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陵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战国前期,齐国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打败魏国的著名战役。战国前期,关东六国以魏国最强,魏国到魏惠王时极盛,而齐国也于此时崛起。公元前342年,魏惠王派大军攻韩,连败韩军,韩向齐求救。公元前341年,齐派田盼、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率10万大军直奔大梁,围魏救韩。魏撤回攻韩之师,魏惠王派庞涓和太子申为将,带10万大军迎战。孙膑利用魏军强悍和庞涓轻视齐军的弱点,以减灶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诱敌深入,引魏军追击。第一天,在撤出营地造10万人的军灶,第二天留下5万人的军灶,第三天只留下3万人的军灶。庞涓追踪齐军3天,看到齐军行军灶锐减,大喜说:“我本就知道齐军胆怯,进入我境才三天,士卒逃亡就大半了。”便决定扔掉步卒,亲率轻骑日夜追赶。魏军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今河南范县西南)。马陵道窄,两旁多天然险阻,可设伏兵。孙膑令人将道旁大树皮削掉,在白树干上写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又令齐军万名优秀射手,挟持强弓,埋伏于道路两旁。约定:天黑以后,看到火光举起,就一起放箭。齐军又故意丢下大批战车、武器作障碍。当庞涓率军进入马陵后,看到树上有字,就点火看字。齐军万弩齐发,魏军遭此突然袭击,立即大乱,10万魏军被歼灭,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从此,魏国的国势开始衰弱,三晋之王皆朝齐王,齐国代替魏国成为东方强国。 马陵之战战国时齐魏间一次战役。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魏国攻韩国。韩向齐告急求救,齐威王用孙膑计,对韩表示救援之意,坚定韩的抵抗决心,但不马上出兵。次年,当魏、韩打得精疲力尽时,齐威王派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伐魏救韩。魏惠王派太子申、庞涓为将,率十万大军迎战。孙膑用“减灶诱敌”之计,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目,三天内由十万减至五万,再至二万,造成齐军大量逃亡之假象,迷惑敌人。魏军果然中计,只用少数精兵轻装追赶,至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陷入齐军伏击圈,主力被全歼。太子甲被俘,庞涓自杀。从此,魏国实力衰落。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Maling zhizhan战国时期魏、齐两国在马陵所进行的一场战争。前342年,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威王听从孙膑的建议, 一方面对韩表示救援的意向,以坚定韩抗魏的决心而不致屈服投降,另一方面却不马上发齐军救援,意欲消耗魏、韩两国的实力。前341年,魏韩双方交战俱已精疲力尽,是时齐威王才派田忌、田婴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齐军伐魏救韩。魏惠王闻讯,遂派太子申和桂陵之战被俘而获释的庞涓为将军,率10万魏军前往迎击。途中,知齐军已过往而西,魏军遂奋力追赶。孙膑分析双方形势并献计策于田忌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史记·孙子列传》)通过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目的办法,制造齐军已经大量逃亡的假象。魏军中孙膑之计,庞涓乃放弃步兵,只率轻锐骑兵日夜猛追。孙膑计其追赶速度,知日暮时当追至马陵(今山东省范县东南),遂在狭窄险阻的马陵道旁埋伏重兵, 并斫去大树之皮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下”字样。日暮时,庞涓果然率轻骑追至此处,遂举火观看树上文字,两旁埋伏的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奔逃,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而死。马陵之战的结果是魏军主力被全歼,魏太子申被俘获,主将庞涓自杀。这是魏国前所未有的惨败。施行减灶诱敌之计的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围魏救赵 长平之战 ☛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后十三年,齐魏再战于马陵。公元前340年,魏发兵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威王采用孙膑建议,采用既可 “深结韩之亲”,又可“晚承魏之弊” 的 “受重利而得尊名” ( 《史记·田文世家》) 的两全之策,亲自接待韩国使者,暗中答应出兵助战。韩国得到齐国的承诺,全力抗魏,但五战皆败,再次告急于齐。齐威王抓住韩魏俱疲时机,任命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仍沿袭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故计,围魏救韩,直逼魏都大梁。魏惠王立即撤回攻韩的魏军,派将军庞涓、太子申率兵十万迎战齐军。齐军针对魏军悍勇而轻齐的特点,采用孙膑退兵减灶、设伏歼敌之计,刚与魏军接触便佯装后退。撤退第一天造供十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人用的灶,第三天减为三万人用的灶,诱使魏军追击。追击中,庞涓从齐军天天减灶的现象中判断齐军士兵逃亡严重,便下令他的精锐之师轻装前进,兼程追赶。孙膑料到魏军将于日落时追至马陵 (今河南范县西南),便将齐军万名射箭手埋伏在道路狭窄、地势险要的马陵道路两边,并叫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写上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追兵果真在傍晚进入齐军埋伏之地。正当庞涓举火读字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拥挤在马陵道上腹背受敌。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愤愧自杀 (一说中箭被杀),魏太子申被俘,魏军十万余人被歼。马陵之战魏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 桂陵之战 火牛阵 ☛ 马陵之战战国时期齐魏之间的战役。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师,起兵攻魏。次年,齐用孙膑计,以逐日减灶制造齐军士卒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魏军,引诱追击。魏军果然穷追不舍。待魏军追到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险要地区,齐军万弩齐放,歼魏军10万,魏将庞涓被迫自杀,魏太子申也被俘杀。魏国势从此衰落。 马陵之战战国前期齐国大败魏国的战役。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伐魏救韩。次年孙膑用逐日递减灶火的假象诱敌,设伏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险地,待魏军追至,万弩齐发,尽歼魏军10万,庞涓自杀(一说被俘),魏太子申被俘,从此魏国日衰。 马陵之战战国时期齐与魏国之战。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魏国攻韩国。韩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齐军攻魏救韩。田忌用孙膑计,对韩表示救援之意,坚定韩的抵抗决心,但不马上出兵。次年当魏、韩打得精疲力尽时, 田忌率军伐魏救韩。魏惠王派太子申、庞涓为将,率10万大军迎战。孙膑用“减灶诱敌”之计,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目,3天内由10万减至5万,再至2万,造成齐军大量逃亡之假象,迷惑敌人。魏军中计,只用少数精兵轻装追赶,至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陷入齐军伏击圈,主力被全歼。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从此魏国实力衰落。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战国前期齐、魏两国之间的战役。魏惠王二十九年 (前342),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发兵攻魏。魏派庞涓和太子申率10万人马迎战。孙膑抓住魏军居功轻敌的弱点,采用“退兵减灶” 的战术诱敌深入。退兵三天,将灶台由10万减到3万,给魏军造成逃亡已过半数的假象。庞涓信以为真,丢下步兵,仅带部分精锐兵力兼程追赶。孙膑在马陵(今河南范县) 险隘之地夹道设伏。庞涓追兵至此,齐军伏兵万弩俱发,魏军溃散,庞涓自杀。齐军乘胜冲击,全歼魏军10万,太子申亦被活捉。此次战役,孙膑之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亦造成了东方齐、魏两国的均势。 ☚ 商鞅变法 都江堰 ☛ 马陵之战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一次伏击战。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于次年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前往救援。齐军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被迫回撤相救,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出兵10万迎击齐军。孙膑建议利用魏军求战心切的弱点,诱敌深入予以歼灭。齐军运用“减灶法”,使庞涓误认为齐军士气低落,军士大量逃亡,仅用轻车锐士兼程追击。齐军设伏于林木茂盛、道路狭窄的马陵,一举将追至此地的魏军杀得大败,魏太子申被俘,庞涓羞愤自杀。 马陵之战战国前期齐国大败魏国的战役。齐威王十五年(前342),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攻魏救韩。魏撤回攻韩之兵,派太子申和大将庞涓带兵十万迎战。两军相持达一年之久。明年,孙膑根据魏兵强悍而轻敌的弱点,采取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将魏军引至马陵(河北大名东南)险要地区,万弩俱发,十万魏军被歼,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从此魏的国势大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