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鲍狄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鲍狄埃1816—1887Eugene Pottier法国诗人,巴黎公社委员,《国际歌》歌词的作者。生于巴黎贫苦工人家庭。当过学徒。早年受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和巴贝夫的影响。十四岁写革命歌曲《自由万岁》歌颂七月革命。十五岁出版诗集《少年诗神》,深受工人喜爱。四十年代写了许多战斗诗歌。积极参加法国1848年革命。1865年加入第一国际巴黎支部。1870年以诗歌《自卫吧,巴黎》号召人民抗击普军,并亲自参加保卫巴黎的战斗。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担任工人协会联合会和艺术家协会联合会的领导工作。公社失败后,在5月30日写下了伟大革命颂诗《英特纳雄奈尔》,十七年后,由作曲家狄盖特谱曲成《国际歌》。1876年在流亡地美国发表长诗《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1880年回国参加法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写有《纪念三月十八日》、《巴黎公社社员纪念碑》、《它还是没有死》等诗篇。晚年出版诗集《狂人辩》和《革命歌集》等。他的歌曲常按照民间曲调创作歌词,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唱。列宁称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鲍狄埃 法国无产阶级诗人,《国际歌》的词作者。生于工人家庭,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热爱诗歌,深受法国大诗人贝朗瑞的影响。 1830年写成《自由万岁》,歌颂七月革命。1840年起以“工人鲍狄埃”的笔名写诗抨击旧制度。1848年积极参加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65年加入第一国际巴黎支部。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曾参加“五月流血周”的战斗。6月,创作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在巴黎大屠杀的日子里,因被缺席判处死刑,而流亡英、美。1880年遇赦回国,加入法国工人党。1887年病逝,巴黎1万多人在贝尔-拉雪兹公墓为其安葬。 鲍狄埃 鲍狄埃1816—1887Baodiai无产阶级诗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木箱和包装工匠家中。因家境贫困,13岁辍学, 当徒工, 后做绘制印花布图样技工。鲍狄埃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诗歌, 以平民歌手贝朗瑞的歌谣为范本而开始创作。14岁时发表第一篇诗作 《自由万岁》, 反映1830年巴黎人民反对波旁王朝统治的斗争。此诗和七月革命时期写下的十几首政治诗汇成诗集于1831年出版。他的诗歌从创作伊始,就和法国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1848年, 他参加了二月革命, 写下《人民》一诗,描绘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人形象,表达他们“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当他认清二月革命起义后建立的第二共和国决不是工人所要求的 “劳动共和国”时,他写下 《该拆掉的老房子》,揭示它依然是个有阶级压迫的国家的实质,虽刚建立,却已腐朽,号召人民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1870年, 他组织500多名印花布职工成立工会, 并推动这个工会集体参加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第一国际。同年9月,普鲁士侵略军围困巴黎,他勇敢地参加国民自卫军,振笔写下号召人民起来抗战自卫的诗篇《自卫吧,巴黎》、《一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他当选为公社委员,同战士们一起浴血奋战,5月巴黎公社被反革命暴力镇压后, 他创作了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歌——《国际歌》。《国际歌》以坚定的信念、磅礴的气势号召全世界饥寒交迫的奴隶、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斗争, 它不仅科学地总结了巴黎公社斗争的经验教训,进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奋斗目标,表现了无产阶级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而且音律整齐,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1871—1880年, 被凡尔赛反革命法庭缺席判处死刑的鲍狄埃,先后在英国、美国流亡近十年, 他积极参加当地的工人革命斗争并坚持不懈地创作诗歌。1880年大赦回国后, 不顾年迈多病, 仍坚持参加工人运动,继续用笔战斗,写下《一切还没有变》、《起义者》、《罢工》等诗歌,宣传武装革命夺取政权的思想,号召工人阶级继承公社的光荣传统,彻底捣毁、消灭旧世界。1887年11月6日,鲍狄埃去世,成千上万的人举着红旗,高呼 “鲍狄埃万岁!”参加了葬礼,他的骨灰同1871年被枪杀的巴黎公社社员葬在一起。 ☚ 梅里美和《卡门》 福楼拜 ☛ 鲍狄埃法国诗人。《国际歌》词作者。参见“国际歌”和“文学”中的“鲍狄埃”。 鲍狄埃1816—1887Eugene Pottier法国诗人。生于工人家庭。无产阶级诗人。30到70年代写了大量诗歌,流传下来的有250首。巴黎公社失败后,写了著名的《国际歌》,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半个世纪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宣告共产主义一定胜利。诗作充满革命激情,庄严有力,格律整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