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鳞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鳞木石松类植物化石。为高大乔木。茎直立,高可达40m,基部粗2~3m。树干上部常为二歧分枝,枝上布满细而长的叶。叶基部膨大,脱落后茎上留下螺旋状排列的纵菱形叶座。叶座上,还有叶舌留下的叶舌痕。晚石炭世(3.2亿年)到早二叠世(2.77亿年前)最盛。中国石炭系和二叠系中,化石也很多。 鳞木Lepidodendron蕨类植物门石松纲的一属。高大乔木,树干上部常为多次二歧式分枝。叶线形或锥形,单脉,叶痕菱形,叶座纵菱形,螺旋状排列,表面常有中脊和横皱纹。世界各地的石炭纪至二叠纪均有分布。在陕西省境内主要分布于渭北的石炭至二叠纪地层中。已发现4种:盔鳞木(相似种)(L.cf.galeatum)、南票鳞木(L.nanpiaoense)、猫眼鳞木(L.oculus—felis)和封印鳞木 (L.polygonale)。 鳞木 鳞木linmuLepidodendron石松亚门中的古代蕨类,鳞木科。出现于距今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植物体(孢子体) 为高大乔木,高30~50米,主干直径2米,二叉式分枝。叶针形,螺旋排列,叶具叶舌,老叶脱落后,在茎枝表面留有菱形或纺锤形的叶基,故称鳞木。叶基中有3个叶痕和1个 叶舌痕。茎内具形成层,所以具次生构造。树干基部具二叉状分枝的根座,其上密生不定根 。在小枝顶端产生孢子叶穗,亦有大、小孢子囊之分,大孢子囊中通常产生8~16个大孢子,小孢子囊中产生数目很多的小孢子。在石炭纪曾很繁盛,并广布于全球,为石炭纪时期的主要植被成分,也是热带沼泽森林中最具有特征性的植物之 一。石炭纪末期,由于不适应当时恶劣的干旱条件而渐绝灭。今天见到的鳞木,都是它们的化石。鳞木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对了解当时蕨类植物的演替,以及古气候、地层地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鳞木类的高大植物体埋藏在地下,形成了煤层,为现代煤源植物之一。 ☚ 满江红 封印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