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诗lǔ shī(号)刘交,汉代人,高帝同父少弟。 鲁诗汉初,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毛诗》为古文诗学。《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故名。申公受诗于浮邱伯,在三家诗中最为先出,至西晋亡佚。清陈乔枞撰《鲁诗遗论考》,曾加辑释。 鲁诗《诗》今文学派之一。汉初鲁人申公 (名增,或称申培公)所传。文帝时,在三家诗中最为先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 以诗故训传授弟子, 遇有疑问即缺而不传。 此后传鲁诗的有瑕丘江公、 刘向等。 西汉时最广, 至西晋亡佚。 《汉书·艺文志》 谓申公曾为《诗》作传, 其著录又有 《鲁故》、《鲁说》等书, 都已亡佚。 清人陈乔枞撰 《鲁诗遗说考》, 曾加辑释。 鲁诗《诗》今文学派之一。汉初鲁人申公(名培,或称申培公)所传。在三家诗中最为突出。参见“诗经”。 鲁诗书名。西汉鲁人申培所传今文《诗经》。二十八卷,盖《风》十五卷,《小雅》七卷,《大雅》三卷,《颂》三卷。文帝时立于官学,置博士。《鲁诗》于三家诗中最为早出,流传最广。《汉书·儒林传》谓:“申公受诗于浮丘伯,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鲁诗》分为张氏学、唐氏学、褚氏学、韦氏学四支,张氏学中又发展出许氏之学。传《鲁诗》者有瑕丘江公、刘向等。至西晋佚亡。西汉解释《鲁诗》的著作有申培的《鲁故》及《鲁说》,皆佚亡。清陈乔枞撰《鲁诗遗说考》,曾加以辑录,收入《皇清经解续编》。 鲁诗《诗经》版本之一。《诗》遭秦火,至汉复传。传者四家。即齐辕固传《齐诗》,鲁申培公传《鲁诗》,燕韩婴传《韩诗》,鲁毛亨传《毛诗》。自东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学者风行,其它三家渐废佚。《鲁诗》 亡于西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