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食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食管shíɡuǎn

人和动物消化管道的一部分。上接咽,下通胃,用来输送食物。也说食道。

食管shí guǎn

连接咽喉和胃的管状器官。1851年合信《全体新论·脏腑功用论》:“破边胃经图: 食管、贲门、幽门、胆管。”1873年丁韪良等《中西闻见录》第11号:“食管上接食物,会厌下闭气管,食循舌根斜下,由会厌上过气管,达入食管矣。食管初则上舒以纳,继之则上缩以逼之,节节如是,递传食物入胃矣。”

食管

即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为饮食入胃的通道。

食管esophagus

又称食道。
❶脊椎动物咽头与胃贲门之间的消化管部分。紧贴于脊椎腹侧,主要功能为输送食物。食管的管壁通常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一般上段食道具横纹肌,但哺乳动物的反刍类(如牛、羊)的食道肌肉全由横纹肌组成,受中枢神经控制而随意运动,可进行反刍。鸡食道壁薄、无肌肉。食道长度因颈部的长短而异,鱼类最短,鸟类最长。管腔平时闭合,食物通过时开启。腔壁一般具纵行皱褶,利于扩大管径,吞咽大块食物。一般管径前后一致,但鸟类的食道后端常膨大形成嗉囊,贮存食物。反刍类的食管后部扩大成为复胃的一部分。
❷三胚层无脊椎动物的咽或嗉囊后的一小段消化道,后接胃(如软体动物)或直接与肠连系(如扁形动物、线虫等)。

食管

食管上端位于人体第6颈椎,下端约于第11胸椎左侧与胃连接,全长25 cm。分颈部、胸部、腹部3部分。颈部短约5 cm,胸部18~20 cm,腹部1~2 cm。食管有3个生理性狭窄:第1个在食管起始处,距切牙约15 cm;第2个距切牙约25 cm;第3个距切牙40 cm。其中尤以第2个狭窄常为异物滞留的好发部位。

食管esophagus

系一肌性管道,是消化管最狭窄的部分。长约25~30cm。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处接咽,向下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在第11胸椎体左侧移行于胃。食管的前方,在颈有气管,胸部有气管、支气管、心包等。食管各部口径大、小不一,全长有3个狭窄处:第1狭窄在食管起始部,距门齿约15cm;第2狭窄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门齿约25cm;第3狭窄在膈肌食管裂孔处,距门齿约40cm。上述3个狭窄是异物容易停留处,也是食管疾病多发部位。食管疾病以食道炎、憩室、异物、静脉曲张、肿瘤等为多见。X线、食管镜检查有意义。

食管

由肌肉和粘膜组成的管形器官,上接咽,下通胃,是消化道的一部分,食管壁肌纤维有扩张性和收缩性,把食物推进胃内。

食管

食管

亦称“食道”。是消化管道的一部分,上连于咽,沿脊柱椎体下行,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通入胃,全长约25厘米。依食管的行程可将其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食管主要由环节肌层(内层)和纵行肌层(外层)组成。由于这两种肌肉的收缩蠕动,迫使食物进入胃,故其主要作用是向胃内推进食物。

☚ 舌   食管的老化 ☛

食管oesophagus

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上端约平第6颈椎下缘与咽相接,下端平11胸椎体处接胃的贲门。长约25cm。可分三段,颈段约5cm,胸段18cm,腹段仅1~2cm。食管有三处狭窄:第一狭窄在食管起始部,距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位于它与左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平面,距切牙约24cm;第三狭窄部在穿经食管裂孔处,距切牙约40cm。

食管shíguǎn

即食道。上接咽部, 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为饮食入胃的通道。

食管

食管

食管是连接咽与胃的一条肌性管道,全长约25cm,大部分走在脊柱前方。根据所在部位可将食管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食管颈部平环状软骨下缘与咽相续,自起端到颈静脉切迹平面的长度约为 5cm。其前方为气管,后面贴近椎体,隔以颈深肌和椎前筋膜。喉返神经上行于气管食管间沟内,并稍偏前方;食管颈部的两旁还有颈总动脉和甲状腺叶的后部。食管胸部上接颈部,下至第10胸椎平面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长约18cm,行径上纵隔时位于气管与脊柱之间,而稍偏左侧经过主动脉弓的后面;在后纵隔内它沿胸主动脉的右缘下降,而后再次偏向左侧,跨过主动脉前面通过膈肌进入腹部。位于食管胸部前方的器官,上部是气管,中间是右肺动脉及左主支气管,下部与心包及左心房相邻,在纵隔内,还有胸导管与食管相隔,食管腹部长约1~2cm,位于肝左叶后面,倾斜向左,在第11胸椎平面续于胃的贲门。膈食管膜(韧带)分为上下行走的两支,其上支来自膈下筋膜,沿食管上行到达膈上不远处,分成细纤维进入食管壁内,其下支沿食管下行到达胃底部。膈食管膜是坚韧的筋膜,在裂孔处形成一个食管外套,将食管固定在裂孔部位,它随膈肌上下活动拉紧食管,有闭合贲门的作用。
在食管的全长可以区别出3个狭窄和2个扩大。第一狭窄是食管入口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在被左支气管跨越处,约平胸骨角平面,距切牙约24cm;第三狭窄在穿过膈肌处,距切牙约40cm。上述三个狭窄之间为两个扩大的部位。有人把主动脉弓横跨食管的压迹也算作一个狭窄。在X线下,以上4处为生理性狭窄。这些狭窄容易滞留异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食管从内向外由粘膜、粘膜下层、肌质膜和外膜构成。活体的食管粘膜较厚,呈粉红色,下端呈浅灰色。食管空虚时,粘膜形成一些纵行皱襞,突向腔内,故在横断面管腔呈星形裂隙,食团经过时管腔扩大,皱襞暂时展平。粘膜下组织疏松,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粘液腺。肌织膜分为外纵内环两层。纵层一般较环层为厚,但在食管上部的后方缺少纵肌纤维,故该处管壁较薄,容易发生憩室。食管的上、下两端环肌层较为发达,形成功能性的食管上、下括约肌。人类食管的上1/3段含有横纹肌,下1/3段全为平滑肌,中1/3段则二者混合存在。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分布于食管的血管,淋巴管与神经分支。
血管、淋巴和神经: 食管颈部的动脉主要来自甲状腺下动脉;食管胸部接受来自胸主动脉的食管支,以及支气管动脉和第3~6肋间动脉的分支,胸下部食管的动脉比上部的粗大; 食管腹部的动脉来自胃左动脉及左膈下动脉。各部的动脉借其升支与降支沿食管长轴互相吻合。在食管表面、肌层之间及粘膜下层中都有动脉网,三者之间有吻合。食管颈部的静脉汇入甲状腺下静脉;胸部的血液回流入奇静脉系;腹部的一部分流入奇静脉,另一部分汇入胃冠状静脉,后者是门静脉的属支。各部的静脉广泛吻合形成食管静脉丛。门静脉循环发生障碍时(如在门脉高压患者),其血液可通过胃冠状静脉的侧副循环而至食管静脉丛,形成血管曲张,严重时,血管可能破裂

食管狭窄部位示意图
1. 咽下端 2. 第一狭窄 3. 第二狭窄 4. 胸主动脉 5. 食管胸段 6. 第三狭窄

引起大出血。淋巴引流: 见“食管的淋巴管”条。食管的神经来自左右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食管颈部接受喉返神经和颈交感干的分支,胸腹部接受迷走干、胸交感干和内脏大神经的分支。它们构成食管前、后神经丛,由丛发出分支,进入肌层之间及粘膜下层内形成神经丛,前者管理食管肌活动,后者司腺体的分泌。一般认为迷走神经对食管活动有兴奋作用,交感神经则有抑制作用。食管的感觉纤维行于第5~8胸神经前支内,经相应的脊神经入脊髓,而后再传入脑。随上行通路辗转入脑。
☚ 咽   胃 ☛

食管

食管

食管也称食道,为连接咽和胃的管道,长23~25cm,其功能是将口腔的食物输送入胃。由于管壁环行肌的张力,食管粘膜平时有7~10条纵行皱襞,使管腔缩小。在食管的横切面上,见管腔呈狭细的星形裂隙。食物通过时这些皱襞消失。食管的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见图)。

食管横切面模式图

1.复层鳞状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肌层 4.粘膜下层 5.固有食管腺 6.肌层 7.外膜


粘膜 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 。粘膜显白色,与淡红色的胃贲门粘膜呈锯齿状交界。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由20~25层细胞组成,浅层细胞含透明角质颗粒,但上皮并未真正角化。在食管下端,上皮突然变成胃的上皮。上皮基底面凹凸不平,固有层形成许多乳头凸向上皮。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纤维较细密。除成纤维细胞外,常见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并见少数淋巴小结。粘膜肌层出现于环状软骨水平,由纵行平滑肌组成。
粘膜下层 由较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有许多粗大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此层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束和粘膜下神经丛。
肌层 食管肌层的组成和排列不规则。食管上1/3为骨胳肌。中1/3出现平滑肌束,与骨胳肌混杂存在。下1/3为平滑肌。肌层分两层,但还不是较整齐的环行层和纵行层。内层为许多螺旋或斜行的肌束,外层的肌纤维也不规则。
外膜 成自疏松结缔组织,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经此层出入。
食管的腺有固有食管腺和食管贲门腺,都分泌粘液,滑润粘膜上皮,便于食物通过。固有食管腺是复管泡状腺,位于粘膜下层,由粘液性腺泡组成。小导管为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几个小导管汇成较大的导管,为复层鳞状上皮,穿过粘膜肌层和固有层,开口于粘膜表面。此腺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在食管上半段较多。食管贲门腺一般分二组,一组在食管上段,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有无不定,为粘液腺;另一组在食管下段,其结构与胃贲门腺相似,为分支管状腺,成于粘液性腺泡,粘液性细胞间常有少数壁细胞和胃酶细胞。
☚ 咽   胃 ☛

食管

gullet

食管

esophagus;gullet
~癌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