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香港文化的历史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香港文化的历史发展

香港文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源头,也始终是香港文化的主体。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19世纪中叶,香港的文化遗址、社会风俗、饮食文化、山歌粤剧、传说故事都具有鲜明的广东地方文化特征,香港文化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特征,而只是中原文化与广东文化的延伸。这是香港文化发展的混沌期。
英国占领香港后,随着殖民统治的建立,以英国殖民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逐步渗透香港社会。传教士最先开办教育,之后港府开办中央书院,虽然这些学校推行殖民教育,但也传播了西方现代文明,为香港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提供了契机与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借鉴西方文化提供了条件,他们陆续在港创办报纸、著书立说,促进了香港文化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时期,香港更成为革命文化的基地,革命党人创办了一批进步报刊、杂志、剧社,香港文化出现了生机。
民国成立后,革命党人不再以香港为基地,香港成为前清遗老退隐之地,由此文化出现尊清尊孔倾向。港英当局抵制马克思主义在港传播,鼓吹“保存国粹”,新文化遭到抵拒。1927年鲁迅到港讲演,遭到当局的阻挠和破坏,文化发展出现反复与曲折。这是香港文化的低落期。3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抗战爆发后,内地300多名文化界人士转移到港,成立文化团体,宣传抗日主张,促成香港文化的第一次繁荣。二战结束后,由于国民党实行高压政策,大量文化名人如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郭沫若等再度到港,香港文化空前繁荣,成为中国南部的新文化中心。文化人两次赴港,为香港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和平民生活,新文学、电影、音乐、戏剧等均以崭新的形式与内容出现,香港文化进入全新发展期。
50-80年代,香港经济走向工业化并向多元化发展,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工薪阶层人口不断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文化消费需求增加,而且香港经济以其独创性发展,香港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文化发展的动力,塑造适合香港人民需求的本土文化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 由于香港教育尚不发达,文化消费市场的对象是文化层次低的劳动大众,通俗文化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大量通俗文学作品如通俗小说、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充斥文坛,电影、电视、报刊、戏剧也都宣传通俗流行的作品。因契合普通民众的需求,香港文化逐步确立起本土文化意识,个性日渐成熟,而文化定型即以通俗流行文化为主体,兼收中国传统乡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形成通俗多元的文化体系。

☚ 香港的文化   香港的文化多元化结构 ☛
000078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