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地xiǎnɡ huǒ dì关中农村各宗族之间为祭祀祖先,每一族都留有香火地,请人代耕,打下的粮食,变卖为钱财作为共有的香火钱,以便作祭祖时的资费。有些地方、村子,为祭神筹资也共有“香火地”。 各种田地 各种田地个人、团体所拥有的田地:田产 庄科 庄窠 种植农作物的田地:菑 村田 农田 农郊 农畮 农亩 农畴 南亩 穑地 田野,农田:亩陇 可种植作物的田地:耕田 可种粮食的田地:食地 已开垦的田地:辟田 新开垦的田地:隰 新畴 初耕的田地:菑(菑亩) 已耕种的田地:畴 开垦两年的田地:新田 开垦过三年的田地,熟田:畬 准备下一年春播的田地:春地 夏收后准备秋播的田地:秋地 种瓜的田地:瓜田(~李下) 瓜地 种植瓜蔬花果的田地:园地 种植果木菜蔬的园地:园圃 园圃和田地:园田 狭小的园圃:陋圃 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桑田 常年耕种的田地:熟田 没有登记在国家地亩册子上的田地:黑地黑地 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民田 为奉祀、供养用的田地:香火田 香火地 非水田的:旱(~谷;~稻;~秧) 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田地:旱田 旱地 陆田 荒芜的田地:荒畴 洿莱 粗放耕种的田地:畬 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畬田 中等田地:间田 间壤 下等田:山田 贫瘠的田地:瘠田 稊田 极少的田地、房产:寸田尺宅 寸宅尺土尺宅寸田 ☚ 田地 好的田地 ☛ 香火地又名“香灯地”、“召庙地”、“庙地”。解放前内蒙古喇嘛寺庙所有的土地。清以来内蒙古喇嘛教盛行, 广置寺庙。至解放前夕有大小寺庙一千三百余座,喇嘛五万余人。各寺庙占有土地数十至数千顷不等。初多为清廷“赏赐”和蒙古王公贵族布施。近代亦有寺庙凭借特权强行夺占者。大都以招佃和租典方式进行封建剥削。解放后, 一部分收归公有,一部分实行减租减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