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畸形愈合病名。指骨折的远近端之间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连接而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的愈合现象。参见骨折条。 骨折畸形愈合malunion union of fracture系一种异常骨愈合。临床表现:断骨愈合成角、过大重叠而短缩、旋转等,可单独存在,亦可几种异常情况并存。影响功能,由于短缩两侧不对称,由于成角负荷减低,由于旋转功能障碍等。此种情况多因复位时有异常,或中期发生错位、变形等。如影响功能不全功能练习即可,如影响功能严重手术治疗。 骨折畸形愈合ɡǔzhéjīxínɡyùhé病名。骨折的远近端之间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连接而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的愈合现象。参见骨折条。 骨折畸形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畸形愈合是指骨折的远近端之间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连接而引起肢体功能障碍者。《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在论述骨折时云:“一月尚可整理,久则不可。”本病多由于骨折后未及时整复,或整复位置不佳,或固定效果不好,或过早拆除固定,或不恰当的活动、负重等引起。 骨折畸形愈合可以引起: ❶关节活动受限。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端突向肘前方可障碍屈肘。 ❷肢体各关节运动不协调,如桡尺骨骨折畸形愈合,将限制前臂旋转运动,上肢活动时运动不协调。 ❸跛行,如一侧下肢长骨缩短、成角等可影响平衡与步态。 ❹肌肉作用力削弱。由于骨折的成角、旋转畸形愈合,改变了肌肉的行程和方向,因而使肌力削弱。此外还可并发关节劳损,创伤性关节炎,迟发性神经炎等。 对畸形较轻,年龄在12、13岁以下的患者,在发育过程中,除旋转及严重成角畸形外,常能自行矫正,不必进行处理。如畸形严重,影响肢体功能者,不论年龄大小,均应及早治疗。 治疗可根据骨折畸形大小、部位及愈合的坚固程度采用手法或手术折骨术,或手术切开内固定植骨术。若伤后2~3月患者,骨干骨折虽已愈合,但还不坚固,可以应用手法折骨术,把陈旧性骨折变成新鲜骨折,然后按新鲜骨折处理。 手法折骨时,患者平卧,上肢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肢用腰椎麻醉。一助手用双手固定骨折近段,医者用双手紧抱骨折远段。在对抗牵拉下,慢慢地旋转骨折远段,在远近骨折段之间产生一种扭转作用力,首先能将骨折端间的桥梁骨痂折断。在扭转过程中,可常听到或感到桥梁骨痂断裂的响声。如此反复扭转多次,直到断端已显松动。然后再按照骨折原来成角方向来回反折,将包围骨痂完全折断,远近骨折断端完全松动为止; 如骨折愈合比较紧固,采用上述手法不能折断时,可用一棉花包裹的木墩或砂袋等作支点,医者两手紧靠骨折断端分别握紧远近骨折段,利用杠杆作用,将凸侧骨痂和凹侧骨痂折断。折骨时用力必须稳准,并注意保护皮肤,切忌使用暴力,以免发生邻近处新骨折。 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畸形愈合,在手法折骨时宜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如肱骨干骨折主要是成角和旋转畸形,很少发生重叠,即使有轻度重叠,肢体稍许缩短,对上肢功能影响不大。因而在手法折断后,单纯使用局部外固定或超关节固定即可。但对严重重叠移位者,应合并使用尺骨鹰嘴骨牵引;对前臂尺、桡双骨折单纯成角畸形愈合者,可用手法折骨,局部外固定; 对股骨干和胫腓骨干陈旧骨折,在手法折骨后,暂不使用夹板固定,先应用骨牵引进行复位。牵引初期应经常测量肢体长度,与健侧对比。密切观察足背动脉,足趾颜色,皮肤知觉。如出现血管或神经症状时,可适当减轻重量,或延长牵引时间。多数在两周内缩短畸形可以得到矫正; 横断骨折矫正重叠移位应牵引过度,使断端分离。剩余的侧方移位及成角畸形,可调整牵引方向,待局部肿胀消退,皮肤伤口愈合,再加上压垫,捆上夹板。在外固定装置的控制下,或加砂袋、叠砖挤压,侧方移位及成角畸形可以持续地自行矫正。 陈旧性骨折愈合较新鲜骨折稍慢,牵引和固定时间亦须适当延长。 若受伤时间已超过三个月,骨折已坚固地骨性愈合,不可能用手法折断者,最好通过手术方法,将骨性愈合的上下骨折断端凿开,但注意不要将骨折断端凿碎,让新生骨痂留在骨干部,使骨折断端游离,切口按层缝合,然后按新鲜骨折处理。对关节附近成角畸形愈合的骨折,陈旧性尺、桡双骨折,同时有旋转、重叠畸形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可参见各骨折条。 ☚ 外伤性截瘫 骨折迟缓愈合与不愈合 ☛ 0001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