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舱内麻醉
超过一个大气压的压力,医学上称为高压。高气压治疗所需的特殊密闭设备称高压舱。舱内可用压缩空气或纯氧加压,所加压力称附加压,附加压与常压(一个大气压)相加称为绝对压(Atmosphere absolute,简写ATA)。临床应用高压舱治疗或麻醉时,压力均以绝对压表示,压力单位为kg/cm2,其相互关系如下:
1ATA=1大气压=760mmHg=1kg/cm2
2ATA=1大气压+1附加压=1520mmHg=2kg/cm2
3ATA=1大气压+2附加压=2280mmHg=3kg/cm2高压舱内吸氧可以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2ATA时吸氧PaO2达1400mmHg,氧含量达23.0ml%,3ATA时达2140mmHg,氧含量达25.2ml%。高压氧并可提高血氧弥散,增加组织的氧含量及储氧量,因而可治疗缺氧性疾病。对某些需阻断血流的心血管或颅脑手术以及厌氧菌(如气性坏疽)感染清创手术,如在高压舱内进行,可延长血流阻断时间。由于高压舱的特殊情况,高压氧、高气压的机械效应影响和舱内环境局限,麻醉方法、麻醉药的选择、麻醉器具及其它设备的要求及麻醉期间观察与管理均应特殊考虑。
麻醉特殊要求 (1)禁火防爆: 一切可燃物如药品(包括乙醚、乙醇)、电器设备(电灼器、电动吸引器、电动呼吸器)均不能在高压舱内使用,也不能带入高压舱内。必需使用电除颤器时,应将除颤器置于舱外,电极板要用湿纱布包裹,同时舱内先进行大量换气,控制舱内氧浓度在25%以下,才可使用电除颤。舱内不能用万能手术床(床内的润滑油遇氧能氧化和燃烧),应选用塑料或简易手术床。凡能引起静电反应的人造纤维织物(如氯纶、丙纶、腈纶)做的被服及医疗用品,均禁止在高压舱内使用。
(2) 预防氧中毒: 高压舱内氧中毒与所加压力及吸氧时间有关,一般认为1ATA下吸纯氧不超过2小时,尚无重大影响。压力在0.6~1ATA时,氧的毒性主要表现在视觉系统,压力在2.5ATA以下,毒性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出现咳嗽、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及肺活量下降。压力3ATA时,毒性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口唇颤动、眩晕、感觉异常甚至全身痉挛。麻醉药能抑制新陈代谢,巴比妥、氯丙嗪等药物有止痉作用,故麻醉下氧中毒发生率较低,症状也较轻,但麻醉期间如有二氧化碳蓄积时,可促进氧中毒的发生。为了减少影响,开始时部分手术操作可在常压下进行,以缩短高压氧应用时间,减少氧中毒机会。
(3) 预防减压病:高压时氮大量溶解于血液中,如手术结束时减压速度太快,血液中氮可大量逸出而形成气泡,在血管内外造成栓塞和压迫,产生减压病。
(4) 预防高气压机械效应的不利影响:高气压下吸氧,肺泡内氮浓度很低,由于纯氧对呼吸道的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也受损害,肺泡易萎陷,麻醉时应及时吸引呼吸道分泌物,以避免肺不张。高气压下进入胃内的气体在减压时其体积将膨胀,可造成胃肠道急性扩张,易引起呕吐或反流窒息,因此全麻病人宜常规插胃管,便于吸出胃内容物,预防呕吐窒息。全麻病员应事先作鼓膜穿刺。减压时一切引流管、胃管、导尿管均应开放。气管插管套囊内气体应放出,或不用气体而用盐水注入套囊内,以防套囊破裂。
麻醉处理 有以下几项:
(1) 麻醉前准备:麻醉前详细体格检查,特别注意有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麻醉前用药与常压下相同,因高压氧有血管收缩作用,故术前要常规应用抗胆碱药。
(2) 麻醉选择:高压舱是一密闭容器,高压氧对机体有很大影响,应根据手术部位和要求选用合适的麻醉,全身麻醉及部位麻醉均可选用。吸入全麻药用开放或半开放装置时,有引起麻醉药在舱内蓄积的危险,故以采用关闭法为宜。小儿必须应用半开放装置时,应加强舱内通风换气。由于高压舱内手术大多为心血管或重危病人,故以气管内麻醉最为常用。
(3) 麻醉管理和注意事项:高压下由于气体密度增加,对麻醉器具有一定影响,储氧瓶能耐高压,在高压舱内工作正常。如氧供有足够压力,减压瓣在舱内也正常工作,但麻醉机上的浮旋表 (Rotameter) 在舱内读数不正确,2ATA时其读数比1ATA时高30%,因此浮旋表应另行定标后应用。在舱内应用氟烷蒸发器,当浓度在2%以上时刻度是正确的,但2%以下时浓度有偏高倾向。由于高气压下呼吸阻力增高,故麻醉用具的阻力和无效腔越小越好。高压下麻醉气体的浓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呈比例降低,2ATA时其浓度降低一半,由于麻醉气体分压并不降低,故麻醉作用不变。全麻药中乙醚及环丙烷绝对禁用于高压舱内。氟烷不燃爆,且麻醉效能强,是高压舱内手术常用的麻醉药,3ATA下应用氟烷是安全的,4ATA时遇火种,可引起燃烧。氟烷可与静脉麻醉药及肌松药复合应用,但不宜与氧化亚氮同用,因后者在高压下可增加氟烷的可燃性,且高压下氧化亚氮在组织内溶解度增加,减压时易引起气栓,并有发生弥散性缺氧的危险。相同浓度的氟烷在高气压下因其分压增高,故有较大的麻醉性能,一般认为吸入1%以下氟烷属安全。此外,甲氧氟烷也可用于高压舱内麻醉。静脉麻醉药不影响肺泡氧浓度,也不燃烧爆炸,适宜于高压舱内使用。硫喷妥钠、γ-羟基丁酸钠、安定、吗啡、芬太尼等均可选用,但氯胺酮麻醉时常见肌张力增高,小肌肉震颤和肢体无意识动作,需与氧中毒鉴别。肌松药在高压氧下性能不变,也不影响肺泡内氧浓度,常在麻醉时复合应用。施行控制呼吸时应注意保持PaCO2在正常范围,以维持脑部血流。对腹部手术可选用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上肢手术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手术期间要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循环功能,应考虑高压氧对机体的影响。高压下机体对二氧化碳缓冲能力降低,如通气不足,体内易发生二氧化碳蓄积。高压下病人循环功能可有好转,但减压时病情可能有反复,在进行输血补液时要全面估计病人情况,减压时除一切管道均应开放外,并严密注意呼吸循环情况,尤其是血压变化。过去认为紫绀型心脏病、冠状血管病人在高压舱内手术可增加手术安全性,但由于高压舱内施行手术未能达到理论上的预期目的,且体外循环器械及方法的改进,上述心脏手术即使在常压下进行也属安全。高压氧下手术需特殊设备(高压舱),高气压环境也存在一些特殊问题,掌握不当,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这便限制了高压舱内手术和麻醉。因此,目前高压舱内手术和麻醉较少应用,仅少数颈动脉手术需阻断循环者和厌气菌感染需行扩创者才在高压舱内施行手术和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