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勃列日涅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勃列日涅夫 苏联共产党前中央总书记、前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906年12月19日生于乌克兰。早年曾在农学院、冶金学院学习。1931年加入共产党。卫国战争期间历任师政委、政治部主任。1956年2月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1964年10月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66年4月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76年5月升为苏联元帅。 1977年6月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79年连任。1982年11月10日逝世。 1964年在其担任中央总书记后,对外加强推行霸权主义,提出所谓“有限主权论”与“国际专政论”等霸权主义理论,以军事实力为支柱,重点突出西线(欧洲),大力加强东线(亚洲),加紧南下进攻(控制越南,进兵阿富汗,支持印度侵略巴基斯坦等)。在中苏关系方面,他曾对周恩来说,他和赫鲁晓夫“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 事实上他还不断增加部署在中苏边境的兵力,从赫鲁晓夫时期的17个师增到57个师,并装备核武器,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至西南境外建立了一条反华军事包围圈。1966年3月,中苏两党关系中断。1969年3月、8月,苏联军队分别在中国黑龙江省珍宝岛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列克提地区挑起边界武装冲突,制造流血事件。1982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逝世前不久,曾在塔什干讲话中表示要改善中苏关系。同年10月,两国举行了关系正常化的第一轮谈判。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曾赴莫斯科参加葬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