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边彝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边彝族自治县乐山市辖民族自治县。位于乐山南部、大凉山北段。政府驻民建镇。乾隆二十九年 (1764年) 置马边厅,1914年改为马边县,1984年置马边彝族自治县。辖1镇29乡,面积2383平方千米。人口16.7万,以彝族、汉族为主,余为苗、回、壮等民族。原始林区广布,有大熊猫、大鲵、珙桐、连香等珍稀动、植物,建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磷矿储量丰富。国民生产总值2.6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64亿元,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农业总产值1.92亿元。 马边彝族自治县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84年10月9日成立。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部,岷江支流马边河流域。面积2383平方公里。人口165900人。主要有彝、苗、藏、回、汉等民族。县政府驻民建镇。境内山峦重叠,森林茂密。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薯类等。土特产品与名贵药材丰富。产茶叶、笋干、毛皮、五倍子等。原始森林中生长着大熊猫、小熊猫、红腹锦鸡等珍稀动物。矿产以磷为主,储量约40亿吨,属特大型,还有铜、铁、铝等矿藏。工业有水电、印刷、水泥等。 马边彝族自治县1984年10月9日建立。在四川省东北部、岷江支流马边河流域。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清置马边厅, 1914年改马边县。居民有彝、苗、汉等族。森林茂密。农产有玉米、稻、小麦、荞麦、薯类等,并产茶叶、笋干、毛皮、五倍子等。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盆地西南边缘。1984年10月9日成立。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民建镇。辖6个区、29个乡(镇)、203个村。总面积2382.93km2。居民有彝、苗、回、壮等7个民族。总人口17.37万人(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65万人,占总人口的38.29%。境内岭谷相间,森林覆盖率35%,耕地面积约16700hm2,农产品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等5种。矿产以磷为主,储藏量约40亿t。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3.3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45元;工农业总产值3.30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898元;粮食总产量72125t,人均粮食产量415kg;农民人均纯收入1235元;地方财政收入606万元。拥有中小学261所,其中中学14所,小学247所,在校中小学生19134人。医疗卫生机构53个,病床位337张。文化馆(站)12个。广播发射台、转播台6座。广播覆盖率87%,电视覆盖率87%。 马边彝族自治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濒临马边河。清设马边厅,1913年改马边县,1984年设马边彝族自治县。面积2382.93平方公里,人口17万,有彝、苗、壮等少数民族,彝族占35.5%。县城民建镇,隶属乐山市。地处大凉山北麓,林木、矿产、水力、畜牧业为四大支柱。森林覆盖率39.6%,林木蓄积量1800多万立方米。磷矿品位高,一般21—27%,最高达38%,储量24.76亿吨。水能可开发利用30万千瓦,已开发6300千瓦。草场载畜量羊32万头,年出栏商品羊6万头。有成片林15万亩,年产鲜笋3500吨,乌梅3.1万亩,年产鲜梅2000吨。农产除水稻、玉米外,盛产桑蚕、茶叶、香樟、五倍子、猕猴桃等。为四川酸梅重点生产基地、细茶及边茶生产基地,有茶园3.1万亩,年产茶1.5万担。“白岩迎春”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奖。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栖息地,珍稀动植物基因库。 ☚ 彭山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