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结构food composition人们消费的食物总量中不同种类食物的数量和比重。亦称“食物构成”。 世界上各个国家,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生活习惯各不相同, 因而食物结构千差万别。大体说来, 现代世界人们的食物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食物结构: 另一种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为辅的食物结构。所谓植物性食物, 主要是指谷物、豆类、薯类、果蔬、食用植物油等; 所谓动物性食物,主要是指肉、蛋、奶、鱼等畜禽水产品。在两大类型食物结构内部又各有千差万别。同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为辅的食物结构, 在欧美消费的肉、奶等动物性食品所占的比重较大, 在日本消费肉类的比重却小得多, 而消费的鱼和豆类的比重较高。以1982年为例,美国每人平均消费肉类106千克,牛奶和奶制品154千克,鱼5.6千克;苏联每人平均消费肉和肉制品57千克, 牛奶和奶制品295千克,鱼和鱼制品18.4千克: 联邦德国每人平均消费肉88千克, 牛奶和奶制品112.3千克,鱼11千克。这些国家消费的豆类数量都不大。与美、苏、联邦德国等国不同, 日本每人平均消费的鱼类达33.6千克,奶类仅42.5千克,肉类只有26千克,但每人平均消费的豆类达24.2千克。与上述情况类似, 同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食物结构, 其食物成分也大有差异。 两种类型食物结构, 各有优点和缺点。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食物结构, 能够对消费者提供充足的动物蛋白质和充足的热量,大大增强人们的体质。然而,采用这种食物结构,为饲养畜禽耗费的谷物多、成本高。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食物结构, 成本较低, 资源利用合理, 但动物蛋白质数量不足, 营养不全面。 科学的食物结构, 即理想的食物结构, 是营养结构合理, 有益于人体健康, 使人延年益寿。美国一些营养学家曾研究制定出改进食物结构的目标, 即: 粮食、纤维类食物由原来的22%提高到48%; 糖由原来的24%减少到10%;蛋白质仍保持12%(部分从动物性食物中得到, 部分从植物性食物中得到);油脂总量由42%减少到30%(其中,动物性的由原来的35%减少到20%,植物性的由原来的7%增加到10%)。从美国制定的理想食物结构看, 粮食、纤维类食物、植物油、植物蛋白质大体占65%,各种动物性食物占35%。 中国营养学家和农业经济学家在研究世界上各种类型食物结构和本国食物结构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的改善中国城乡居民食物结构的设想和方向是: 提高动物性食物的比重,相对减少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重,但仍以谷物为食物结构的基础, 保持中国传统食物结构的优点。到2000年时的食物构成方案是: 每人平均消费成品谷物135千克, 豆类18千克, 鲜薯36千克,肉类30千克, 乳类30千克, 蛋类12千克, 鱼类9千克, 食用植物油6千克, 食糖6千克, 蔬菜120千克,水果20千克。实现这种食物结构后, 中国城乡居民的营养将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食物结构food construction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民日常消费的食品组成。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收入水平、产业结构、风俗习惯等。合理的食物结构,既应做到满足人体各方面的生理需要,又不至于造成营养成分的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