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欢496—547

东魏权臣。一名贺六浑。勃海蓨(tao)县(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谧因罪徙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后,即世居于此,遂成为鲜卑化之汉人。初为镇之队主,后转为函使。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参加杜洛周起义,继投靠葛荣。荣败,又叛归尔朱荣,深为荣所宠信。北魏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死,尔朱兆命欢统帅六镇之兵。欢遂据冀州,联络山东士族加强实力。普泰二年(532年)进兵洛阳,杀北魏节闵帝元恭,另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自为大丞相、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同年进兵晋阳,奇袭秀容(今山西朔县北),尔朱兆兵败自杀,尔朱氏残余势力皆被消灭。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与欢矛盾尖锐,逃奔关中依宇文泰。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欢先后执政十六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皆尖锐。死后,其子高洋废魏帝自立,国号齐,追谥欢为神武帝。

高欢496—547

北朝北魏将领。又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为鲜卑化汉人。相继从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起义反魏,后叛变投靠尔朱荣。荣被孝庄帝袭杀后,尔朱兆命其为晋州刺使,统领六镇兵。后乘机反兆。太昌元年(532年)韩陵之战,他以三万余众击败尔朱兆二十万大军。随后入洛阳,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旋进兵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消灭尔朱氏势力,把持朝政。永熙三年(534年),逼孝武帝西奔长安依宇文泰,复立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迁都邺,使北魏分裂为东西。他自任大丞相,操纵东魏政权。后多次对西魏作战,连遭挫折,于547年病死。其子高洋,后废魏自立为帝,史称北齐。

高欢

高欢496—547

字贺六浑,东魏渤海蓚(今河北景县) 人。祖父高谧,北魏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 (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欢世居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他初为队主,后转为函使,多次往返洛阳,得知北魏朝廷腐败,于是有澄清天下之志。孝昌元年 (525),六镇起义爆发,欢首先参加起义,后来投靠尔朱荣部,并得到尔朱荣的信任,以为亲信都督,又为晋州刺史。永安三年(530),孝庄帝杀尔朱荣,尔朱荣之侄尔朱兆举兵赴洛,召高欢随往,欢托故不得。尔朱兆攻入洛阳后杀孝庄帝,立节闵帝元恭,遂专擅朝政。高欢乘机收纳葛荣旧部二十余万人,又得到尔朱兆的允许进占冀州。普泰二年 (532),高欢率兵打败尔朱兆,进入洛阳,杀节闵帝,另立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欢自为大丞相,独揽大权。接着,高欢又进兵晋阳,消灭了尔朱兆的势力。天平元年 (534),高欢逼迫孝武帝西奔长安,另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是为孝静帝,并迁都邺,史称东魏。其时高欢镇晋阳以控制朝政。他在执政期间,一再设法调和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民族矛盾,甚得众心。并且招抚流亡,检括户口,统一度量,颁行天下,使东魏政权的实力有所增强。武定五年 (547),高欢病死于晋阳。其后,高欢之子高洋废掉东魏,建立北齐,追谥高欢为神武皇帝。

☚ 王猛   宇文泰 ☛

高欢496—547

又名贺六浑,北魏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包头市东北),属鲜卑化汉人。早先参加杜洛周起义,继投葛荣。荣死,势力膨胀,掌魏兵权,称大丞相。逼走孝武帝,立孝静帝,迁都邺,史称东魏。执政16年。后子高洋代魏称帝,追尊为神武帝。

高欢496~547

北朝北魏将领。亦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世居怀朔镇(今蒙古包头东北)。为鲜卑化汉人。曾起义反魏,后叛变投靠尔朱荣。荣被孝庄帝袭杀后,尔朱兆命其为晋州刺使,统领六镇兵。后乘机反兆。太昌元年(532年)韩陵之战,他以3万余众击败尔朱兆20万大军。随后入洛阳,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并消灭尔朱氏势力,把持朝政。永熙三年(534年),逼孝武帝西奔长安依宇文泰,复立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迁都邺,使北魏分裂为东西。他自任大丞相,操纵东魏政权。后多次对西魏作战,连遭挫折,于武定五年(547年)病死。其子高洋,后废魏自立为帝,史称北齐。

高欢496—547

北魏、东魏大臣,北齐奠基者。一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累世居北边,为鲜卑化汉人,俗同鲜卑。一说其先为高丽人或鲜卑人。父高树不事家业,境贫。欢初为边镇队主、函使,往来于怀朔、洛阳间。孝昌元年(525),投奔杜洛周义军,继归葛荣,后附尔朱荣,为亲信都督,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累迁第三镇人酋长、晋州刺史。永安三年(530),尔朱荣被诛,留晋州。被北魏长广王元晔封为平阳郡公。次年初,东据冀州。三月,被节闵帝元恭封为渤海王,加授大都督、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第一镇人酋长。以六镇降户为基础,竭力调和胡汉关系,依靠鲜卑贵族和汉士族高门,不断扩充实力,声威大振。六月,举兵信都,讨尔朱氏。十月,奉渤海太守元朗为魏帝,与尔朱氏所立节闵帝对峙。中兴二年(532)四月,于邺城附近韩陵山战败尔朱氏,入洛阳,废元朗及节闵帝,改立孝武帝元修。自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以晋阳险要,建大丞相府,遥控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与孝武帝矛盾激化,率师趋洛阳,逼帝西奔关中,另立元善见为东魏帝,迁都于邺。自仍据晋阳,总揽东魏大权达14年。南联梁朝,北羁柔然、吐谷浑、高车等。屡与西魏争战,互有胜负。天平四年(537),沙苑之战,损兵8万。次年,洛阳河桥之战,先败后胜。武定元年(543),芒山之战,初几乎为西魏贺拔胜追及,后转败为胜,俘斩6万人,弘农以东,洛阳等地尽归东魏。但兵燹连年,战区深受破坏,造成“野无青草,人马疲瘦”的惨景。四年(546),自邺会兵于晋阳,率师西伐,围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不拔,死伤7万人,染疾还师。次年正月,卒于晋阳,谥献武王。北齐天保元年(550),子高洋代东魏称齐帝,追尊为神武帝。

高欢496—547

字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世居怀朔镇(治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习俗混同鲜卑。孝昌(525—527)中随杜洛周反于上谷,旋奔葛荣,后投归尔朱荣,为其亲信。尔朱荣死后,欢与其兄弟争权,册立孝武帝,任大丞相、天柱大将军。旋消灭尔朱势力,自掌朝中大权,于是引起孝武帝不满。永熙三年(534),魏帝西迁长安,欢自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魏朝始分为二。静帝下诏高欢为相国,剑履上殿,主掌东魏国政达十六年之久。武定五年(547)卒,年五十二岁。北齐立国后,追崇为献武帝,庙号太祖,后改谥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高欢?—547

一名贺六浑。北朝东魏权臣。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成为鲜卑化汉人。曾参加杜洛周起义军,继归葛荣, 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荣死, 称大丞相,逼孝武帝西奔长安依宇文泰。他另立孝静帝,使魏分东西,他执东魏政十六年,与宇文泰相攻战,死后,子洋代东魏称齐帝,追尊他为神武帝。

高欢496—547

北齐奠基者。一名贺六浑。渤海蓚县(河北景县东)人。世居怀朔镇(内蒙包头东北)。鲜卑化了的汉人。原为怀朔镇兵户。善机变,用兵有方。参加过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率领的起义军。后投靠尔朱荣,是荣镇压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的得力帮凶。官至晋州刺史。荣死,他利用尔朱氏内讧,依靠鲜卑武装力量,拉拢山东士族督迫汉族人民提供租赋,逐步扩张权势,兵进洛阳,于普泰二年(532)废节闵帝,立孝武帝, 自为大丞相, 控制朝权。永熙三年(534),孝武帝西奔宇文泰,他又拥立孝静帝,迁都于邺(河北临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北齐建,追尊为神武皇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