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鲁国故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鲁国故城

鲁国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北。西周至战国时期鲁国国都,今曲阜城乃其西南隅,仅为故城的七分之一。西周初年,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周公留佐武王,以长子伯禽就国,建都于此。历八百余年,至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49)灭于楚,凡34代,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汉代作为鲁王都城,又长达三百多年。城在洙、泗二水之间,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3.5公里,城周约12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至今地面上还有城垣遗迹。城垣高出地面7—10米,现已查明城四面有11门,街道13条,城中部偏北为宫室建筑区,附近分布制陶、制骨、冶铁等手工业作坊和居住遗址,城西南有墓葬区,在故城遗址,发现大量珍贵文物。春秋末期,孔子在此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使曲阜成为文化荟萃之区,儒家学派发源地。鲁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故城内外名胜古迹很多,保存完好者尚有50余处。著名的鲁灵光殿即在故城内,汉代王延寿作有《鲁灵光殿赋》纪其盛概,今遗址上尚存周公庙等古迹。史载,鲁国故城内外有古台十多处,著名者有舞雩台、望父台(伯禽台)、斗鸡台、钓鱼台等,今多不可辨识。

☚ 4. 曲阜市   孔庙 ☛
鲁国故城

鲁国故城

位于曲阜市区。今市区位于故城西南隅。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周公留佐武王,以长子伯禽就国,建都曲阜。至鲁顷公二十三年(公元前249年)楚灭鲁止,其间共八百七十三年,三十四代鲁公,国都均建于此,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前、后汉三百余年,继续作鲁王的都城。由西周至汉代共经过八次大的整修,使鲁国故城成为南北宽5华里,东西长7华里,周围城垣23.7华里,总面积约1.5万亩,合39.5平方华里这样宏大的规模。鲁故城建于洙、沂之间,洙水绕城西、北两面,小沂河流经城南,城廓为扁方形。现城东南、东北、西北断垣犹耸立地表。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对故城进行勘探发掘,初步查明有城门十一座(东西北三面各三座,南面两座),街道十三条(东西七条,南北六条,最宽15米,一般10米)。鲁故城的中部偏北为鲁国宫室的建筑区,前后左右有宫殿建筑遗址,为周代鲁国君王居住的宫城。城前有主干大道通向南门,门外三里有祭坛,宫城、南门、祭坛构成了鲁城的一条中轴线,是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出现最早的一条中轴线。城东有宗庙,西有社稷坛,后为市肆,与《周礼·考工记》“左坛右社,面朝后市”相符。到了汉代,灵光殿就建筑在宫城旧址上。现在的遗址上只存唐宋时所建的周公庙。除宫殿区之外,还有商业区及其它官僚机构的住区。城北有冶铜、炼铁遗址;城西有烧陶、制骨作坊和墓区多处,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城东除炼铁遗址和骨器作坊,还有练兵场和军营。居民集中在东、西、北三处城角内。春秋末年,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此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传为千古美谈;孔子晚年删诗书,修《春秋》,整理典籍,使曲阜成为文化荟萃之区,儒家学派的发源地,后世称鲁国为“孔孟之乡,礼义之邦”。楚灭鲁,改曲阜为鲁县,汉代县治仍沿用鲁故城。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子刘余为鲁王,都鲁县。刘余好治宫室,建有灵光殿。汉代王延寿称其“连阁承宫,驰道周环。阳榭外望,高楼飞观……周行数里,仰不见日”,足见豪华之至。鲁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故城内外名胜古迹原有三百余处,现保存较好的尚有五十余处。1961年,鲁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外著名的游览胜地。

☚ 鲁班祠   鲁迅公园 ☛
000097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