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资本积累学说
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学派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积累理论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如亚当·斯密、李嘉图正确地认为资本积累不同于货币储藏,也不同于物品积存,货币储藏和物品积存只是消费的延期,不会发生价值的增长,因而不是资本积累。只有把收入用于雇佣生产性工人,让他们带回利润,才是资本积累。他们的这样的论述是对的,即表明了积累过程是剩余产品由生产工人消费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积累的实质,但他们没有科学地阐明资本积累的来源,因而也就没有科学地建立起资本积累的理论。科学地建立起资本积累的理论是马克思。
什么是资本积累 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资本化表明:资本积累的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化为资本,既追加在可变资本上,又追加在不变资本上,即既要用来购买劳动力,又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古典学派在资本积累问题上的错误之一,是把资本积累仅仅看作剩余价值转化为投在购买劳动力上的可变资本,而略去了剩余价值还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投入不变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资本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家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另一方面是因为生产的发展、竞争的需要,投入的资本有不断增加的必要。
增加资本积累的手段 既然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那么,资本积累的增加就取决于剩余价值的增加。所以增加资本积累的手段,也就是扩大占有剩余价值的手段。马克思认为扩大对剩余价值的占有,能够通过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去实现,能够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去实现,能够通过扩大所费资本与所用资本的差额去实现,能够通过追加预付资本数量去实现。提高剥削程度不外是加大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以及把工人的工资降到劳动力价值以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既能增加相对剩余价值,也能增加绝对剩余价值;扩大所费资本与所用资本的差额,也就是减少产品中由于劳动资料的耗费而转移的部分价值,这样,能减少商品价值中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增加新创造的价值,从而为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创造条件;至于追加预付资本数量,能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取剩余价值的机会,是不言而喻的。总之,增加资本积累的手段,也就是摄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手段。古典学派在资本积累问题上的错误之二,是把资本家的节俭看作是增加资本积累的手段。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这是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不断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相对甚至绝对的减少。资本家追加资本后需要增加招收的工人有限,使得大量的劳动者失业。相对过剩人口,就成为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资本家的压力下,以低于劳动力价值的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古典学派在资本积累问题上的错误之三,是没有科学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不可能由此去科学地揭示资本积累对于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尽管他们的代表人物李嘉图后来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资本每有增加,其中大部分将用在机器方面。资本增加时,劳动的需求虽将继续增加,但却不会成比例地增加,其增加率一定是递减的。”(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338页),但把可变资本相对量递减作为一个规律和这个规律对雇佣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仍然没有被他们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