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ma duanlin yu wenxiantongkao

马端临(1254-1323)字贵与,宋末元初史学家。饶州乐平人(今江西乐平县)。南宋右相马廷鸾之子,咸淳九年(1273)漕试第一名。荫补为承事郎。其父曾任史官,富有藏书,马端临随父居住时得以阅读,出任过慈湖书院及柯山书院山长及台州路学教授,但一生大半时间在家隐居著书。所业弟子极多,常与之讨论学问,马端临“有所论辩,吐言如涌泉,闻者必有得而返。”(《乐平县志》《马端临传》)南宋灭亡后,马端临不愿出仕,认为自己是宋臣,不能腆颜以事新主,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文献通考》为他一生中所作最大著作之一,书分为24门,348卷。写作始于他34岁左右,经约20余年始成书,成书时间约为元大德十一年(1307),约在他54岁时。元延祐五年(1318)道士王寿衍访得此书,上奏朝廷,至治二年(1322),元政府为之刊印,至泰定元年(1324)始颁行。他写此书的目的在《自序》中反复申明,一是补续唐杜佑《通典》天宝以后事迹,一是配补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略如纪传体史书中纪与志部分,欲“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有考焉。”(《文献通考》《自序》)所列24门中,自《经籍考》至《物异考》5门为杜祐《通典》所不备,《文献通考》发展拓展了典志体史书的内容。其他门均为《通典》原目或子目,内容也有所拓展。所载史实均溯源于上古,而终于南宋嘉定时期(1208-1222)。资料取材,中唐以前据《通典》为基础,并加以补充。中唐后则多摭取自文献。所收资料中宋代史料极多,其中大多今已佚散,马端临在行文中注意详加考文、评语,如对商鞅变法、杨炎两税法评定,均能注意其历史意义。《文献通考》写作的规模宏大,涉及内容无论从纵的方面,还是从横的方面都很繁富庞杂, 因此也有疏漏。此书注意发挥郑樵《通志》所倡导的会通之义,强调研史要融会贯通,以博通为长,与《通典》、《通志》 二书相较各有长处, 史家并称此三书为 “三通”。《张立生)王祯与《农书》(wang zhen yu nongshu) 王祯, 字伯善,元代农学家, 东平人(今山东省东平县)。生卒年月日不详。关于他生平的史料记载极缺乏, 仅知他曾任旌德县 (今安徽境内) 和永丰县 (今江西省境内) 县尹, 在任职期间, 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组织修筑水利工程,劝课农桑。也注意考察农业生产技术,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知识。在旌德县尹任中, 综合整理平日笔录,写作《农书》,在永丰县尹任内完成, 时间约在元皇庆二年 (1313)。《农书》 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它上续《齐民要术》, 总结前人的经验,补充了大量实地考察的结果。全书37集,136000字。基本内容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农业史与主要农耕技术; 第二部分叙述各种粮食、蔬菜、瓜果与林木作物的栽培与管理;第三部分绘制各种农具与农业机械图281幅, 并加以说明。《农书》是第一部兼论南北,力图从全国范围内对农业作系统性介绍, 并把南北农业技术以及农具的异同和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的农业科学著作。《农桑通诀》为总论性的部分, 其他如 《谷谱》 等可视为各论, 全书总论、各论系统分明,体例完整齐备。在各论中,如《谷谱》中对每一种作物的性状都作了说明,这在古代农书中是一个创举。农器谱图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 较复杂的机械也编排进去, 也是 《农书》 中较突出的内容,后代农书中的图谱多抄录自《农书》,是对我国古农具记载最完备的。《农书》还注意推广生产经验,以便利农业生产,如为解决农林劳动力不足问题,他主张推行北方流行的“锄社”,说:“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以十家为率, 先锄 一家之田, 本家供其饮食, 其余次之, 旬日之间, 各家田皆锄治, ……间有病患之家, 共力助之……名曰锄社, 甚可效也。”( 《农书》卷3《农桑通诀》 三、《锄治篇》七)。《农书》是极值得重视的农业著作。《农书》后附录有 《造活字印书法》,详细讲述制造木活字及排版、印刷的情况与经验。王祯还创制了转轮排字盘, 使用情况也载在附录中。

☚ 毛织   明 ☛
000106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