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鱼目混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鱼目混珠典源出处 《文选·任 〈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唐突玙璠。”注引《韩诗外传》曰:“白骨类象,鱼目似珠。” 《雒书》曰:“秦失金镜,鱼目入珠。”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鱼目混珠 【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上篇:“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故事】: 传说, 从前有个名叫满愿的人, 他购得一颗大珍珠, 直径约有一寸,非常珍爱,收藏得十分严密,从不轻易给人看一眼。他有个邻居叫寿量,得了一颗鱼眼睛,也很大。寿量自以为这是珍珠, 同样严密收藏, 不肯给别人看; 并且说:“满愿的珍珠有什么了不起, 我也有。”后来, 两个人碰巧同时得了同一种病, 医生诊断以后, 说:“治这种病的药我有, 但是, 要珍珠粉做引子煎熬。”两人于是把自己收藏的珍珠拿出。医生一看, 一颗是真珍珠,一颗是假珍珠。 【意思】: 用鱼眼睛冒充珍珠。混: 搀杂, 冒充。比喻以次充好或以假乱真。 【古例】: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七回:“剑秋拍掌大笑, 道:‘痴珠, 他道你是鱼目混珠, 你该罚他一锺酒。”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 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学几句世界语,画几笔花, 也是高雅的事, 难道也要同行嫉妒,必须声明鱼目混珠,雷击火焚么?”
鱼目混珠拿鱼的眼睛去冒充珍珠。比喻以劣充优,以假乱真。西汉·韩婴《韩诗外传》有“白骨类象,鱼目似珠”的说法,东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有“鱼目岂为珠”的话。 在《玉清经》上,有一则“鱼目混珠”的故事: 从前,一个叫满愿的人买了一颗大珍珠,收藏得十分严密,从不轻易给人看一眼。他有个邻居叫寿量,得了一颗鱼眼睛,也很大。寿量自以为这是珍珠,同样严密收藏,不肯给别人看,并说:“满愿的珍珠有什么了不起,我也有。” 后来,两人碰巧同时得了一种病,医生诊断后说:“治这种病的药我有,但是,要珍珠粉来做引子煎熬。”两人于是都把自己收藏的珍珠拿出来。医生一看,一颗是真珍珠,一颗是假珍珠,是鱼目混珠。 鱼目混珠 意思是以假乱真,以劣充优,蒙骗敌人,以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 从前有个人购得一颗大珍珠,他的邻居得了一颗大鱼眼珠,却以为是珍珠。后来,两人得了同样的病,都需要用珍珠粉入药。这时才发现,一颗果真是珍珠,一颗却是鱼目。 法国1799年“雾月政变”以后,第二次反法联盟的奥地利10万人马的军队,抢占了拿破仑在1796年至1797年征服的意大利地盘,对法国构成了最危险的威胁。拿破仑意识到,必须从一个决定性的战役粉碎奥地利军队的主力。为此,首要的条件是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1800年春,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预备军团组建起来了。拿破仑估计到预备军团无法保密,但又必须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有效地隐蔽它的实力和企图,于是就采取鱼目混珠的办法来蒙骗反法联盟。1840年4月,拿破仑在巴黎正式宣布,已经组成一支预备军团,并决定亲自去第戎检阅该军团。为了使人深信不疑,拿破仑给法国立法团和参议院写信,在政府《通报》上登载消息,通过报纸刊发布告,借此大肆宣扬预备军团的存在。这样,使大批间谍从欧洲各地赶到第戎,刺探预备军团的情报。结果,间谍们发现,拿破仑检阅的只是刚刚招慕来的几团新兵和老弱残兵拼凑起来的徒具虚名的各种所谓司令部。他们服装不整,装备不齐,看来毫无战斗力。检阅以后,拿破仑的预备军团开始成为绅士们的言谈笑料,紧接着各种五花八门的讽刺画在欧洲各地出现,许多手抄的传单也相继出现,其实,有的传单和漫画,是法国间谍机关自己制作的。经过这些舆论手段的渲染,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 拿破仑的预备军团完全是编造出来的,事实上并不存在; 拿破仑所以要这样做,纯属欺骗宣传,是为了牵制奥地利人而设置的圈套,其目的在于使奥军不去进攻法国本土。指挥奥地利驻意大利军队的统帅梅拉斯,发表谈话说:“用来威胁我们的预备军团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敌人希望利用它来迷惑我们,使我们解热那亚之围”。他决定调兵南下,加紧围攻当时仍由法军控制的热那亚城。这些事实说明,拿破仑鱼目混珠的目的完全达到,从而为法军突然进入意大利与奥军交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运用鱼目混珠,有两种不同的基本内容: 一是要使敌人将鱼目信以为珠,这就要有巧妙的伪装手段; 二是要使敌人发现混入珍珠中的鱼目。但是,不管如何运用,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欺骗敌人。另外,鱼目毕竟不是珍珠,迟早会露馅,因此运用这一谋略,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功。 鱼目混珠典源出处 《文选·任 〈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唐突玙璠。”注引《韩诗外传》曰:“白骨类象,鱼目似珠。” 《雒书》曰:“秦失金镜,鱼目入珠。” 释义用法 鱼目与珍珠有些相似,混入珍珠里充数。后用此典形容以假乱真,真伪混杂。 用典形式 【鱼目】 唐·李白:“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鱼目混珍】 唐·李白:“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夜光同鱼目】 元·耶律楚材:“缥叶紫条何足语,夜光安可同鱼目。” 【鱼目俪玙瑶】 唐·刘禹锡:“鸢飞入鹰隼,鱼目俪玙璠。” 【鱼目笑明月】 晋·张景阳:“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 【鱼目混夜光】 清·黄鷟来:“鱼 目混夜光,流俗难与伍。”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鱼目混珠 混:掺杂,冒充。鱼眼冒充珍珠。比喻以假充真或以假乱真。杨沫《青春之歌》二部三八:“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槚jiǎ:即楸,落叶乔木。) 〔近义〕以假乱真 滥竽充数 〔反义〕黑白分明 〔辨析〕“鱼目混珠”比喻假的冒充真的;“滥竽充数”指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的,差的充作好的。 〔连用〕粗制滥造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教授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大学教学科研的高水平。但过多,则给人有滥竽充数、鱼目混珠之感。(刘圣雄《教授分级》) 异 滥竽充数 竽: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滥竽:冒充会吹竽的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者。指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有本领的人中凑数。亦比喻以次充好。有时亦表示自谦。语本《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例 他想了一会,忽然自己又在心里慨叹:“唉!比起那真正的斗士,我只是个滥竽充数的!”(吴有恒《山乡风云录》第二十一章)魏富海没有把金海川放在眼里,对金海川的话不屑理会,这是有来历的。日伪时期,他凭着上边有人,滥竽充数当了一个时期施工员。(李云德《沸腾的群山》第一部四) 鱼目混珠 混:混杂,冒充。用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以丑代美等。含贬义。 例 最有趣的是杜鹃鸟,它自己不会孵蛋,却会“鱼目混珠”,常常把自己的蛋偷放在别的窝巢里由别种鸟代孵。(杨光中《动物王国集趣·有趣的禽蛋》)而有些地方的工头们,也曾组织过“工会”来鱼目混珠。(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 同 都是比喻性成语,都有“以假作真”的意思。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辨 “滥竽充数”的“竽”不能写作“芋”或“鱼”。
鱼目混珠 鱼目混珠yúmùhùnzhū━┃┃━ 比喻以假乱真,难以分辨。汉·魏伯阳《参同契》:“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 鱼龙混杂 泾渭分明 ☛ 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 “学几句世界语,画几笔花,也是高雅的事,难道也要同行嫉妒,必须声明鱼目混珠,雷击火焚么?” 鱼目混珠yúmù-hùnzhū拿鱼的眼睛去冒充珍珠。比喻以劣充优,以假乱真。西汉·韩婴《韩诗外传》有“白骨类象,鱼目似珠”的说法,东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有“鱼目岂为珠”的话。 鱼目混珠yúmù-hùnzhū把鱼眼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充真。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成〉比喻以假充真:鱼目混珠的事情一般都会被识破的。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后用“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学几句世界语,画几笔花,也是高雅的事,难道也要同行嫉妒,必须声明鱼目混珠,雷击火焚么?”也作“鱼目似珠”。《文选·任彦异(到大司马记室)》‘睢比鱼目”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也作“鱼目混珍”。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动词性,主谓结构。用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用于贬义。 鱼目混珠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 隐姓埋名 贼喊捉贼 ☛ 以假乱真 以假乱真乱真 迷真 怀鼠 用假冒真用伪乱真 以伪乱真 以赝乱真 蛙音闰位 ☚ 冒充 捏造 ☛ 蒙混 蒙混混(鱼目~珠) 糊弄 伍弄 唬弄 ☚ 蒙骗 拐骗 ☛ 鱼目混珠魚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比喻以假乱真。《验方选易·自序》:“惟方需贵价之药,恐穷僻之乡以伪乱真,反而贻误。即非鱼目混珠,遇贫病者未易措办。”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palm off fish-eyes aspearls—pass off sth sham as genuine; mix thegenuine with the fictituious 鱼目混珠yu mu hun zhupass off fish eyes as pearls—pass off sth.sham as genuine 鱼目混珠pass off fish eyes as pearls;pass off the sham as the genuine;palm off the bad as the good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把鱼眼睛混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fob(foist) sth. off on sb., pass off the sham as the genuine, confuse thread and thrum, mix the genuine with the fake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解义】用鱼眼混在珍珠中。比喻以假乱真。 鱼目混珠《辞源》此语作“鱼目似珠”。其源例云:《文选·南朝·梁·任彦昇(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也作“鱼目混珍”。唐·李白《李太白诗·七〈鸣皋歌送岑徴君〉》:“蝘蜒嘲龙,鱼目混珍。”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把鱼眼睛混在珍珠里。比喻以假充真或以次充好。汉·魏伯阳《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南朝梁·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维此鱼目,唐突玙璠。”李善注:“鱼目似珠,玙璠鲁玉也。”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七回:“剑秋拍掌大笑道:‘痴珠,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一盅酒。’” 鱼目混珠从前,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把鱼眼睛混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充真。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释义】比喻以假充真,以次当好。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混:掺杂,冒充。鱼眼冒充珍珠。比喻以假充真或以假乱真。杨沫《青春之歌》二部三八:“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 假的冒充真的鱼目混珠格式 比喻式。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鱼目混珠yúmù-hùnzhū《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蓬蒿:两种草。槚:落叶乔木。后以“鱼目混珠”言将鱼眼睛混入珍珠里头。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用鱼眼睛来冒充珍珠。比喻用差的或假的东西冒充好的真的东西。也作“鱼目混珍”、“鱼目间珠”。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解义】 用鱼眼混在珍珠中。比喻以假乱真。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鱼的眼睛混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彭公案》三八回:“这是贼的智谋,与跟我的人混在一起,他安心~。” 鱼目混珠yu mu hun zhu把鱼眼睛混在珍珠里。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用劣等的冒充优秀的。 鱼目混珠 粗制滥造yú mù hùn zhū;cū zhì làn zào鱼目:喻坏人或次品;珠:珍珠。指某些商品以坏充好,偷工减料,制造粗劣。邓旭东《锦州小菜呀……》:“由于一些~的小菜涌入市场,已严重影响了正宗什锦小菜的声誉。” 鱼目混珠 龙蛇混杂yú mù hùn zhū;lóng shé hùn zá龙:喻好人;蛇:喻坏人。比喻以假乱真,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古华《芙蓉镇》第一章:“莫看芙蓉镇地方小,人口不多,但圩场集市,水路旱路,过往人等~。”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ní shā jù xià;yú lóng hùn zá泥沙、鱼龙:喻各种人。比喻好人和坏人等各种人混在一起。也比喻真假物品混杂在一起。黎汝清《小说〈万山红遍〉的构思及其他》:“但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千差万别,犹如海洋奥秘幽深。它光怪陆离、斑驳杂陈,真假难辨、黑白相混,忠奸不明、善恶难分。尤其在时代的洪波巨浪中,更是~。” 偷梁换柱 李代桃僵tōu liáng huàn zhù;lǐ dài táo jiāng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暗中以假乱真、互相代替的狡猾手段。文武《斩断伸向档案的黑手》:“一些利欲熏心之徒,或为窃取高官,或为谋求厚禄,或企盼鱼跃龙门,便大搞瞒天过海、~、空中飞人的鬼把戏。” 以假乱真 鱼目混珠yǐ jiǎ luàn zhēn;yú mù hùn zhū拿假货充真货,以鱼眼睛混同珍珠。比喻以次充好。史笑月等《“假”字缠绕沈阳金银珠宝市场》:“在沈阳市一些金银珠宝店购买饰品,你将冒一定的风险,那里以次充好、~的现象比较突出。” 鱼目混珠yúmùhùnzhū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充真。 YMSW【鱼目混珠】yú mù hún zhū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的冒充真的。 鱼目混珠yúmù-hùnzhū〔主谓〕 鱼眼睛混杂在珍珠里。比喻以假充真。语本《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浩然《艳阳天》2卷18章:“咱们得弄清楚是非,不能~。”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混:混杂,冒充。即鱼眼睛混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次充好或以假乱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