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士其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高士其1905—1988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高士其
高士其
高士其1905——1988原名仕錤,改名士其,福建福州人,1905年 (清光緒三十一年)生。1912年入北城小學。1913年轉入明倫小學,1914年畢業。1915年入高等小學,1918年畢業; 同年夏,考入北平清華學校中等科二年級。1920年參加青年會、萬國童子軍通訊社。1921年春,中等科畢業,升入高等科。1925年畢業; 9月赴美國留學,入威斯康辛大學,專攻無機化學。1926年轉入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和細菌系。1927年春畢業,獲化學系細菌系學士學位; 同年入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讀醫學博士功課。1928年被芝加哥大學聘爲細菌系實驗室助理。1929年被聘爲該校細菌標本管理員; 1930年在該校醫學研究院畢業,受聘爲南京中央醫院檢驗科主任。1931年辭職。從事寫作翻譯。1932年與陶行知等創設兒童科學通訊學校,被聘爲國立編譯館特約编審。1936年加入上海著作人協會。1938年赴延安。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4月,赴香港治病。1941年出院後寓居九龍,研究自然辯證法。1942年至桂林,受聘任盟軍服務處技術顧問兼科學食品研究所所長。抗戰勝利後,赴廣州。1949年5月,赴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文代會,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0年在北京参加全國科學代表大會,同時被選爲中華全國科普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51年任中央文化部科學普及局顧問。1952年任中華全國科普協會顧問。1954年起,被選爲歷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8年被選爲全國科技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同時任全國科技協會顧問。1979年4月,被選爲中華醫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顧問; 8月被選爲中國科普創作會名譽會長。1980年3月,中國科協第二次代表大會補選爲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委和顧問。並任《自然科學小叢書》副主編。198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著有《自然辯證法大綱》、《什麽是自然古典哲學》、《細菌與人》、《生命的起源》等。 高士其 高士其1905—1988科普作家。原名仕 ☚ 刘呐鸥 安娥 ☛ 高士其 高士其1905.11.1—原名高仕錤。福建福州人。1918年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1925年毕业后被保送到美国留学,致力于化学、细菌学研究。1928年在一次试验中感染上脑炎病毒,给他带来了终生残疾。1930年回国。1935年开始从事科学小品文创作。其主要作品集有:《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细菌的大菜馆》、《抗战与防疫》。这时期的科学小品“大都是针对当时政局的。”(《高士其自传》)它既是科学小品,又是战斗檄文。建国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科学技术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解放以来,他还创作了回忆录《把一切献给党》和大量的科普读物。他的科学小品绝大多数以微生物为题材,文笔活泼生动,善于用短句、比喻、排句对科学素材进行概括,通俗有趣,自成一格。此外,从四十年代后,他还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新诗,他的诗歌作品通俗易懂、清新朴素,深受儿童的欢迎。 ☚ 倪锡英 高歌 ☛ 高士其 当代科普作家。原名高仕錤,福建闽侯人。早年染病致残,心志弥坚,于1935年开始写作科学小品。解放后创作了大量的科普故事与科学诗。主要作品有《大海给我们的礼物》、 《我们的土壤妈妈》等。 高士其 高士其1905~1988Gao Shiqi科普作家。诗人。原名高仕錤。福建福州人。1925年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被保送美国留学,攻读化学并获学士学位,后攻读细菌学博士学位。1928年,在一次试验中不幸受到甲型脑炎病毒感染,得了脑炎后遗症,他带病坚持完成学业,1930年回国。曾在南京中央医院任职。1933年在上海与陶行知、董纯才等创办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开始为孩子们编写科学课外读物。1935年在艾思奇、李公朴等人启发下写作科学小品,后陆续结集为《抗战与防疫》(又名《活捉小魔王》、《微生物漫话》)、《菌儿自传》、《细菌与人》等出版。1937年赴延安,后由于病情加重,被送往香港等地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的身体几乎瘫痪,他一面治疗一面以惊人的毅力进行科普创作。1949~1965年,由他口述、秘书记录创作了约60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诗和科普论文,出版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我们的土壤妈妈》、《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等20多本集子。他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等职。 ☚ 陈伯吹 贺宜 ☛ 高士其 高士其1905—1988Gaoshiqi现代著名科普作家,诗人, 科学家。原名高仕錤。福建省福州市人。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 对生物学很感兴趣。1925年毕业后被保送留学美国,主要研究化学、细菌学,并获学士学位。1928年在一次试验中感染上脑炎病毒,留下终生疾患。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靠翻译和作家庭教师维持生活。这时,他和进步的文学事业发生了血肉关系。1935年他以 “高士其”的笔名在《读书生活》半月刊上发表科学小品,从此走上了革命文学的道路。至1937年写了 《抗战与防疫》、《菌儿自传》、《细菌与人》、《细菌的大菜馆》、《我们的抗敌英雄》等集子。这时他还参加了救亡运动, 用科学文艺教育儿童。1937年奔赴延安,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疾病恶化到香港治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始流亡生活直至1947年。这时期写的作品有 《电子》、《黑暗与光明》、《给流血的朋友》、《长期的忍耐》、《悼四烈士》、《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等等。这些作品都尖锐地揭露了敌人,阐述了反动势力必然灭亡的趋势, 他也由此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949年后从香港回到北京,从此专为科普和少年儿童进行创作, 先后担任了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顾问,科学技术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历届理事,被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科协创作协会顾问等。先后写有《大海给我们的礼物》、《灰尘的旅行》、《镜子的故事》、《我们的土壤妈妈》、《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等。汇集成册的有二十多本。1979年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1980年他的 《你们知道我是谁》等选集, 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 柔石 张天翼 ☛ 高士其 高士其1905—1988Gaoshiqi中国现代微生物学家、化学家、科普教育家、诗人。原名仕錤,福建闽侯人。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被保送去美国留学。1928年在一次试验中不幸感染上脑炎病毒,留下严重后遗症,但他克服疾病痛苦,坚持学习。1930年毕业回国,在南京中央医院工作。他对当时腐败现实不满,辞去检验科主任职务,改名士其,表示“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以示与旧制度决裂。后移居上海,靠译书、写作、任家庭教师维持生活。曾与陶行知、董纯才、戴伯韬等人合办“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开始从事科学普及工作,1935年到1937年写了近百篇科学小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身体接近瘫痪的情况下到了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条件下,他热情创作,宣传民主,反对内战,陆续写了《自然辩证法大纲》、《回忆录》和一些科学小品和论文。解放后,他手已不能执笔,口已说不清话,看书阅报十分吃力,但仍坚持学习和工作,从1949年到1966年,发表的科学小品和论文465篇,诗225篇,汇集成册的作品近20本,约100多万字,其中《我们的土壤妈妈》曾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艺一等奖。1979年被选为全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数十年间,他以伤残之躯,忘我奋斗,为我国科学普及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 冼星海 陶铸 ☛ 高士其 高士其1905~1991现当代科普文艺作家。原名高仕镆,福建福州人。1918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曾因病毒感染而导致以后的全身瘫痪。1930年回国,同年第一次发表作品《圣诞节的月亮》。1933年与陶行知创办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并发表了第一篇科普作品《三个小水怪》,此后写了大量科学小品。1937年到达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香港治病。建国时回到北京,更加以其惊人的毅力潜心于科学普及和少儿读物的创作。写于1950年的《我们的土壤妈妈》一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平凡的土壤塑造成养育万物生长的母亲形象,获全国第一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 冯至 蹇先艾 ☛ 高士其1905~1988Gao Shiqicontemporary writer. Works:Restaurant of Bacteria,Biography of Bacteria,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