”(鸿雁有智)、“知时鸟”、“书空匠”(空中雁阵排字)。寓意信使,志向远大。 字数:72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蛇 狮子 ☛ 兄弟 兄弟昆季 昆弟 金昆 粉昆 手足 同根 同生 伯季 行雁 雁序 雁字 鸿雁(鸿雁行) 肱支 贵介 鄂棣 荆株 友于 萼跗 壎篪 埙篪 鶺鴒 伯仲 孔怀 具尔 匪他 鲁卫 连枝树 黄台瓜 另见:血缘 亲情 友爱 ☚ 兄弟、姐妹 各种兄弟 ☛ 书信 书信信(信函;信札;信简;旨信;梅信;梅花信) 书(书札;书函;书翰;书子;书状;书素;书题;书邮;书启;书问;书疏;书缄;书尺;书柬;贴书;素书;尺书;咫书;音书;雁书;鸾书;系帛书;青鸟书;咫尺之书) 函(函件;函牍;函片;函札;函书;函柬;函问;尺函;公~;鳞函) 柬(书柬) 简(简札;简牒;简牍;简素;简毕;简翰;简帖;简墨;简缄;简尺;简椠;书简;素简;尺简;邮简) 缄(缄札;缄素;缄书;缄翰;鸾缄) 札(札翰;素札;霜札;尺札) 牍(尺牍;素牍;赤牍;竿牍;觚牍) 笺(笺函;笺札;笺牍;笺书;笺简;笺缯;尺笺;邮笺;素笺;鱼笺) 翰(翰札;尺翰;音翰) 鸿(鸿雁;鸿使;鸿信;鸿音;鸿鱼;鸿鳞;飞鸿;金鸿;麟鸿;鸿雁书)鲤(鲤书;鲤素;尺鲤;素鲤;双鲤) 鱼(鱼封;鱼封;鱼函;鱼讯;鱼信;鱼契;鱼素;鱼书;鱼笺;鱼缄;鱼雁;鱼幅;双鱼;鱼中素;五色鱼;鱼封雁帖;鱼书雁帖;鱼书雁信;鱼书雁笺;鱼书雁字;鱼书雁札;鱼书雁帛;鱼书雁足;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肠雁书;鱼笺雁字;鱼缄尺素;鱼笺雁书;鱼信雁书;鱼字雁书;鱼绫雁帛) 椠(蒲椠) 羽(羽书;羽鳞;羽翰;鳞书羽信) 疏(牋疏) 椷(椷书) 雁(雁足;雁帖;雁帛;岭雁;雁帛鳞笺;雁素鱼笺;雁帖鱼书;雁字鱼书;雁信鱼书) 文鳞 白鳞 尺纸 尺帛 尺素 尺题 尺一(尺一书) 尺楮 尺蹏 八行(八行书) 检素 毫素 邮筒音邮(企望~) 音徽 驿音 手启启劄 风牋 告教 旨问 旨告 旨示 笔椟 鳞羽 鳞素 鳞迹 鳞游 鳞鸿 鳞翼 鹅溪素 白绢斜封 另见:书写 音信 信使 笺纸 邮递 传递 交往 ☚ 书信 各种书信 ☛ 大雁 大雁雁(雁儿;雁奴;沙雁;宾雁;候雁;阳雁;鹅雁;归~;随阳雁)鸿(鸿雁;露鸿;归~;宾鸿;哀~) 鹄(鸿鹄;黄鹄;丹鹄;鹊鹄;鸣鹄;露鹄) 鸿(鸿雀;鸿羽;鸿鹄;鸿雁) 鴚(鴚鹅) 驾鹅 野鹅 遥翮 朱鸟 宾鸟阳鸟 信禽 智禽 阳禽 朔禽 月鹭 沙鹑 翁鸡 天鹅 天厌 殊翁 逆禽 逸禽 浮翮 书空匠乌孙公主 ☚ 乌鸦 飞雁 ☛ 鸿雁 鸿雁鸿雁自南而北往返有时,雌雄配偶忠贞,故为吉祥鸟;鸿雁飞行排队有序,渐进于高位,故又以“雁序”喻指官位排列,以“鸿渐”喻仕途渐进,更添瑞意。 ☚ 孔雀 喜鹊 ☛ 鸿雁swan gooseAnser cygnoides L.,鸟纲,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为家鹅的原祖,又称原鹅。体型较大,雄鸟体长达90cm。雄鸟喙基有一膨大的瘤,雌鸟瘤不发达,翼也较短。雌雄羽色相似,上体大部暗褐色,头顶至后颈为棕褐色,下体近白色,腹部有黑色条状横纹。栖息于河川、沼泽地带。性好结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繁殖在4~6月间,营巢于草丛中,每窝产卵5~8枚,卵呈乳白色。主食植物。为狩猎鸟类。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于中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北部繁殖,在长江下游一带越冬。 鸿雁 鸿雁雁形目鸭科。体形较大。体长800—930毫米,体重3—4千克。头顶至枕部棕褐色;头侧浅桂红色;前颈下部及胸部肉桂色。雄鸟上嘴基有一疣状突。全疆各地均有活动。飞行时常呈“人”或“一”字形。以草本植物为食。是家鹅的祖先,为重要的遗传资源。 鸿雁 鸿雁hongyanAnser cygnoidcs脊椎动物,鸟纲,鸭科。雄鸟体长达82厘米,雌鸟较小。嘴黑色。雄鸟嘴基有1个大瘤,雌鸟瘤较小。羽毛棕灰色,由头顶达颈后有1条红棕色长纹。腹部有黑色条状横纹,主要栖息在河川或沼泽地带,偶见于树林中。飞行中,常排列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分布于苏联西伯利亚到堪察加。在我国东北北部和内蒙古东部一带繁殖,迁徙时,经华北和东北中部大平原,在长江下游及稍南地区越冬。植食性,肉可供食用,绒羽可制衣被。可以驯养,为家鹅的原始祖先。 图318 鸿雁 ☚ 雁 鸳鸯 ☛ 鸿雁 鸿雁Hongyan雁形目鸭科中的一种大型鸟类,学名为Anser cygnoides。体型比一般鸭类大,比天鹅略小,体长80—90厘米,体重2 850—4 250克。头较大,颈细长,翅长而尖,尾圆形。嘴长一般超过80毫米,比头略长。前额具有白色羽毛构成的细带。腿位于身体的后方,前趾间具蹼,后趾小而不着地。尾脂腺发达。雌、雄鸟体色相似,从头顶到后颈正中为棕褐色,上体羽毛为灰褐色,下体羽毛呈白色。嘴黑色。雄雁嘴的基部常有一个膨大成冠状的肉瘤。善于游泳和飞翔,常栖息在水草丰美的沼泽、湖泊地带,以野草或农作物的根、茎和种子为食。繁殖时筑巢于沼泽地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5—10枚。孵卵仅由雌鸟来进行,孵化期约28—30天。雏鸟为早成鸟,出壳后不久即可随亲鸟活动。 鸿雁是家鹅的祖先之一,同时还是一种著名的狩猎鸟。其肉可供食用,尾羽和飞羽可作扇子,绒羽则是防寒服装的优质填充材料。 ☚ 鹦鹉 鸡 ☛ 鸿雁Chinese wild goo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