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火藥器部 > 噴衝具 > 飛天噴筒 飛天噴筒 fēitiānpēntǒng 以噴出火藥餅焚燒敵軍之火器。以竹爲筒,筒内先裝慢火藥,次裝噴火藥,再裝藥餅一個。如此多次,裝畢,聽用。可噴三四十步,爲噴筒類噴程最遠者。尤宜水戰。創製於明初,沿用至鴉片戰争,爲明清水軍重要裝備火器之一。明·戚繼光《紀效新書·戰船器用說》:“〔飛天噴筒〕修合筒口,餅兩邊取渠一道,用藥線拴之。下火藥一層,下餅一箇,用送入推緊,可高十數丈,遠三四十步。徑粘帆上如膠,立見帆燃莫救,此極妙極妙萬方效策。”參閲明·茅元儀《武備志·火器圖說八》、清·袁宫桂《洴澼百金方》卷十三。 飞天喷筒明代嘉靖时期制造的一种管形喷射火器。用长1.5尺、粗2寸的竹筒制成,先装填一层炭多硝少的慢燃烧火药,次装填一层喷射火药,再装填一枚火药饼,并将其筑实,尔后依次用同法装填5枚火药饼。火药饼制成后放入筒中,将口封好,火药饼两边各有一道渠,用药线拴扣,以便喷射。沿用至鸦片战争,为明清水军重要装备火器之一。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战船器用说》:“〔飞天喷筒〕修合筒口,饼两边取渠一道,用药线拴之。下火药一层,下饼一个,用送入推紧,可高十数丈,远三四十步。径粘帆上如胶,立见帆燃莫救,此极妙极妙万方效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