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良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良法优良的、完善的法。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况都曾使用过的一个概念。亚里士多德在阐述其法治思想时指出,“法治应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99页)亚里士多德把“良好的法律”看作是法治的前提,并将“良法”与共和政体相联系。中国的荀况在其论证人治主张时提出“良法”这一概念。他认为“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荀子·王制》)人治与法治相比较,人治更为关键。荀况主张将“良法”与“圣君”结合起来,但将圣君放在主导地位。亚里士多德与荀况虽然都使用了“良法”这一概念,却各自阐述了完全不同的政治法律主张。作为剥削阶级思想家,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荀况,他们所说的“良法”,实质上都是反映他们所在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该阶级正义观相一致的法。 良法❶ “恶法”的对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良法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即这种法律以符合正义为标准。符合正义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要维持“中庸”,符合社会中中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他认为,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