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蓝采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蓝采和

蓝采和

八仙之一。相传为唐末人。据《太平广记》引《续神仙传》载,他常衣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加内絮,冬则卧于雪中,手执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机捷谐谑,似狂非狂,周游天下。元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写他是五代时的艺人,真名许坚。因有半仙之份,由汉钟离引度升天。明《东游记》载:“于濠梁酒楼上饮酒,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乘白鹤而上,落下衣衫靴带,相移冉冉而去。”元好问有“人笑蓝衫似采和”的诗句。这位在过去的戏剧、小说中经常以民间艺人身份出现的神仙,在群众的口承的八仙传说里面却并不那么活跃,多在《八仙过海》一类作品的八仙群体中见到他的形象,专门写他的单篇作品为数不多,有《蓝采和酒店赠金》等。

☚ 汉钟离   韩湘子 ☛
蓝采和

蓝采和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其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性格放浪,常穿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经数十年,颜色依然如故,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乘鹤升空而去。元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写蓝采和为其艺名,真姓名许坚,为五代时艺人。因有半仙之份,后由钟离权引度升天。

☚ 汉钟离   张果老 ☛

蓝采和

蓝采和

杂剧剧本。全名《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作者已佚。写仙人钟离汉见洛阳伶人蓝采和“有半仙之分”,下凡度他出家,但他却执迷于人间生活。钟乃使吕洞宾化为州官,借口蓝“失误官身”,要责打四十板子,促使蓝省悟到人生祸福无常,甘愿出家。三十年后,蓝与钟、吕等同登仙界。剧本真实反映了元代杂剧艺人的生活,结构严密完整,人物语言亦颇性格化,但未脱神仙道化剧的窠臼。

☚ 王粲登楼   渔樵记 ☛
蓝采和

蓝采和

全名《汉钟离度脱蓝采和》。元明间无名氏作。《远山堂剧品》、《也是园书目》著录。四折。剧叙优伶许坚,艺名蓝采和,一日正在勾栏张罗,钟离权来度他出家,搅得他一天不能作场演戏。蓝采和很生气,把钟离权反锁在勾栏内。次日正逢蓝采和生日,同行诸弟兄均来祝寿。钟离权借法术遁出勾栏,又来度脱他,被诸人赶出门外。钟离权命吕岩化为州官,唤蓝采和官身承应,并借口蓝采和拖延了唤官身,罚打四十大棒。钟离权前来救护,于是蓝采和遂随钟离权而去。蓝采和云游四方,在长街踏歌,与儿童戏耍,被其妻子发现,劝蓝回家,旧时弟兄也来相劝,蓝采和拒绝。三十年后,蓝采和回家,见妻子和旧时弟兄衰老不堪,自己却年轻如故;又见昔日戏衣俱在,其弟兄请他再演杂剧,他为之心动。此时钟、吕二仙出现并喝止,蓝采和终于斩断最后的凡心,与钟、吕同登仙界,成为八仙之一。北宋龙兖《江南野史》和南宋陆游《南唐书》记有蓝采和传说,说他醉后升天。惟记载中蓝采和行歌歌词,实为唐人歌诗,或谓陈陶作,或谓许坚作。本剧写蓝采和即许坚,当本此。但许坚为艺人,后又为八仙之一,当是元代八仙传说盛行后的虚构。明祁彪佳评此剧云:“度脱蓝采和,境界平常。词于淡中着色,有不衫不屐之趣。”剧中记录了若干杂剧演出情况和行话,向为戏曲史研究者重视。有关蓝采和的传说,见于《潜确类书》、《续仙传》、《南唐书》、《江南野史》诸书。杂剧《蓝采和锁心猿意马》、明来镕《蓝采和长安闹剧》皆与该剧题材相同。今存脉望馆抄校《古名家杂剧》本,《古本戏曲丛刊》据脉望馆本影印。

☚ 野猿听经   荆娘怨 ☛

蓝采和

蓝采和

又名《冷眼》。全名《蓝采和长安闹剧》。来集之作。今无传本。写长安市二社长聚饮寻乐,观演《中山狼》、《痴父子》、《赵礼让肥》等傀儡剧。仙人陈陶自称蓝采和,手执拍板,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口唱《踏踏歌》,亦来社会中观场。剧演毕,陈长歌一曲,以冷眼冷语劝人热闹场中猛省回头,随即化金光而去。本事出陆游《南唐书·陈陶传》。

☚ 挑灯   阮步兵 ☛

蓝采和

 《续仙传》 卷上: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踏歌云: “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墓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歌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但将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却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见者,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上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蓝采和 (明刊 《仙佛奇踪》)


 《书影》 卷四:
 《南唐书·陈陶传》: 陶所遁西山,先产药物数十种,陶采而饵之。宋开宝中,常见一叟,角发披褐,与一老媪货药市中,获钱则市鲅对饮,旁若无人。既醉,行舞而歌曰:“篮采禾,篮采禾,尘世纷纷事更多。争如卖药沽酒饮,归去深崖拍手歌。” 或疑为陶夫妇云。按此即晚唐诗人陈陶,赋“一将功成万骨枯” 者。观本传,则知俗绘八仙中之蓝采和,岂人名哉!以“禾”为“和”,以“篮”为“蓝”,谬矣。
 《陔余丛考》 卷三四:
 至蓝采和者,《太平广记》 谓常衣破蓝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则絮,冬则卧于雪。尝入市,持大拍板唱言: “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元遗山因以入诗,有 “自惊白鬓先潘岳,人笑蓝衫似采和” 之句。又题蓝采和像云: “长板高歌本不狂,儿曹自为百钱忙。几时逢着蓝衫老,同向春风舞一场。” 是蓝采和乃男子也。今戏本又硬差作女妆,尤可笑。
 龙衮 《江南野录》 载陈绹学仙,尝醉歌,有 “蓝采和,尘世纷纷事更多” 之句,则又以为陈綯歌也。
 《八仙考》:
 蓝采和的事迹,最早见于沈汾的《续仙传》。《太平广记》 卷二十二袭用其文,元赵道一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卷三十八亦同。
 沈氏南唐人。他自己说生而慕道,凡接高尚所说,积年之间,闻见皆铭于心。故作 《续仙传》。《续仙传》 是续刘向的 《列仙传》 及葛洪的《神仙传》 的。所记的人物,大多是他同时,或比他稍前。看蓝传,他的文笔不错,有缥缈之致。其实如酒楼乘醉,忽然轻举,或者云鹤笙箫声之类,皆属套语,并非特为蓝公出色。蓝公的特点,在乎他的服装的别致,以及乞索的态度。再有,是唱一个“踏踏歌,蓝采和” 的道曲。他似乎是一个同时乞索,同时散钱的玩世道人。宋元之际的画,就画了他那副行径。元遗山绝句 《题蓝采和像》 云:“长板高歌本不狂,儿曹自为百钱忙,几时逢着蓝衫老,同向春风舞一场。”可证金时画蓝仙像是如此的。这副画何人所画,不得而知。考 《图画见闻志》 《宣和画谱》 一类书,无有蓝采和像。《秘殿珠林》 卷二十记清乾清宫藏有宋李得柔的素绢本《蓝采和图》 一轴,并且上面有李得柔自己写的 《蓝采和传》,款云: “紫虚大夫葆光殿校籍李得柔画传”。按李得柔的画见于 《宣和画谱》者,二十有六。内中有锺、吕两仙像而无蓝仙。《宣和画谱》 记载李得柔为凝神殿校籍,与此葆光殿又异。但也不能据此断定清宫这幅画不可靠,因《宣和画谱》所载也非李氏画的全录。至于现在的八仙画,即去古已远,蓝公的个性不见,以姓蓝故有时持一花篮而大拍板也已借与张果了。
 蓝采和是否姓蓝? 元遗山诗:“自惊白髯先潘岳,人笑蓝衫似采和。” 他以采和为名,而以 “蓝衫”对 “白髯”,不以为姓。此唱道曲索钱的人,既穿蓝衫,又自呼其名,好像惟恐人家不知道似的,怎能算一个隐姓埋名得道的人呢? 故蓝采和决非其人之真姓名。或并无其人,只有一踏歌如前所引; 因此歌而造此神仙传说。“蓝采和” 三字有音而无义,大概如汉乐府 “妃呼豨” 之类,后人不解,以人实之。龙衮 《江南野史》 记陈陶得仙事云:
 开宝中,常见一叟角发被褐,与一炼师,舁药入城,鬻之获资,则市鲊就墟。二人对饮且啖,旁若无人。既醉且舞,歌曰:“蓝采禾,尘世纷纷事更多,争如卖药沽酒饮,归去深崖拍手歌。” 时人见其纵逸,姿貌非常,每饮酒食鲊,疑为陶之夫妇焉。竟不知所终,或云得仙矣。
 马令 《南唐书》 《陈陶传》 略同,但改炼师为老媪,则与下夫妇合。歌之开始作 “蓝采禾,蓝采禾”,重一句。陆游 《南唐书》 同马氏,而改为“篮采和,篮采和”。要之,“蓝采和”“篮采禾” “蓝采禾”,都是踏歌的泛声有音无义; 倘寻意义,则 “篮采禾” 还保留乡土味道。
 大概唐末乱离,人民转徙无常。南唐开国,稍见太平。异乡之人,混入街市,踏歌乞索。奇装异服,非江南人所见。歌音亦不甚清楚,但听见“篮采禾、篮采禾” 遂以钱与之。好事者目为神仙,文人足成乐府。所以沈汾歌词,与龙衮又不同。陈陶长安名士,也因唐末乱离到南唐。不过他是想见用的,因不见用,隐居南昌,好道炼丹。龙衮写其仙去,用此故事及道曲。马令、陆游不信其为仙,采野史到“疑为陶之夫妇焉” 止,而亦载此曲,殊无谓焉。
 明来集之 《秋风三叠》 中 《蓝采和》 剧即以蓝采和为陈陶,必据龙、马、陆诸书,以歌属陈陶。不知此踏歌,与陈陶诗也不类。而以蓝采和为陈陶有两点不可能。一,他在南唐,方高自位置,拟作王者师,安能狂放落魄一无顾忌如此? 二,沈汾所谓“凡按高尚所说”,“高尚” 即陈陶辈。他的 《贺自真传》 就是听陈陶而装点成的。如果蓝采和即陈陶,怎么说“不知何许人也”?
 元曲有 《汉锺离度脱蓝采和》剧,说蓝采和是一个伶人,乐名蓝采和,真姓名是许坚。许坚也是南唐隐士。此人比陈陶更怪。马令《南唐书》 有传,说他形陋而怪,“自负布囊常括不解,每沐浴不脱衣就浴涧,出而暵之。或问其故,则言天象昭布,虽白书亦常参列,人自昧之尔!其可裸裎乎!” 《永乐大典》 辑本郑文宝 《江南余载》 云:
 许坚往来句曲、庐阜之间,草装布囊,或卧于野,或和衣浴涧中,萧然不接人事,独笑独吟而已。其诗有云: “只应天上路,不为下方开,道既学不得,仙从何处来?” 又 《题简寂观》 云: “常恨真风千载隐,洞天还得恣游遨。松椒古迹一坛静,鸾鹤不来青汉高。茅氏井寒丹亦化,元宗碑断梦曾劳。分明有个长生路,不向红尘白二毛。” 坚诗颇多,其语意皆类此。景德中无疾卒于金陵。岁余,忽于洪州谒见兵部员外郎陈靖,靖至建康言之。王化基发其墓,已尸解去。
 其诗其人都可传。倘以许坚当蓝仙,则诚为韵事。但也有不合的地方。此言许坚景德中卒,此时南唐亡已二十余年。沈汾成书于南唐时,安能记其飞升? 此蓝衫老到底不可知,或以为许坚,或以为陈陶,择南唐知名的隐士以附会耳。
 赵翼 《陔余丛考》 以世传蓝为女仙,致讹之由,上文已指出八仙画中张果的拍板,及韩湘的笛子,似皆分自此公,因为在元代,以为他是伶工。

蓝采和

俗传八仙之一。《太平广记》二二引南唐沈汾《续神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歌词多率尔而作,皆神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及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见者,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上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柏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或谓蓝采和为唐末隐士。元无名氏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谓其为五代的艺人,名许坚。盖民间传说之歧出。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教派、人物(附) > 藍采和
藍采和  láncǎihé

傳說中道教八仙之一。唐末逸士。常衣破藍衫,夏則加絮,冬則卧雪。一脚著靴、一脚跣行,手執大拍板,行歌求乞。得錢或繩貫之拖地行,散失亦不回顧,或與貧人,或與酒家。常醉踏歌:“踏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歌詞甚多,人莫能測。又,開、寳中,一叟角髮被褐,與老媪貨藥於市,獲錢則市鮓對飲,旁若無人。既醉,行舞而歌:“藍采和,藍采和,塵世紛紛事更多。”或疑即南唐·陳陶夫婦。後世同藍采和合爲一事。參閲《太平廣記》卷二十二、清·顧張思《土風録·八仙》。

蓝采和

全称《汉钟离度脱蓝采和》。戏曲。元佚名撰。四折。约当元末成书,凡六千字。本剧写汉钟离引导蓝采和成仙事,为八仙故事之一。实为元代梨园史事,通过艺人蓝采和卖艺生涯以及汉锺离闹梁园经过,详述当时杂剧剧场、布景、演员化妆、演唱和梨园术语,并保存一些元代北方方言。是一部难得的元代戏剧史料。有一九五八年中国戏剧出版据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旧藏珍本影印《元明杂剧》本。

蓝采和

蓝采和

民间所敬之神。八仙之一,初见于五代十国时《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不知为何许人,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常醉踏歌,机捷谐谑。后世或以其为女妆,实大谬矣。

蓝采和

☚ 何仙姑   韩湘子 ☛
000071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