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又称水马桑、毒空木、鸡瘟柴、马鞍子、四联树、墨果果。农村常将马桑叶与果实捣烂后放入河中作为捕鱼食饵,鱼食后僵直失去浮游能力,漂浮水面。也有用于毒鼠的。马桑的茎叶和果汁除含有马桑毒素外,尚含少量毒性更强的羟基马桑毒素和氢化马桑毒素。摄入马桑后可引起痉挛。马桑毒素的溶解部分很快由小肠吸收后到达肝脏而后循环全身,进入人体后大部分被破坏,小部分由小便排出。马桑中毒的症状为口涎增多,恶心,呕吐,全身瘙痒,痉挛性疼痛,血压升高,瞳孔缩小,呼吸增快,反射增强、烦躁不安。一次服大量者,可由于迷走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产生心搏骤停。
马桑中毒
马桑(Coriaria
inica Maxim) 为马桑科野生灌木。果实直径约6mm,成熟时呈紫红色,肉部多浆,味甜。种子扁平如芝麻而较肥硬。在民间常将马桑的叶及果实捣烂,用于杀鼠、毒鱼或作杀虫剂。中毒原因多为儿童误作野果采食、误将马桑子当成山芝麻做成糖果或采食寄生于马桑上的菟丝子蒸饭引起中毒。亦有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烧伤不当,以及将马桑子混入食物企图投毒的案例。
本品含有马桑毒素(C15H18O5)及土亭[tutin (C15H18-O6)]其毒理作用与印防己毒素相似。机体对马桑毒素的解毒作用颇快,在控制惊厥后可迅速恢复。中毒症状多在食后1/2~3小时内感头昏、头痛、胸闷、反复呕吐,重者诉遍身发麻,突然昏倒转入抽搐期,可引起阵发性惊厥。严重者有频繁抽搐,终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抽搐停止后进入恢复期,意识逐渐清醒,2~3日后恢复正常。
马桑中毒尚未见有尸检报告。自现场采集植物标本进行品种鉴定。尸体检查时采集胃内容物及可疑剩余食物做动物试验,观察有无马桑中毒的症状表现,实验动物宜选用猫,猫较家兔及狗为敏感。
毒物鉴定 分离方法: 按Stas-Otto法温浸提取,于酸性水溶液中用氯仿或乙醚提取。
筛选试验: 异羟肟酸铁盐反应呈橙红色。
颜色反应: 氢碘酸反应显紫红色,放置后很快消退。
提取物注入小白鼠可出现癫痫样大发作,因反复抽搐最后呼吸停止而死亡。
薄层色谱法: 用硅胶G板。展开溶液,
❶苯:乙酸乙酯(6:5)。
❷石油醚:乙酸乙酯(4:6)。显色剂,碘蒸气,10%磷钼酸乙醇液,喷后加热120℃,出现蓝色斑。
比色定量法: 2,4-二硝基苯肼反应显橙红色,在460nm测光密度进行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