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血钠浓度高于正常值,并伴有渗透压增高的一种病理现象。与钠过多关系密切。高钠血症常伴有高渗性脱水、渗透压和血钠升高,而体内钠总量却降低;钠过多是指体内钠总量超过正常值,但渗透压可以正常、降低或增高,血钠正常。如摄入大量碳酸氢钠、食盐中毒、应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脑部患肿瘤、损伤时,均可引起高钠血症,体内钠也过多。治疗原则是限制摄入盐类或用利尿剂。 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血钠高于145mmol/L(145mEq/L),叫高钠血症。可分为浓缩性高钠血症与潴留性高钠血症2种:前者由于失水过多或入水过少而致;后者由于排钠减少引起,如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脑原性钠潴留、肾功能衰竭给钠过多等。临床表现:口渴、少尿、乃至尿闭,软弱、发热、昏迷等;静脉充盈、排空时间延长,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治疗:以防治原发性心、肝、肾疾病为主,限制钠盐摄入,给利尿剂增加钠盐排出,对症等。 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指血清钠高于150mmol/L造成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病因为水摄取不足或大量水丢失及输钠过多等。临床表现为眩晕、呕吐、嗜睡、皮肤粘膜干燥、皮色潮红、发热及呼吸频数等。如为高渗性脱水,治疗可参见该条,如为钠入量过多引起者,应补充水分及用排钠型利尿药。注意纠正高渗时不宜过急。 高钠血症 高钠血症血清钠高于150mEq/L,称为高钠血症。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摄入钠过多并不引起高钠血症。引起高钠血症的原因: ❶高渗性脱水是最常见、最主要的。 ❷输液治疗时,钠和水的比例失当,给钠过多,特别当肾脏浓缩功能低下时。 ❸脑性高钠血症。见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肿瘤及脊髓灰白质炎等。原因不十分明了,可能系渗透压调节障碍与肾外失水过多等综合因素。血清钠常高于150mEq/L,血清氯高于120mEq/L; 尿量可明显减少,但尿钠、氯含量甚低。 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期,肾病综合征等,由于有效血容量减低,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以及原发性、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由于外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等原因,均可使钠潴留,体钠总量增加,称为钠过多。钠蓄积于细胞外液,引起水肿,细胞内液影响不大。但血钠浓度未必升高。 高钠血症应针对不同病因治疗。高渗性脱水主要应补充水分。脑性高钠血症主要是补足水分和限制摄入钠盐。并给予利尿剂促使排钠。输钠过多者应限制给钠。钠过多者也应适当限制给钠,并均应给予利尿药物以利钠和水的排出。 ☚ 低钠血症 低钙血症 ☛
高钠血症 高钠血症钠是细胞外主要阳离子,正常血浆钠浓度为142mmol/L。当超过150mmol/L(有人以145mmol/L为标准)时称高钠血症(又称高血钠症)。引起本症的原因主要由于失水,或失水多于失钠和入水过少所引起的浓缩性高钠血症。其次是由于肾排钠减少所引起的潴钠性高钠血症。失水的原因主要有: ❶皮肤失水,由于高热、大汗 (汗为低渗液,Na浓度为45mmol/L)、灼伤、广泛重症皮炎伴渗出(如剥脱性皮炎); ❷肾脏失水,由于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渗透性利尿,或肾小管病变浓缩功能丧失引起多尿; ❸呼吸道失水,见于气促等呼吸困难患者。入水过少往往由于患者神志昏迷,或精神失常,或下丘脑病变渴觉中枢失常,也可由于口腔、食管等病变,吞咽困难。一般而论,上述诸点为本症的主要原因。潴钠性者属少数,且较轻,多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同原因的皮质醇增多症及采用11-去氧皮质酮等盐类皮质激素治疗过量时有钠潴留。钠水均积聚而血钠可稍偏高,血钾偏低,但不严重。肾功能衰竭伴少尿时给钠过多,或心肝功能衰竭伴水肿者给钠过多可引致本症,但也不明显升高(因有水潴留)。 浓缩性高钠血症主要为高渗性失水症群。口渴常严重,详见高渗性失水。有尿崩症者,每日排尿常在3升以上,烦渴,多饮,尿比重低,渗透压亦低,详见 “尿崩症”条。潴钠性高钠血症常伴有水潴留,细胞外液、血容量常增加,常见于心、肝、肾功能衰竭,伴水肿,尿钠排出少,摄钠增加时仍未能增多,故有钠潴留。 本症以防治原发疾病为主。浓缩性者应针对失水原因治疗。如高热则以治疗发热病因为主,适当补充生理盐水与葡萄糖水;尿崩症者亦以治疗病因为主,加用抗利尿激素(ADH)的各种制剂或加强其释放与作用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噻、氯磺丙脲、安妥明、酰胺咪嗪等;利尿失水者则可停用且补充水分; 高血糖症等渗透性利尿者视高渗程度及血钠增高情况酌情用低渗或半渗盐水 (0.45%或77mmol/LNaCl);气促失水者则应治呼吸道感染、纠正肺功能与酸碱平衡。潴钠性者亦以病因治疗为主,包括根除肾上腺皮质肿瘤等。有心肝肾功能衰竭者应限制钠盐,给利尿剂以加强钠排泄。 ☚ 低钠血症 低钾血症 ☛
高钠血症 高钠血症体内钠离子和体液的比例明显增加,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液中钠离子浓度也大大增加,高于150mmol/L,称为高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高离子疾病。 病因 ❶水摄入减少: 如不同病因引起昏迷的病人未及时补充水分,或鼻饲高蛋白饮食而给水不足,使血液内溶质浓度相对过高,产生溶质性利尿;精神异常者口渴机制异常,失去正常渴觉,饮水量可大减; 特发性高钠血症患者,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渗透压受体敏感性也降低;口腔、咽喉、食管疾患病人的饮水障碍等。 ❷失水过多:代谢增高时(如高热),体内消耗大量水分,退热时大量出汗,又消耗大量水分; 重症尿崩症(垂体性或肾性)患者,水分丢失可达肾小球滤过的10%;渗透性利尿,如重症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升高时,使用甘露醇、尿素等利尿剂后。 ❸钠摄入过多:常见于心肺复苏及乳酸性酸中毒时大量补充碳酸氢钠后,如伴肾功能不全时,则血钠升高更为明显。 发病原理 缺水初期,钠、氯离子仍随尿排泄,36~48小时后肾小管对钠、氯离子的重吸收极度增强,以尽量减少细胞外液容量缩减程度。由于肾小管内钠离子减少,水的再吸收增加,但每日最低尿量加上肺与皮肤蒸发所不可避免的丢失仍达1500ml,使细胞外液浓缩,而出现高钠血症。此时血浆呈高渗状态,刺激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通过释放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对水再吸收增加,从而发生少尿及氮质血症。严重时细胞内液逸出至高渗的细胞外液中,引起细胞内脱水。皮肤脱水,汗液分泌减少,如影响体温调节,则可发生脱水热。脑细胞脱水时,可发生神智改变,甚至昏迷、死亡。 临床表现 失水引起的高钠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脱水。失水达体重2%时,口渴为主要症状。失水达体重6%时,除口渴加重外,可伴无力、少尿、皮肤和口腔粘膜干燥、发热、性格改变、精神异常、血压下降。失水超过体重10%时可导致昏迷、呼吸麻痹而死亡。症状的严重性和高渗程度及发生速率有关。急性高渗状态,症状明显,进展迅速,严重者常昏迷及呼吸麻痹;慢性高渗状态则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少而轻。 诊断 血钠超过150mmol/L,即可诊断为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患者常有失水或过量摄钠病史、失水体征、尿少,实验室检查显示尿比重升高、血浆渗透压>320mOsm/L。 治疗 轻症患者口服水即可纠正,重症或不能口服者,则需静脉补液,可按减轻的体重来估计失水量,每公斤体重补充1000ml。也可根据血钠浓度补充,男性:体重×4×欲降低血钠mmol/L数;女性:体重×3×欲降低血钠mmol/L数 (欲降低的血钠mmol/L数=病人血钠-140mmol/L),另应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1500ml。上述液量在1~2天内补完,输液一般选用5%葡萄糖或0.45%盐水。应注意过快纠正高渗状态有发生脑水肿的危险,因脑细胞在缺水时为保留脑容量,可主动保留一部分溶质在细胞内,当血液迅速由高渗转为等渗时,脑细胞仍处于高渗状态,水分即可由细胞外液进入脑细胞内而致脑水肿。 ☚ 水中毒 低钠血症 ☛ 00018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