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行书西亭睡起诗轴
清。纸本。纵139.9厘米,横59.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高凤翰(康熙二十二年—乾隆十四年,即公元1683—1749年),字西园,亦作西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易云阜,偶尔题署又用珠道人、石道人、大珠山人、废道人等号。乾隆二年(即公元1737年)右臂瘫痪后又自号“丁巳残人”和“尚左生”。山东胶州(今胶县)人。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应荐以县丞试用,曾一署歙县令,后任泰州壩官。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以两淮监运使卢见曾坐事,被诬结党,遂遭废斥。工书画,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势,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其草书圆劲酣畅,隶书从《衡方碑》、《鲁峻碑》、《郑固碑》一类汉碑中脱胎,并得力于当时郑簠等人。右臂病后改用左手作书画。好藏砚,达千余方,皆自铭,大半自琢。究心缪篆,印宗秦、汉,苍古朴茂。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云:“凤翰隶法汉人。”清汪启淑《飞鸿堂印人传》云: “草书飞动有生趣。”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云:“工篆刻,善书画,用左手。”著有《砚史》、《南阜山人全集》。《清史稿》卷五○四有传。此幅行书是高凤翰自书《西亭睡起之作》七言律诗:“睡起庭轩清复清,短藜支处野云生。斋前草色讵无赖,屋角桐阴亦有情。竹槛鸟偷新晒乐,石床花落未收枰。松枝土锉围活火,酒碗茶铛俱眼明。”下款署:“西亭睡起之作,书请琪翁老先生大教。胶州高凤翰草。”乾隆二年,即公元1737年,时高凤翰55岁右手病废之前所书。其书体舒展自如,放而不纵,逸而不狂,转折柔和自然,运笔迅健流畅,参差跌宕,线条粗而能锐,细而端庄,法度严谨。细细观来,自有一番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