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甲mǎ jiǎ贝类,又名江瑶柱。韩愈《初尚食贻元十八协律》:“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 ![]() ![]() ![]() ![]() ![]() ![]() ![]() ![]() ![]() ![]() ![]() ![]()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戲舞用物部 > 戲裝 > 坎肩 > 馬甲 馬甲 mǎjiǎ 即坎肩。 铠甲 铠甲甲(战甲;衣甲;金~;银~;铁甲;片~;锁甲;锁子甲;金锁甲;锁子错甲) 铠(铠仗;铁铠;钢铠;重~;锁子铠) 介(战介)函 铁衣 金锁 ☚ 头盔 子弹 ☛ 上衣 上衣衣 上服 震越 ☚ 外衣 各种人的衣 ☛ 马甲mǎ jiǎ护马的铠甲。《新五代史·汉纪》:“晋高祖~~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援之。” 马甲古代战马身上配用之铠甲,除马四条腿外,要把马的全身掩盖好,分为扎甲和革甲两种。 马甲mǎjiǎ❶骑士所着铠甲。一说马的护身甲。《唐六典》卷一六:“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乌锤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金史·仪卫志上》:“诸班开道旗队一百七十七人:开道旗一。铁甲、兜牟、红背子、剑、绯马甲。”《水浒传》第五十五回:“呼延灼领了钧旨,带人往甲仗库关支,呼延灼选讫铁甲三千副,熟皮马甲五千副。” 马甲 马甲 马甲见“披甲”(666页)。 马甲清代兵种名,即马兵、骑兵,又称骁骑。满洲等旗人成丁后,其出路主要是挑补马甲,由本佐领下步甲、养育兵、匠役和闲散余丁中挑补,由马甲再选为前锋、护军等。京旗马甲隶骁骑营,满洲每佐领下20人,专辖于八旗都统。 马甲 171 马甲亦称坎肩、背心,清代男、女之常服。对襟、身长及腰、无袖。或作内衣、或作外罩。清代马甲以“巴图鲁坎肩”最宠荣(“巴图鲁”为满语,意为“勇士”),正胸横排十三个纽绊,周身镶边,为大臣之常服、亦为赏赐立功将士之礼服。 ☚ 马褂 袷袢 ☛ 马甲 马甲兵种名。清代侍卫军中有马甲,《清史稿·兵志一》: “每2丁设马甲1,……令五旗门汛护军、马甲均归本营操演。…… (雍正) 十三年 (公元1735年) 额定马甲5250,春秋二季合操。” ☚ 罗罗斯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军民屯田 马直 ☛ 马甲 马甲见 “背心”。 马甲 ☚ "> 背心 ☛ 马甲 马甲又称“坎肩”。清代的一种服式是由汉族的“半臂”演变而来,马甲样式很简单,无袖,多身长至腰或身长过膝。穿在衣服里边或套在长袍外边。男女都可穿著。女式马甲缀有各式花边,有的长与衫同,称为长马甲。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马甲,称“巴图鲁”坎肩 (“巴图鲁”,满语为“勇士”之意),在京师的清朝八旗子弟中很流行。亦称“一字襟马甲”,即在一字形的前襟上,装有横排纽扣,共13粒。两边腋下也有纽扣,穿脱方便。早先朝廷要官多喜穿著,故又称“军机坎”。后八旗子弟为抖威风,在其两边的袴褴处,加上两只袖子,称为 “鹰膀”。此种 “鹰膀褂子” 只宜于乘马,步行者不能穿著。马甲除一字襟外,还有琵琶襟、大襟、人字襟、对襟、直翘等式样。马甲穿著美观实用,所以一直流传至今,我们今日所穿的背心即由此而来。 ☚ 马褂 开禊袍 ☛ 马甲即“背心”。 马甲亦称“马铠”。古代用于战马的防护装具。可分两类:一类是用于驾战车的辕马,多见于车战为主的商周时期,用皮制,保护马的头部和躯干。另一类是用于骑兵的乘马,多见于以骑战为主的秦汉以后的时期,有皮制也有铁制,起初只保护战马躯体的一部分,到三国时已有保护马体除4腿外的全副马铠,分别保护战马的头、颈、胸、躯、臂、尾6处。马铠使用的年代较久,明清时期才基本不用。《晋书·桓宣传》:“马甲全装,谓之马具装。” 《新五代史·汉记》: “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 马甲mǎ jiǎ《本草纲目》介部第46卷海月(3)。药名。海月的别名,参见“海月”条。 马甲❶另作骁骑、甲兵。满语乌克申。清代八旗军中基本之骑兵。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1583年初次起兵时便有。各佐领下成丁者通过马步射考验,直接选充;或于步军、养育兵、革退与候补旗员、年老护军中选补。各时期均有定额:太宗皇太极(1626—1643年在位)时,例定三丁中许一人选充;嘉庆间(1796—1820)定为八旗满洲、蒙古各佐领下额设20名。凡马甲,以旗为营,各以本旗都统(固山额真)统领,因称为都统行营兵,通称骁骑营。汉军各旗例有枪兵、炮兵、藤牌兵之设。除炮兵外,均以马甲选充,附属于各旗骁骑营。包衣马甲,则以内务府三旗满、蒙、汉等族人丁选充,向例三丁抽二,多时可达5500余甲。京城旗分、包衣营马甲,皆为禁卫兵之一。察哈尔八旗中马甲,大部分附入京城当差,户口皆造入京城册档。马甲可升补领催和护军、前锋,也可降充步甲。当时,北京盛行一种直衿式坎肩,亦称马甲,别称军机坎。 马甲保护战马身体的装备。马甲为皮制,由胄、胸颈甲及身甲几部分组成。曾侯乙墓出土有完整的马甲。胸颈甲及身甲皆由各式甲片用丝带编缀而成。甲片为皮胎经模压成型,开孔髹漆。髹漆一般在三层以上,有红、黑两色。马胄由整块皮革横压而成,形状近似马面,耳和眼部均留有孔。胸颈甲呈半环状,由5排甲片编成,能活动。甲片内外髹黑漆,外表用红漆绘纹。身甲分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左右身甲形近长方形,四角圆弧,各由4横排编组,上饰黑底朱漆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马甲的花纹均由精细的笔划勾绘,十分精美。曾侯乙墓竹简铭文中,马甲种类有彤甲、画甲、漆甲、素甲4种。其他楚墓也出土有皮甲片,但均无成型的完整甲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