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长虹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高长虹1898—1949山西盂县人 高长虹
高长虹
高长虹 高长虹1898—1949诗人、小说家。原名均,笔名成钧等。山西盂县人。1924年到北京编辑《国风日报》副刊《狂飙周刊》等。次年参加鲁迅发起组织的莽原社,编辑《莽原》周刊。1926年8月鲁迅离京去厦门后,以亲友作品被《莽原》压下或退回为由而发文指责鲁迅,并与莽原社决裂。同年秋,在上海与尚铖、向培良成立狂飙社,恢复《狂飙周刊》。1943年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任哈尔滨外语学院德文教授。1948年11月随东北局赴沈阳,此后精神失常。著有诗集《闪光》《精神与爱的女神》《献给自然的女儿》《延安集》,长篇小说《曙》《春天的人们》,小说集《实生活》,小说散文集《游离》等。有《高长虹文集》。 ☚ 谢六逸 许广平 ☛ 高长虹 高长虹1898.3.14—1956?原名高均。笔名有高长虹、长虹、短擎等。山西盂县人。早年在盂县、太原等地读书。1924年到北京,与高歌、向培良等人组织狂飙社,提倡文学上的“狂飙运动”。曾刊行《狂飙月刊》和《狂飙周刊》,宣称要“用大胆无畏的态度,发表‘强的文艺’”。这时期受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在思想上带有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色彩。1925年参加莽原社,和鲁迅、苇丛芜等人编辑《莽原》周刊,并在上面发表作品。1926年秋到上海。1928年创办狂飙出版部,编辑《长虹周刊》,专门发表他自己的创作和转载评论他作品的文章。同时与鲁迅决裂。1929年东渡日本。1931年转赴欧洲。抗战爆发后回到武汉,而后到重庆。其间常为《抗战文艺》等刊物撰稿,开始重视民间文艺,探索用方言口语写诗,逐步改变了他那晦涩难解的文风。1940年前后到延安,曾任延安诗会理事、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等。后去哈尔滨工作。因患精神分裂症病逝。从二十年代开始先后出版的新诗集有:《给——》(上海光华书局1927年版)、《闪光》、《精神与爱的女神》(均狂飙社版)、《献给自然的女儿》(上海泰东图书局1928年版)、《延安集》(和平野营1946年版),以及诗文合集《心的探险》(后改编为《从荒岛到莽原》)、《光与热》、《给时代的先驱》等。他一生“所走的路是艰苦的,曲折的。他走得又是那样缓慢。然而他却一直没有停止对真理的追求”(尚钺《〈狂飙〉琐忆》)。 ☚ 高鲁 高沐鸿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