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颜李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颜李学派

中国清初以强调习行、实学为特点的“实践实用学派”。为“颜习斋手创”,并由其门生李恕谷“恢张出来”,亦称“颜(名元,号习斋)李(名塨,号恕谷)学”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伦理思想上,从“见理于事”(颜元: 《存学编》)、 “理即在事中”(李塨:《论语传注问》)的理气统一论出发,反对道学家宣扬的“理善气恶”的性二元论。认为“气质非他,即性、情、才之气质也”(颜元:《存性编》)。“性”统而言之叫“理”,具体言之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性”之所发是“情”,表现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而“才”则是“性”发而为“情”的能力,即“元、亨、利、贞之力也”(同上书)。并据以提出“非气质无以为性,非气质无以见性”,“舍形无性”(同上书)。进而亦提出“善本于性”(李𤧴:《大学辨业》),“气质无偏恶”,“若谓气恶,则理亦恶,若谓理善,则气亦善。盖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乌得谓理纯一善而气质偏有恶哉!”(颜元:《存性编》)明示人之性恶,不是根源于气质,而是后天环境“引弊习染”的结果。与其人性论相一致,在义利关系上,强调义利的统一。颜元明确提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大学》)的主张。认为“谋利”、“计功”是人之本性需求,人的耳、目、口等感官遇外物必发情,其行必有所追求。“世有耕种,而不谋收获者乎?世有荷网持钩,而不计得鱼者乎?”(《颜习斋先生言行录》)指斥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说,是“老无、释空之根”的“腐儒”(同上书)之论。认为纯粹以“谋利”、“计功”为“正谊”、“明道”的唯一目的是不道德的;而“正谊”、 “明道”丝毫不“谋利”、 “计功”则是极度的愚腐。 “盖‘正谊’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同上书)肯定了道德不等于功利,但又离不开功利。进而亦提出道德也是一种利益。“以义为利,圣贤平正道理也。”“利者,义之和也”(颜元:《四书正误·大学》)据以强调人们不应一般地反对功利, “其实,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 (同上书)。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方面,强调以“习行”为根本途径,“若化质养性,必在行上得之”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以“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六德”(智、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娴、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算)为基本内容。“尧、舜之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不见之事,非德、非用、非生也。周公之六德、六行、六艺谓之三物,不征诸物,非德、非行、非艺也。”(《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主张把修德与立业统一起来。颜李学派还提出了积极有为,以圣人为最高境界的人生观。认为一个人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自己。“有为一室之人,有为一家之人,有为一乡之人,有为一国之人,有为天下之人;有为一时之人,有为百年之人,有为千年之人,有为万年之人,有为同天地不朽之人。然则为之者愿为何许人也哉!”(《习斋记余·人论》)指出真正的人生应以“大人自命”,做个有德、有行、有艺的圣贤。“人须知圣人是我做得,不能作圣,不敢作圣,皆无志也。”(《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强调要勇于担当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斡旋乾坤,利济苍生”(同上书)。做到“千万人中不见有己,千万人中不忘有己”,“卓然奋立,以我为天下万世必不少之人,无穷无达,致中致和,自刻性命作主,自不与伧父斗圭露角。”(《恕谷后集》卷十)“要为转世之人,不要为世转之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勇往直前,以我易天下,不以天下易我”(颜元:《朱子语类评》),且“文足以附众,武足以威敌”,“治能辅治,乱能拨乱”(《习斋记余》卷三)。颜李学派的伦理思想以“习行”、“经世”、“事功”为特色,包含着启蒙思想的内容,对后世有积极的影响。

颜李学派

156 颜李学派

见15204条。

☚ 陆王学派   国家主义派 ☛

颜李学派

204 颜李学派

清颜元、李塨师生合创的学派。主张气先于理,理在事中,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主张研究实际问题,强调亲身“习行”,注重实学、实事、实功,力倡恢复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实学,认为六艺“可以修养,可以治平”(李塨《圣经学规篡》卷二),讲求水、火、兵、农、钱、谷等经济实用的研究。提出“践形以尽性”、家皆有食、兵与民合、严刑峻法等主张。李塨主张参考西洋诸法家,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著作有《四存编》、《大学辨业》等。颜、李各有弟子百余人,著名的有王源、恽鹤生、程延祚等。

☚ 阳明学派   复古派 ☛
颜李学派

颜李学派

清初以颜元、李塨为代表的强调实践力行的学派。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少时寄养于别人家,生活清苦,饱经忧患,二十四岁后设塾课徒,不辍劳作,五十岁后南游中州,结交贤豪,论学辩道,晚年主持肥乡漳南书院,康熙四十三年病逝,终年七十岁。习斋本宗王学,但扬弃了王学的许多糟粕,走向唯物主义。在本体论上,他提出“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若无气质,理将安附?”认为气质之性即是人之本性,气质之性恶由于后天的习染,习染可以根除,如衣服可以洗涤。在知行观上,习斋以身体力行为第一要义,指出欲在静坐读书中讨求有用的知识,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真正有用的学问不全在书本上,凡天文、地志、律历、兵机,皆当学习。在政治思想上,他对衰落、腐朽的封建社会深恶痛绝,主张回到三代的井田、封建制,反对中央集权。他还对科举取士的八股文表示了极大的厌恶,在他晚年所主持的漳南书院中,广设文事、武备、文理工农各科,对传统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习斋的主要著述有:《存学编》四卷,《存性编》二卷,《存人编》三卷,《存治编》一卷,《四书正误》六卷。李塨(1659—1733),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刚主受业于习斋,因而继承、发展了习斋的学说。他进一步解释了 “理”,指出 “理”乃木中纹理,玉中脉理,使“理”更加具体化,为后来的唯物思想家所接受,成为反击唯心主义的有力论据。在知行问题上,他亦主张由行以求知,反对朱熹“真知自然行、不能行只是不能知”的说法。关于格物,他进一步发挥了三物说,以三物代表三个重要方面:道德,伦常,工艺。于程朱提倡的道德修养之外,增加了礼乐兵农的内容,反映出唯物主义的色彩。刚主著述流传至今的有: 《周易传注》七卷,《诗经传注》八卷,《论语传注》二卷,《中庸传注》一卷,《春秋传注》四卷等。颜李学派抨击程朱理学,又扬弃了王学的糟粕,走向了注重实践的唯物主义道路,对清初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该学派的传人有王源、程廷祚、冯辰、刘调赞、李植秀等。

☚ 朏明学派   孝感学派 ☛

颜李学派

以清颜元、李塨为代表的学派。主张身体力行,注重实学、实习、实功,倡导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学,反对空谈心性义理,强调“践形以尽性”。主要人物还有王源、程廷祚等。在清初影响较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19:45