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鸣沙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鸣沙山(清)朱凤翔
【题解】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在敦煌城南6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由细沙堆成,传说古时一大将驻兵于此,一夕风沙骤起,全军覆没,此后山中常闻鼓角之声,故有“鸣沙”之名。北有月牙泉。登山俯视,沙丘林立,清泉荡漾。据载,天朗气清之时,山中有丝竹管弦之声,“沙岭晴鸣”因成为敦煌一绝。此诗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鸣沙山的声音特点,再现其神秘奇丽的景象。 【作者】 朱凤翔,字小悟,清贵州开泰(今锦屏)人,曾任敦煌知县。 【注释】 ①“隆隆”两句写鸣沙山在白天发出隆隆如雷的声音。《敦煌录》:“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五代人高居海曾记鸣沙山: “在瓜洲(今敦煌)南十里,冬夏殷殷有声如雷。”阿香,传说中的雷车女神。②殷殷:形容震动之声。③渔阳掺(can):即“渔阳参挝”,古代鼓曲名,传后汉祢衡曾为渔阳参挝,击鼓骂曹操,见《后汉书·文苑传下》。此处指鸣沙山的声音如击鼓。④古潭:指月牙泉。老鱼:指月牙泉中的铁背鱼。此句似从唐李贺“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句化出。⑤喧阗:杂乱而巨大的声音。⑥凌飞仙:飘飘欲仙。⑦须臾:片刻。⑧西极:本指西方极远的地方,此指敦煌。⑨此句用“六鳌”喻鸣沙山昂首屹立于西方。鳌,传说中的神龟,负载海上仙山。坤舆,大地。⑩此句形容鸣沙山的响声之大,犹如千万个追骑争相呼气。噫,呼气、嘘气。⑾宁:岂、难道。⑿此句意为过去听惯筝笛之声,鸣沙山的奇异使自己增广了见闻。 鸣沙山准噶尔盆地东部沙山。在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东西宽约10千米,面积约30平方千米。沙山起于戈壁砾石面,由10多个金字塔型沙山组成。被称为大鸣沙山的一座沙山总体呈菱形,长轴南北向,短轴东西向,长约1.5千米,宽约0.8千米。沙粒顺沙面大面积滑动,便产生隆隆轰鸣之声。 鸣沙山 鸣沙山敦煌山名。《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敦煌郡”时引《耆旧记》语: “山有鸣沙之异”。周武帝改敦煌县为鸣沙县,即以此山为名。《隋书·地理志》称神沙山,《通典》作鸣沙山。《元和郡县图志》曰: “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今按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山石。四面皆为沙垄,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其位置在今敦煌市区南6公里处。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长约40公里。山间有 “沙井”,即今*月牙泉。 ☚ 三危山 金微山 ☛ 鸣沙山 鸣沙山又名沙角山。位于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东西长达40多公里,南北宽20多公里, 最高峰达250米。山峰陡峭, 山梁形如刀刃。山上有水波似的沙纹。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风吹后辄复还原。天气晴朗,沙鸣殷殷有声,如雷轰响,闻于城内。沙漠高温季节,沙面温度高达70℃,灼热的沙粒从陡峭的山坡上被人带动,就会发出响声。沙山的细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相映生辉,浩瀚壮观。爬沙山更是妙趣横生,赤足踩在细软温暖的沙坡上,登一步退二步,努力攀登,终到山顶。由于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力,使鸣沙山与月牙泉成为天下一大奇景,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沙漠奇观。 ☚ 桑科草原 月牙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