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鸱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鸱尾 鸱尾又称“蚩尾”、“鸱吻”。古建筑屋脊两端的装饰性构件。象征防火之意,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吴处厚《青箱杂记》:“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汉柏梁台灾,越巫上厌胜之法。起建章官,设鸱鱼之像于屋脊,以厌火灾,即今世鸱吻是也。”秦、汉时,房屋屋脊两端每每用三块瓦当叠起或向上曲翘,此为鸱尾之雏形。唐代后期演变出鸱吻,由鱼尾形变成鱼嘴,宋代起,又出现了龙尾、龙吻。 ☚ 须弥座 配殿 ☛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屋頂部 > 屋飾 > 鴟尾 鴟尾 chīwěi 亦作“祠尾”、“蚩尾”。古代宫殿屋脊正脊兩端之裝飾性構件。以其形似名爲鴟尾之某種動物形,故稱。據傳漢代已有,始載於南北朝典籍。其形巍然翹立,處於正脊與垂脊交叉之三坡瓦隴易滲透部位,既有裝飾作用,又有封護性能。唐中期後,式樣有變,改稱鴟吻。明代,其造型又異,尾部向後卷曲,身飾龍紋,鱗爪飛張。清代略同,稱爲正吻或大吻。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或問曰:‘《東宫舊事》何以呼鴟尾爲祠尾? ’答曰:‘張敞者,吳人。不甚稽古,隨宜記注,逐鄉俗訛謬,造作書字耳。吳人呼祠祀爲鴟祀,故以祠代鴟字。’”唐·蘇鶚《蘇氏演義·上》:“蚩者,海獸也。漢武帝作柏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避火災。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晉書·五行志中》:“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鵲巢太極東頭鴟尾。”《北史·高道穆傳》:“[李世哲]多有非法,逼買人宅,廣興屋宇,皆置鴟尾。” 屋脊 屋脊甍(甍标;朱~;彩~) 屋山 ☚ 屋顶 屋檐 ☛ 鸱尾chī wěi屋脊上的鱼尾形装饰物。《北史·高道穆传》:“[李世哲]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