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饕餮纹铜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商。炊器,礼器。高16.9厘米,口径16.8厘米。重1.2公斤。上海博物馆藏。此鼎呈罐形腹,器壁厚实,口沿已没有通常加厚的唇边,双立耳亦较发达,其中一耳与一足成垂直线,腹下有三空锥足。腹部饕餮纹的上下边缘中加饰连珠纹。这些形态表明此鼎是商代前期中较晚阶段的器物。

☚ ”铜尊">“”铜尊   饕餮纹铜爵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商。炊器,礼器。高14厘米,口径13.1厘米。重0.56公斤。河南省郑州二里岗出土。上海博物馆藏。此鼎口沿有加厚的边唇,上立小双耳,其中一耳与一足成垂直线,腹部呈圆形似罐,下承三扁足。腹部饰饕餮纹,以兽目为中心向两翼展开,均以粗犷的线条组成,上下欄饰连珠纹,这是商代二里岗期青铜器的特点。

☚ 饕餮纹铜爵   饕餮纹铜斝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西周。炊器,礼器。高23.3厘米,口径17.8厘米。重2.6公斤。上海博物馆藏。此鼎狭唇,双立耳,三柱足。腹部作鬲形分裆,饰三组大饕餮,其卷角有柱立于额顶,间隔疏宽,回纹地虽很精细,但对称不足,兽目亦施回纹,为前所未有。器当为西周初期制品。

☚ “父庚”铜觯   “田告父丁”铜方鼎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商。炊器,礼器。通高25厘米,口径18.5厘米,耳高4厘米,腹深10厘米。1973年至1976年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在长子县废铜中拣选。长治市博物馆藏。此鼎敞口,方唇,折沿,直耳,空心尖足较高。腹部饰饕餮纹,附圈带纹。同类器形在山西长子县北高庙曾有出土,但此鼎足更高。时代应为商代中期。

☚ 弦纹铜斝   饕餮纹铜鼎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商。炊器,礼器。通高28厘米,口径17厘米,耳高4厘米,腹深15厘米。1975年山西省长治市博物馆在潞城县废铜中拣选。长治市博物馆藏。此鼎敞口,折沿,两耳直立口沿,圆腹,锥形足空心到底。颈部饰弦纹二道,足部饰饕餮纹,花纹粗疏,间有扉棱,下饰弦纹二道。底部有烟炱痕。器已残。形制与花纹都具有商代二里岗期的铜器特点,时代应属商代中期。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斝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商。炊器,礼器。通高86厘米,口径61厘米。1978年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小波汰沟窖藏坑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此鼎双立耳为曲槽形,口沿外折,深腹,三柱足中空,与腹相通。口沿下饰六组饕餮纹,足上部亦饰饕餮纹。中心的棱脊,不仅掩饰合范痕迹,更增加了装饰气氛。此器形体高大,造型稳重,具有商代中期青铜器特点。

☚ “登屰”铜方罍   勾连雷纹铜瓿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商。炊器、礼器。通高86厘米,口径61厘米。1978年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小波汰沟窖藏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此鼎圆形,深腹,折沿,三柱形足,上粗下细,足中空与腹相连。曲槽形唇耳。腹、足上的铸造范线清晰可辨。颈饰均匀排列六组卷云式饕餮纹,足上的扉棱增加了装饰效果。

☚ 兽耳衔环铜罍   饕餮纹铜俎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西周。炊器,礼器。通高36.5厘米,口径30厘米。1973年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北洞2号窖藏坑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此鼎双立耳,口近圆形,袋腹,三蹄状足。口沿下饰饕餮纹一周,并有扉棱,腹下部为变形夔龙纹,足上部起扉棱亦饰饕餮纹,通体以雷纹衬地,风格质朴,造型浑厚。

☚ ">   饕餮纹铜盂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商。古代炊器,礼器。通高18.5厘米,口径16厘米,腹深12厘米,足高6厘米。1955年河南省郑州市白家庄2号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此鼎敞口,直耳,深腹,圆底,底下有三空心尖锥状足。颈下部饰单线饕餮纹一周,分三组,每组各居两足之间。饕餮纹是商代及周初铜器中最常见的纹饰,也叫兽面纹。《左传》文公十八年说,缙云氏有子,贪而无厌,叫做饕餮。《吕氏春秋》称饕餮为“有首无身”。总之,饕餮象征一种凶猛贪食的野兽,具有神秘的气氛。白家庄出土的商代器物具有商代前的青铜文化特征,它与二里岗为代表的商前期青铜器特征基本一致。

☚ “且辛”铜卣   夔纹铜盘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商。炊器,礼器。通耳高21.5厘米,口径17厘米,腹深7.5厘米。1981年陕西省临潼县马额废品收购站拣选(经调查该器系在临潼马额南骊山墓葬出土)。临潼县博物馆藏。此鼎平沿,口呈椭圆形。方拱形立耳内敛,三柱足内收。器身作鬲形,矮平裆明显。底上有烟熏痕迹。腹饰三组以云雷纹填底的饕餮纹,饕餮两侧附饰夔龙纹。据造型、纹饰风格看,此鼎与1957年岐山县北寨子村出土的父已鼎极为近似,而更为原始,年代当在商末。值得注意的是,商代铜器在临潼出土尚属首次。据文献记载,商代丽国在骊山下,而丽国具体位置至今尚是一个未解之迷。此鼎从墓葬中发现,对于探索丽国地望或许有所裨益。

☚ 饕餮纹铜尊   饕餮纹铜斝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商。炊器,礼器。通高35.5厘米,口径22.5厘米,腹深18.2厘米。重6.5公斤。1972年陕西省华县桃下村出土。陕西省博物馆藏。此鼎立耳,束颈,分裆,三柱足。颈饰云雷纹组成的饕餮纹。腹部饰三组大饕餮面,每组饕餮中间有一道扉棱。此器制作精工,纹饰美观,庄重典雅,浑厚得体,为商周青铜器中的精品之一。

☚ 夔纹铜罍   直线纹铜簋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西周。炊器,礼器。通高20.3厘米,口径15.5厘米,腹深10.4厘米。重1.55公斤。1956年陕西省挟风县神水坡出土。陕西省扶风县图书博物馆藏。此鼎方唇外折,立耳,深腹微鼓,三柱足较粗。口沿下饰云纹间涡纹带。腹部饰三组饕餮纹。此器造型魁伟,装饰奇特,是商末周初典型的鼎型。

☚ “利”铜簋   “父己”铜甗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西周。炊器,礼器。通高37.1厘米,口径30.1厘米,腹深18.6厘米。重9.4公斤。1972年陕西省扶风县刘家村出土。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藏。此鼎立耳,口沿外折,下腹微鼓,三柱足。口沿下饰饕餮纹间隔扉棱,腹部饰垂叶云纹,足根部饰饕餮纹,相互照应,显得十分得体。此器造型凝重,工艺精湛,是西周早期一件艺术珍品。

☚ “父己”铜甗   “作宝彝”铜簋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西周。炊煮器,礼器。通耳高21.8厘米,深10.2厘米,口径17.2厘米,腹围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鼎的大多数形状是圆形、三足、两耳,但也有不少四足方鼎。此鼎属圆形一类,分裆,圆口上立对称耳,腹下有三圆柱形足。腹及足上均饰饕餮纹。上腹以六棱为中心饰六组饕餮,分裆部位,饰宽条饕餮纹,巨目大角,状极生动。

☚ 象纹铜簋   “作册”铜方鼎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西周。炊器,礼器。高24.4厘米。台北历史博物馆藏。圜式鼎,口立环耳一对,腹直,圜底,三柱足。腹壁有扉棱,饰三组饕餮纹,纹饰清晰具雄壮感,空地饰地纹,足饰蝉纹。此鼎为西周前期之器。

☚ 饕餮纹铜甗   “父公宅”铜匜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原书缺损]

☚ 虎食人形铜卣   饕餮纹三牺铜尊 ☛
饕餮纹铜鼎

饕餮纹铜鼎

西周铜器。1982年在武功县游凤乡黄南窑村南发现,敛口折沿,腹微鼓,两耳略向外侈。圆柱形足,足下端稍蹄形。口沿下饰饕餮纹一周,足饰一大饕餮面。均用细雷纹填底。通高31.5厘米,口径21.6厘米,腹深16.5厘米,重5.5公斤。1966年在岐山县贺家村一西周墓葬中亦发现一件。通耳高55.5厘米,口径42厘米。腹上饰一周饕餮纹,填以双凤纹。

☚ 眉县大鼎   直耳柱足大鼎 ☛
000034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