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骨的形态结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骨的形态结构 骨的形态结构骨是以骨组织为主要成分的器官,因所在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其形态结构亦有差异。骨质地坚硬而富有弹性。全身206块骨借关节(骨连结)结连成为骨胳,以维持体形、支持体重、保护和支持脏器、供肌附着并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同时,骨也是钙的贮存器官,骨中的骨髓在幼儿时是主要的造血器官。研究骨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为骨学。人体骨胳分为颅、躯干骨和肢骨三个部分(图1~4)。 图1 全身骨胳(前面观) ![]() 图2 全身骨胳(侧面观) 图3 全身骨胳(后面观) 用;其内层的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有造骨修复和对骨组织的破坏吸收功能。❷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密质居表层,在长骨厚而致密,由规则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组成,抗压、抗扭曲力强。在短骨以及长骨端表面仅有薄层密质,而扁骨的密质可区分为内板和外板,两者隔以松质构成的板障,如顶骨。松质主要分布于端及其它骨的内部,成自交错排列的杆状或片状小梁,小梁之间的腔隙内含有红骨髓。骨小梁的排列在生物力学上具有重要功能意义,即在人体不同部位,各骨骨小梁的排列都与其所承受的压力以及相应的张力方向一致。 ❸骨髓,充填于髓腔及松质的腔隙内,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和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在胎儿及幼儿期,髓腔和松质腔隙内充满红骨髓,由网状结缔组织、血窦,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组成,主要功能是造血,清除衰老伤亡的血细胞和异物,并参与免疫反应等。自5~7岁起,从四肢远侧长骨开始,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转呈乳黄色,称为黄骨髓,黄骨髓缺乏造血能力,但仍保持造血潜能,一旦机体需要,仍有可能转变成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25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椎骨、胸骨、肋骨、锁骨、肩胛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近侧端的松质腔隙内,因而临床上为检查骨髓象,常进行髂骨穿刺采样,据以诊断疾病。 ❹关节软骨成自透明软骨,覆被骨的关节面。参与关节的构成,终生不骨化。 人骨的硬度与韧性是由其化学成分所决定的。骨的细胞间质含无机和有机两种成分。有机物占人体干骨重量的30~40%,主要为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 (含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透明质酸),为骨提供韧性和弹性。无机物即骨盐,占骨总量的60~70%,主要为碱性磷酸钙 [Ca10(PO4)6(OH)2],碳酸钙,氟化钙,氯化钙等。骨盐在基质内的沉积保证了骨的坚强度。若以稀酸或络合剂乙烯二胺四醋酸(EDTA) 脱掉钙盐,仅剩下有机物,骨即柔软而易弯曲;如果以煅烧法焚烧有机质,留下无机质即成骨炭,虽然仍具骨的形态,但酥脆易碎。在人的一生中,骨的物理特性变化是骨所含有机质与无机质两者比例变化的结果。小儿骨的有机质相对为多,韧性大而硬度小,易受变形,若有骨折,往往折而不断;老年相反,骨的有机质相对地减少,故脆性较大易折。壮年期骨化学成分的比例适中,硬度大而富有弹性,骨质坚韧。 图4 骨的构造 据测定成年人长骨比重为1.6~1.7g/cm2;平行于长骨纵轴的压力极限强度为1.96×103kg/cm2,张力极限强度为1.35×102kg/cm2;扭力极限强度为6.9×102kg/cm2;垂直于长骨纵轴的极限压力强度1.35×102kg/cm2,张力极限强度为6.18×102kg/cm2;断裂时的延伸率为3~4%。 ☚ 人体的分区 骨的生长与年龄性变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