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其他部 > 部器 > 骨突犀 > 骨咄犀 骨咄犀 gǔdùxī
古代名物 > 珍寳類 > 寳物部 > 犀角 > 骨咄犀 骨咄犀 gǔduōxī 亦作“榾柮犀”、“骨篤犀”、“蠱毒犀”,亦稱“碧犀”。傳爲大蛇之角。色淡緑,略带黄色,有紋理。可製爲飾物,亦入藥。《遼史·道宗紀一》:“韶夷離堇及副使之族並民如賤,不得服駝尼、水獭裘,刀柄、兔鶻、鞍勒、珮子不許用犀玉、骨咄犀,惟大將軍不禁。”又《蕭樂音奴傳》:“監障海東青鶻,獲白花者十三,賜榾柮犀並玉吐鶻。”明 ·陶宗儀《輟耕録》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故曰蠱毒犀。《唐書》有古都國,必其地所產,今人訛爲骨咄耳。”明 ·曹昭《格古要論·珍奇論·骨篤犀》:“出西番。其色如淡碧玉,稍有黄。其紋理似角,扣之聲清如玉。磨刮嗅之有香,燒之不臭,能消腫毒及能辨毒藥。又謂之碧犀,此等最貴。” 骨咄犀gǔ duō xī《本草纲目》鳞部第43卷。药名。蛇角的别名,参见“蛇角”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