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花类药材。 (1)释名:《本草纲目》载:“菊,本作蘜,从鞠。鞠,穷也。 〈月令〉:九月,菊有黄花,花事至此而尽,故谓之蘜。”药用菊花又名“九月菊”,是菊花中最小形的一种,花头直径2.5~5厘米。于9~11月采收。(2)功能:性微寒。 ❶ 散风热。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 ❷ 明目。治目赤肿痛。 ❸ 清热解毒。治热毒疮疡,红肿疼痛等症。 ❹ 平肝阳。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 〔白菊花〕 处方名。 是白色盛开的菊花。长于平肝明目。分滁菊、亳菊、贡菊等几种。 〔滁菊〕 白菊之一种。因产于安徽滁(chu除)县而得名。 药材呈类球形(花瓣经加工而向内卷曲)。 〔亳菊〕 白菊之一种。因产于安徽亳(bo博)州而得名。花瓣众多,花朵饱满。 〔贡菊〕 白菊之一种。主产安徽歙(she)县。 系古时进贡帝王之品。具“金心、玉瓣、翠蒂”的特点。 〔黄菊花〕 处方名。是黄色开放的菊花。 长于疏风清热。 〔杭菊花〕 处方名。 系主产于浙江,集散于杭州的菊花品种。采收后经过蒸制、晒干、挤压打包等加工,花朵均粘结成片块状。有白色、黄色二种,商品分别称为“杭白菊”、“杭黄菊”。药用“黄菊花”即“杭黄菊”。 〔怀菊花〕 处方名。因主产怀庆府(今河南新乡一带)而得名。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花朵白色,带有粉红色,多散瓣。 〔菊花炭〕 处方名。系用炒炭法炮制的菊花。 炒后有止血作用,治咯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