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鴨跖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一二年生草本 > 鴨跖草 鴨跖草 yāzhícǎo 亦稱“鷄舌草”、“鼻斫草”、“碧竹子”。鴨跖草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莖基部匍匐分枝,常在節處生根。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具白色膜質葉鞘。夏秋開花,深藍色。供觀賞,入藥。遍布四方。《嘉祐本草》:“鴨跖草……生江東、淮南平地。葉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有角如鳥嘴。北人呼爲鷄舌草,亦名鼻斫草,吳人呼‘跖’,跖、斫聲相近也。一名碧竹子。花好爲色。” 鴨跖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鴨跖草 鴨跖草 yāzhícǎo 亦稱“鷄舌草”、“鼻斫草”、“碧竹子”、“跖”、“地地藕”。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全草。一年生草本。葉如鴨跖,故稱。莖圓柱形,緑色或暗紫色。葉卵狀披針形。花藍色。果橢圓形,壓扁狀。種子三稜狀半圓形,暗褐色。主治水腫,脚氣,感冒,黄疸,尿血、血崩,咽喉腫痛。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草部·鴨跖草》:“主寒熱瘴瘧。北人呼鷄舌草,亦名鼻斫草,一名碧竹子。吳人呼跖,跖、斫聲相近也。”明·蘭茂《滇南本草·鴨跖草》:“一名地地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