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水龙1939—Mashuilong
台湾作曲家。生于台湾省基隆市,1964年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1972年获西德雷根斯堡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赴西德留学,197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86年应美国国务院付尔布莱特基金会之邀,以学者身分赴美研究音乐一年,并于纽约林肯中心等地举行四场个人作品音乐会。他是第一位在林肯中心举办整场个人作品音乐会的中国作曲家。曾获中山文艺创作奖及吴三连文艺创作奖。现任国立艺术学院教务长兼音乐理论作曲教授,并任亚洲作曲家联盟在台湾的总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古曲组曲》、赋格曲二章(1962年)、《台湾组曲》(1965年)、《雨港素描》(1969年)、奏鸣曲(1963年),歌曲《怀乡曲》 (1971年)、《夕暮》(1963年),交响诗《孔雀东南飞》(1977年),弦乐四重奏(1970年,获中国现代音乐研究会主办的作曲比赛佳作奖)、《幻想曲》(长笛与管弦乐,1975年),琵琶曲《水龙吟》(1979年),梆笛协奏曲、《窦娥冤》(人声、唢呐与打击乐器,1980年),《盼》(十件中国传统乐器合奏曲,1976年)、《唢呐与人声》(1976年),《清明》(梆笛、风锣与混声合唱,1979年),合唱曲《蓝色的溪水》(1978年)、《女高音、箫与九件打击乐器》(1985年),管弦乐合奏曲《玩灯》(1977年)、《晨曦》(1979年),以中国民歌改编的合唱曲《小河淌水》、《阿拉木汗》等二十余首,舞剧《廖添丁》(1978年)并著有《对位法理论》(1972年)、《十二音作曲法研究》(1976年)和《从舞剧〈廖添丁〉论舞乐之创作》(1982年)等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