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魯(鲁)Lǔ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辽宁之铁岭,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鲜、苗、彝、白、土、布依、土家、仡佬、撒拉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武王克商,封其弟周公旦於曲阜。本少昊之墟,又大庭氏居之。鲁於其上作库,故谓 ‘大庭氏之库’。其地本名鲁,因以命国,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谱》 云: “鲁出姬姓。周公子伯禽所封,至鲁倾公,灭於楚,迁下邑,子孙以国为氏。” 望出扶风、新蔡。 ❷土族之鲁姓,当系出蒙古族博尔济锦(或译作“孛儿只斤”) 氏,其先祖名脱欢,系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元末随顺帝北逃流流河西,率部降明。其后裔贤,因功升都指挥使,拜骠骑将军,赐姓鲁。称鲁贤、鲁土司,其后以鲁为姓,沿袭至今。 ❸白族之鲁姓,则源於古代图腾 “腊波”,意为虎氏族。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或取 “腊波” 之首音谐以“娄”姓,或音转而为 “鲁”。 ❹土家族之鲁姓,别有源流,相传古有努力卡巴者,或译作 “鲁力卡巴”,老蛮头恶着冲的大将,有勇无谋,其后或以鲁为氏。 ❺撒拉族之鲁姓,则由回民连同姓氏一同融入。注 ❷—— ❺见 《中国人的姓名》。 战国时齐有鲁仲连; 三国时吴有鲁肃; 宋代有鲁宗贵; 元代有鲁善明; 清代有鲁超,会稽人,广东布政使。 魯lǔ❶古國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分封的諸候國。在今山東西南部,建都曲阜。首代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前256年爲楚所滅。班固《兩都賦》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頌魯。” ❷地區名,指今山東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是春秋時魯地。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乃命孝孫,俾侯于魯。” ❸特指春秋魯昭公、定公。《漢書》班固《幽通賦》:“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衛名謚於銘謠。”顏師古注:“魯文成之世,童謠言:‘稠父喪勞,宋父以驕。’後昭公名稠,遂死於野井,定公名宋,即位而驕。” ❹姓,見下。 魯“鲁”的繁体字。 上一条: 鲁 下一条: 橹 鲁魯{}四6249①形身材肥胖、粗笨。冀鲁官话。天津〖lu213〗。二十岁的姑娘这么胖,多~!②形利害。中原官话。江苏徐州〖lu35〗。他身高一米九,真~!③形满。西南官话。四川。周旋《花哥》:「满婶却嘴一撅:『你兄他吃过饭吗?』『怎么?』『餐餐四~碗!』」④名锈。客话。广东梅县。李葆兴《梅县的童谣》:「铁生~,学迟猪。」   魯魯鈍也。《禮記·檀弓下》: “容居魯人也,不敢忘其祖。” 鄭玄注: “魯,魯鈍也。” 魯luF494 “鲁”的繁体。 魯lǔL267 “鲁”的繁体。 〖魯〗 粵 lou5〔老〕普 lǔ ❶ 笨,愚鈍。許慎《說文解字》:「〜,鈍詞也。」《論語.先進》:「參也〜。」(曾參遲鈍。) ❷ 周代諸侯國,在今山東南部一帶,後來指代山東省。《論語.子罕》:「吾自衞反〜。」
魯魯,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 “魚” 的分化字,“口” 爲分化符號,魚聲。或以爲从魚在“口”上會意。早期金文多从口,“口”增飾筆則作 “甘”,無區别意義。本義是嘉美。卜辭或用本義,或用作祭名、方國名、人名。銘文或用本義,或用爲方國名。或讀 “嘏”,福也。銘文 “魯休”,同義複用,美善之義。或説 “魯”古通 “嘉”,故有嘉美之義。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 魯 ☚ 皆 者 ☛ 魯 (lǔ)从白,白同“自”。鮺省聲。 【按】魯,《説文》:“鈍詞也。”本義是魯鈍。鮺,音zhǎ,古代儲藏魚的一種工藝。 魯 ☚ 魚 漁 ☛ 00000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