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拉1743—1793Jean Paul Marat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生于瑞上讷沙泰州的清贫教员家庭。十六岁随父到法国,在巴黎学医。1765年后在英国行医。不久正式获得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医学博士称号。还从事光学等物理研究,运用光学和电学治眼疾,是物理疗法的创始人。并大量阅读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深受影响。七十年代起投身政治活动。发表过《奴隶制的锁链》、《新刑法草案》等文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痛斥教会的专横,主张人民起来反抗。1789年7月参加攻陷巴士底狱的战斗。9月创办《爱国的警钟报》(不久改为《人民之友》报,第一共和国成立后改为《法兰西共和国》报),以记者身份通过报纸揭露宫廷的反革命阴谋,抨击大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的叛卖行径,批判制宪议会制定的宪法,反对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的统治;主张国家权力归人民,号召人民武装起义,提出了革命专政的思想,被誉为“人民之友”。1792年9月被选入国民公会,担任雅各宾总部主席。参与领导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的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雅各宾派的革命民主专政。同年被吉伦特派分子夏洛蒂·科黛刺杀,葬于先贤祠。 马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政治家和科学家。生于瑞士一教员家庭,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6岁侨居法国求学,接受百科全书派的启蒙思想。1765年移居英国,在英国唯物论和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进步的政治活动和写作生涯。1776年回法国。大革命开始后,他创办《人民之友》报,对封建制度进行无情抨击,对大资产阶级的妥协进行谴责,因此受到国民会议的迫害,转入地下。共和国建立后,《人民之友》报更名为《法兰西共和国报》。他被选入国民公会,会上反对吉伦特派的妥协政策,主张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实行革命专政。参与领导1793年6月革命,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 7月遇刺身亡。巴黎人民为其举行庄严的葬仪,国民公会决定给予他进入先贤祠的荣誉。 马拉1742—1795Jean Panl Marat法国政治家、医生和新闻工作者,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最激进的雅各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他是伦敦的著名医生,开始攻击专制制度。法国大革命期间,担任《人民之友报》编辑,是激进民主措施的倡导者。1792年9月作为国民公会的代表,又提出一系列改革主张,并大力鼓动巴黎市民的革命意识。1794年他在摧毁吉伦特派的斗争中立下巨大功勋,因而遭到该派的暗杀。马拉的政治法律著作有《奴隶制的锁链》(1774年)、《刑事立法计划》(1780年)、《献给祖国》(1789年)等。他的观点以提倡革命的专政和革命恐怖而著称,认为没有这种手段就不能保持革命成果,不能取得社会的安定、自由与快乐。 马拉 马拉1743-1793Mala,Jean-Paul Marat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活动家,雅各宾派领袖之一。出生于瑞士。16岁时来到法国,1765年移居英国行医。1775年获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博览启蒙思想家著作,深受孟德斯鸠和卢梭影响。1776年回法国。1789年9月创办《人民之友》报,宣传人民主权理论,主张三权分立。该报的政治要求接近下层民众,代表了大革命中最为激进的政治势力,因而备受民众支持,被称为“人民之友”。在鼓动和组织1792年8月10日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1792年9月当选国民公会代表。此后,将报纸更名为《法兰西共和国报》。在国民公会中是吉伦特派统治最激烈的反对者之一,坚决主张处决路易十六。积极倡议建立公安委员会,实行革命专政。亲自参与领导了17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起义。他的革命活动招致敌人仇恨。7月13日,被夏洛蒂·科黛刺杀身亡。生前的政治、文学和科学著作辑为《马拉文选》、《马拉通信集》等。 ☚ 丹东 圣鞠斯特 ☛ 马拉1743—1793Jean-Paul Marat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之一。1774年发表《奴隶制的锁链》一书,抨击君主制度,主张武装斗争。革命爆发后,创办《人民之友》报,宣传革命,谴责妥协。参与发动1792年8月起义。共和国成立后被选入国民公会,力主处决路易十六。领导1793年5月和6月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后被暗杀。 马拉 马拉1743—1793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杰出代表、政论家和新闻记者。1743年5月24日生于瑞士讷沙泰州,父亲是个下层知识分子。马拉在家乡受完初等教育后,16岁来到法国,边工作边攻读医学。1765年赴英,在伦敦和纽卡斯尔行医。1769年,他的《论一种眼疾》的著述问世,177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此外,他在光学、电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在1774年,他撰写了政治著作《奴隶制的锁链》,对英国政治制度进行剖析,揭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各种弊病,强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1777年回到法国,1780年出版《刑事立法计划》,该书被认为具有颠覆性质,遭到当局查禁。1789年初,马拉发表了《献给祖国》等政论,7月14日法国人民攻陷巴士底狱,马拉全力参加战斗,8月,他先创办了《爱国者指南》报,只出一期就停刊了。接着于9月12日创办了《巴黎记者报》,并从16日起改名为《人民之友》报。他兼任该报的记者、编者与出版者。马拉善于宣传鼓动,能够反映群众的思想和情绪,表达人民的心声。在主编《人民之友》报过程中,他撰写了大量政论,这些政论尖锐泼辣,生动有力。巴黎革命消息传来,各地农民纷纷拿起武器,攻打领主庄园,焚烧封建契约,夺取领主土地。8月4日,制宪议会彻底讨论废除封建义务问题,贵族和教士代表纷纷登台表示“放弃”封建特权,装作“自我牺牲”的样子。制宪会议批准了“八月法令”,许多人被“八月法令”的虚伪性和特权阶级的所谓“自我牺牲”精神所迷惑。马拉立即在创办不久的《人民之友》报上,以辛辣的笔锋尖锐地指出:“贵族们只不过在焚烧着他们城堡的烈火映照之下,表示了区区的宽宏大量,只不过对手持武器夺回自由的人民,放弃了些许束缚他们的特权”。8月23日,马拉发表了《人权和公民宣言草案》,继续鼓动贫苦群众起来反抗。 ☚ 马塞尔·加香 卫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