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额尔德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额尔德尼内蒙古电视台主任、编辑额尔德尼获首届韬奋新闻奖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4)第435页 额尔德尼1581—1623满族著名学者。姓纳喇氏,明末建州女真都英额(今抚顺市西)人。努儿哈赤起兵后,前往归附。隶满洲正黄旗。因通满、汉、蒙古语言,授“巴克什”之号,经常随军至汉人、蒙古地,均能以当地语言文字宣谕诏旨。万历二十七年(1599),与噶盖奉命以蒙古字合满语音创制满文。不久噶盖坐事被处死,仍继续创制文字。经过反复斟酌研究,终于创制出一套完整而又简便易懂的满文即无圈点老满文。努儿哈赤采纳,颁行国中。满族自此始有自己的文字。此后,用满文记录努儿哈赤活动,开满族记档先河。此类档子被后人称为“满文老档”。后金天命元年(1616)正月,与阿敦共同主持努儿哈赤建元称汗上尊号仪式。天命三年前后,为后金编纂出第一部成文法典。六年,以功升副将。八年,被告发犯有隐匿财物之罪,与妻子一同被处死。顺治十一年 (1654),追谥文成。 额尔德尼?—1623满族学者, 满文的创制者。满洲正黄旗人, 世居都英额。姓纳喇氏。努尔哈赤时来归。兼通蒙、汉文。从努尔哈赤征讨蒙古诸部, 能因其土俗、语言、文字传宣诏令。招纳降附,著有劳绩, 赐号“巴克什”。万历二十七年(1599),受努尔哈赤之命,与噶盖一起以蒙文字母为基础, 创制满文(称“无圈点的满文”或“老满文”)。满族自此始有文字。天命三年(1618)从努尔哈赤伐明,击败明总兵张承荫军,取抚顺,叙功授男爵。顺治十一年(1654)追谥文成。 额尔德尼1581—1623姓纳喇氏,建州女真都英额 (今抚顺市西) 人,后隶正黄旗满洲。初归努尔哈赤,因通满、蒙、汉文字,封为“巴克什”。常随军至汉人、蒙古地,俱能以当地语言宣令招降。万历二十七年(1599),与噶盖奉命以蒙古字合满语音创制无圈点满文,后又任记录汗 (努尔哈赤) 言行之职,并将其整理为《档子》(即《满文老档》)。天命三年(1618),因击斩明将张承荫,叙功授男爵,升参将。六年又以功晋副将。八年被告发犯有隐匿财物之罪,与妻同被杀。顺治十一年追谥文成。 额尔德尼 168 额尔德尼? —1623清代满族语言文字学家,满文的创制者。姓纳喇氏,世居都英额,隶属满洲正黄旗。兼通蒙、汉文,后金时从努尔哈赤征讨蒙古诸部。能因其土俗、用其语言文字,传宣诏令、招降纳附,卓有功绩,赐“巴克什”之号。万历27年 (1599)额尔德尼与噶盖受努尔哈赤之命,共同以蒙文字母为基础,创制了满文,史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天命3年(1618) 以军功授副将、男爵。顺治11年 (1654) 追谥“文成”。 ☚ 俺答汗 努尔哈赤 ☛ 额尔德尼❶(1581—1623)后金著名儒臣,满文创制者之一。满族。纳喇氏。世居建州都英额(今辽宁抚顺西)。努尔哈赤起兵初期来归,隶满洲正黄旗。兼通满、蒙、汉文字,封为“巴克什”。常从努尔哈赤征蒙古诸部,以蒙古语言、文字宣诏令、招纳降附。以文才著称。满洲初起,无文字,文移往来,皆译蒙古语通之。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受命与噶盖以蒙古字母注女真语语音,创制满文,颁行国内,是为无圈点满文,即老满文。天命元年(1616),后金国建立时,亲宣诏书。诸项制度草创皆出其手。为了勤奋、谨敬、聪明、强记,被皇太极誉为“一代人杰”,颇受努尔哈赤府重。随汗(努尔哈赤)记录言行,整理成《档子》,即《满文老档》。是时旗制甚严,各旗主贝勒亦不得越旗交往,惟他获允不受此限。积功历任参将、副将。三年,从征明,取抚顺、师还,败明追兵,斩明总兵张承荫,以功授男爵。八年(1623),违背汗旨犯隐匿财物罪,与妻同时被杀。顺治十一年(1654),追谥文成。后赐姓赫舍里氏,改入大学士希福族中。 额尔德尼满文创制者。生卒年不详,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通晓蒙文、汉文。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奉努尔哈赤命,与噶盖参照蒙文字母,协合女真语音,创制无圈点满文(即老满文)。这一文字在统一的女真地区,实行了三十余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