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饯谢文学离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饯谢文学离夜》饯谢文学离夜
所知共歌笑,谁忍别笑歌。 离轩思黄鸟,分渚薆青莎。 翻情结远旆,洒泪与行波。 春江夜明月,还望情如何。 此诗,作者写饯别友人谢眺,表现了惜别的深情。 “饯”,以酒食送行。 “谢文学”,指谢脁,南齐代表作家。与沈约、王融等共创“永明体”。曾任宣城太守,人称“谢宣城”,又任文学(相当后世的教官),人亦称“谢文学”。 首联,写饯行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及友人的不忍离别。 “所知共歌笑”, “知”,知心朋友。此句意思是说,朋友们在一起纵情欢乐,载歌载笑。 “谁忍别笑歌”,有谁忍心告别这种友情洋溢的场面呢!此联以饯行时朋友“歌笑”的场面来突出离别之不“忍”。 二联,写饯行时的处所,为离友身只影单而惆怅。 “离轩思黄鸟”, “轩”,这里指饯别时的堂室。 “黄鸟”, 黄雀, 常群栖。《诗经·葛覃》有“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句, 谢脁《春思诗》有“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句。王诗此句意思是,我送您离开这饯别的处所,就为您这只离群的黄鸟而感伤。 “分渚薆青莎”,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薆”,隐。 “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叫香附子。谢脁《和何议曹郊游诗二首》有“靃靡青莎被,潺湲石溜泻”句。王诗此句意思是说,您这只黄鸟在江渚上分离,很快就会隐没在青青的莎草中了。此联,用群栖的黄鸟分离,比喻朋友之间的离别,含蓄,隽永。两句对仗。 三联,写江边送别时的悲伤情景。 “翻”,翻然,改变貌。“旆”,旗帜,这里指挂旗的船。此联意思是,我的感情不断起伏,就象系在您远行的船上,我的眼泪跟随着您的乘船激起的波浪而不断落下。此两句也是明显的对仗句。 尾联,写别后回望春江夜月而怅惘的心境。 “舂江夜明月”,景色何等迷人,良宵佳景,是应该与朋友同游共赏的,然而却在这般美好的夜晚与挚友离别,不禁使人黯然。 “春”字点明季节; “夜”字点出送别的时间; “江”字点出送别的地点; “明月”写出送别时的环境。 “还望情如何”, “还望”,回望。与曹丕《善哉行》: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中的“还望”同意。王诗此句意思是,回望友人孤帆远影夜空尽,悲伤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乐景写哀情, 倍增其哀。作者未直抒此时心情,而以“情如何”作结,激发读者的审美联想,有无穷余味。 此诗,通过饯行、送别时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此诗明显的艺术特色,就是运用了对仗。首联、二联、三联皆是,尾联虽不用对,但诗句仍齐整。尽管当时尚未产生律体,可四联八句已备律体雏形。其次,比喻的巧妙运用、语言的含蓄隽永,也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饯谢文学离夜
《诗薮》说王融 “尤号铮铮,篇什虽繁,未为绝出”。又云 “宋、齐自诸谢外, 明远、 延之、元长三数公而巳。 ”评骘非低。 此首饯别诗, 颇具才情,于其篇制,可为上乘。 “文学”,约略相当后世的教官。南齐诸王设文学一人( 《南齐书·百官志》 )。谢脁曾任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谢集有 《离夜》 诗。故诗题之“谢文学”当指谢脁。时人沈约、虞炎也有 《饯谢文学离夜》 ,与王融这首大概都是一时相与歌咏之作。 诗友谢脁远行,分离前夜,饯别相送。心牵思动,留恋依依,离夜别情,颇然为深。谢诗云: “玉绳(星名)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是照着“离夜”,即目记述。此首则将今日之离夜置之不问,却着重悬写明日分手情景。 起手先以议论唱叹出之: “所知共歌笑,谁忍别笑歌。”聚欢别悲,人之常情共性,人人心中所有,付诸笔端,则情致切切,似俚非俚,朴淡动人。首句略略逗出昔日的相处歌笑,次句则隐然提动眼前别宴,点明题目的“饯离”,今昔相对衬映。“所知”——“谁忍”,语自顿挫,欢、悲并举于跌宕、张弛之间。“歌笑”连出,与“共” 、“别”连缀,相反见义,荡发出离别寡欢之意。这两句体格与其“非君不见思,所悲思不见” ( 《别王丞僧儒》) ,运思相近,而更显得情显句畅。 作者以感叹领起全诗后,却伸笔遥远,心思从离夜别宴,一下径直荡至翌日挥手告别的江岸之上。“离轩思黄鸟”,写友人乘高车将别时的留恋。于离者称“轩”——高车,称旆,当是谢脁转官赴任,则“离轩”是以物指人的借代。“思黄鸟” ,其意可能要在借用 《诗经·小雅·伐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以示闻鸟念友之意。不过《诗经》所指“鸟鸣嘤嘤”,这里曰“黄鸟”,是为了和下句“青莎” 相对。究其意,此句是言 “离轩思鸟鸣” ,而强塞一“黄”字,用意转晦,失其自然英旨。诚如前人批评所云“兢须新事”、“拘挛补衲” (《诗品·总论》) ; “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崎岖牵引,直为偶说,唯睹事例,顿失清采。” (《南齐书·文学传论》) 陆时雍《诗话总龟》也说: “王融好为艳句,然多语不成章,则涂泽芳而神色隐。”王融是永明体新诗的创始人之一,发轫伊始,难免不足,但确实过于追求偶对艳丽,为人诟疵。 “分渚𫉻青莎”, 是江岸渡口所见。 “渚”曰“分”, 言友高轩抵岸, 千里相送, 终有一别, 即在此地。 “𫉻”草木茂盛的样子。此句暗用《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眼前茂密萋绿的春草,表示正是同携手,共赋诗的良辰美景,而偏却分别于此时,离情绪绪,别怀殷殷,就像这蓬勃的春草一样薆然浓密,也就是后来白居易所说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意思。这两句就人与己,双方说到。本是即目直写,情到景生,要使故实且求富艳,则反而模糊而清采有失。 “离情结远旆,洒泪与行波”,写发人舍轩扬帆,遥遥远去,那站在船头挥手的身影看不见了,只有那插在船上高高的旗帜,还约略可望。如果说刚才暂聚处,还有一时的“共歌笑”,而此时却真的“别笑歌”了,而这又“谁忍”得了,离情别恨就自然翻腾起来。“结”字居中,连情缀旆,想见其伫立江岸,引领长望,注目远去之舟的神情。可以推想,“远旆”消失天边,则其“情”仍然 “翻”而不已,那就是李白所说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了。远舟带走了作者系念的向往之心,情动难抑,怅然悽恻; 黯然消魂,悄然心伤。“洒泪”,是诗人空空独自,竟然控制不住自己了。“与行波”,是心中祈愿,将别泪托与浩浩流去的江水,再追送友人一程,拳拳之心,的然可见。此句浑成自然,情到语至。论诗颇严的陈祚明异常激赏: “唐人有此清思,不能营此浑句。” ( 《采菽堂古诗选》) 杜甫之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所思》) 即取意于此。王融此句,运思独至,可谓导夫唐人先路。 如果以上中四句,全是离夜饯席上的设想,属于空中荡漾的取影之笔,那么结末二句 “春江夜明月,还望情如何”,则是想中生想,影中取影。上言泪与行波共往,心与友人共俱,而这两句是说,在那皓月当空,江水流春的夜晚,水天一色,孤舟无邻,当你站在船上回头 “还望”之时,那时心有何想,情则如何。言外之意,挂念友人孑身独自,恐怕一定有 “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尽” (谢脁 《离夜》)旅途孤寞情怀。或者是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怅然不尽之思。前言其 “思”,此言其 “情”,情思一片,悠然不已。 此诗起得直率,而不乏风姿,结得安雅,出以散句,颇具弦外之音。全诗八句,前六句裁对工整,已具唐人五律先声。三、四句词备华腴,五、六句特长惊思。王融诗对句白玉、碔砆互见。其 “高树升夕烟,层楼满初月”,( 《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 ),被誉为 “精言秀调,独步当时” ( 《诗薮》 ),“林断山更续,州尽江复开” ( 《江皋曲》 ) ,难写之景,摹写自然,着陆游 “山重水复”之先鞭,是其精力所罄之处。“花树杂为锦,月池皎如练” ( 《别王丞僧儒》 ) ,则为艳语所累。以此诗观之,无论其长短处,都可窥见一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