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格
传为汉、唐时之曲谱。明、清间人钮少雅《九宫正始自序》云曾见之,“此书乃汉武帝及唐玄宗之曲谱也。凡今之词调,多从上古之乐府来源。然今此书,致多有式无文者。上古名曰《骷髅格》,至汉易为《蛤蟆贯》,后唐玄宗鄙其不雅,易作《歌楼格》,又曰《词舆》,又曰《词林说统》。今之歌讴腔板,始于滑稽摩拟十二红鸟飞鸣举动之态,流传至今者也”。其中“式文俱备者”,如〔渡江云〕、〔寄生子〕、〔满庭芳〕、〔渔父第一〕等调,亦有什之二三。《九宫正始》冯旭序则谓系“(唐)玄宗手制律谱”,存于黄旛绰苗裔之手。钱南扬称“《骷髅格》固实有其书,盖出明人浅学者之妄造,钮氏精于曲律,疏于考古,遂信不疑”。任半塘则以为“藉使此书出于明人假托,亦未必全凭臆造,料其中尚有一部分依于古谱者”。且“因此联想:盛唐已有记录南音之律谱,且甚精详,相当于后世所有”(《唐戏弄·伎艺》)。设汉、唐时确有此书之原型,则书名或当作《歌楼格》,意为歌楼演唱之格式,此后长期在艺人口中流传,始谐音近俗而讹为《骷髅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